加强内镜中心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研究

2023-01-04 01:08荣娜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窥镜内镜科室

荣娜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山东菏泽 274000

内镜中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性、综合性,科室的工作任务艰巨。内镜中心作为临床诊疗系统的重要途径,但是该治疗方式具有较强的侵入性,患者会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和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影响诊疗效果。 一旦内镜中心出现感染,将会导致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影响医院更好地发展,所以,需要及时做好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为更好地保障内镜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必要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内镜中心感染管理是整个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整个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内镜中心感染管理水平,为该院的诊疗提供质量保证。 该文分析内镜中心管理中的感染预防对策。

1 内镜中心感染因素

内窥镜清洗带来许多感染风险原因,主要包括:①内镜技术原因。 在内镜的常规检查和护理下,由于手工操作或护理不善,往往容易产生伤口,并造成体液残留和交叉感染。 由于内窥镜本身设计复杂,无法采用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方法,提高了内窥镜清洗的难度[1]。 此外,由于内窥镜设备相对短缺,缺乏清洁和消毒能力也是感染风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②人为原因。长期使用内窥镜容易导致内窥镜腔内形成细菌膜,一些清洁工人没有内窥镜检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导致清洁过程中出现错误,甚至缺乏责任,导致清洁过程存在缺陷。③环境因素。不同部位的内镜治疗必须在一个工作室内进行,清洁操作和冲洗设备不分离会增加感染风险。 ④管理影响因素。医生没有认真执行和监督相关部门关于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的规定和内镜室内镜冲洗设备的消毒措施。

2 加强内镜中心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研究

2.1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模式

①加强重点部门管理。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儿科专科、ICU、烧伤科是医院感染率发生较高的科室[2]。 因此,有必要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医疗器械应充分消毒和清洁。那些不能清洁的,如骨科诊所,应由供应室清洁。所有消毒和清洁过程应全程监控。确保各类医疗器械在相应场所进行清洁消毒。

②重大事故发生后及时响应。当本部门出现感染情况时,应尽快做出适当的反应。重大事件发生后,及时检查和管理医院感染状况,密切关注医院传染病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遏制和减少医院感染。

③准确管理。加强医院感染及高危因素监测,科学、合理、准确地分析情况。对医院感染者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类研究。同时,通过研究会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整改措施[3]。同时,对问题比较严重的进行跟踪研究,并通报或提出整改建议,有效遏制医院感染者的更完善发展。 同时,需要分析医院的病原体耐药性和科室的病原体分布。各科室应与实验室科室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抗菌药物合理科学应用的研究指导,以降低病原菌的长期耐药性,提高患者的疗效。

④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督管理得到加强。规定一次性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批。医院在购买一次性医疗器械时,还需严格审查有关卫生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不得使用不合格的卫生用品和医疗器械。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医院护士必须首先对公司生产的包装外观进行严格监督检查,观察密封是否良好,检查产品批号和消毒有效完成日期[4]。 同时,在使用一次性医疗设备时,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并做好记录,协助医疗感染检测部门获取依据,并将产品质量问题报告生产厂家。

⑤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 医疗废物必须分类堆放,并特殊处理。 回收商和科室人员必须严格验收交接,使用黄色医疗垃圾袋存放和密封,并及时到医院垃圾处理厂焚烧[5]。

⑥加强部门间的合作。 医院感染涉及该院多个科室,任务多,需要多个科室的配合。医院感染关系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科室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更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2.2 护理风险

(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护士风险管理小组由呼吸内镜技术管理中心多名资历较高的医生和护士共同组建,该院传染病工作人员担任主要领导。 定期对护士风险管理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重点介绍了呼吸内镜技术管理中心存在的最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原因,包括内镜消毒的质量,但由于内窥镜技术结构复杂、材料特殊,难以满足临床灭菌的需要。根据存在的风险原因,提出了管理方案。 如规定灭菌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工艺技术操作标准》完成内镜清洗消毒工作[6]。 相关临床调查证明,在呼吸道内窥镜中心感染病例中,主要感染因素约为46%的内窥镜非标准灭菌、约10%的非标准无菌操作和约23%的患者间交叉感染[7]。

(2)风险识别。 呼吸内镜中心的感染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原因:①环境问题和设施。环境问题主要是呼吸道内窥镜中心布局不合理,没有明确界定为脏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患者进出和医生进出混乱,医生诊断,在诊断室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检查,导致设备被污染。 ②清洁和消毒不足。临床使用的大多数内窥镜被送往供应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与止血钳、弯管、无菌袋等物品相比,内窥镜的结构更加复杂,细菌容易隐藏在内部缝隙中。因此,如果消毒过程中未进行必要的多酶清洗和一次换镜,且清洗消毒不符合标准要求,可能会导致清洗不彻底和感染。③缺乏消毒意识。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务人员没有意识到内窥镜清洗消毒的必要性,导致内窥镜清洗消毒敷衍了事,减少冲洗时间,缩短清洗过程,不重视无菌操作原则。因此,在治疗患者时,往往没有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消毒,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④消毒剂失效。消毒剂是内窥镜临床消毒的主要材料。能有效杀灭内窥镜上的细菌,保持内窥镜无菌。在运输过程中,受温度、密封性、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消毒剂的作用会减弱甚至消失。

(3)护理风险管理措施。①制订相关规章制度:根据《内窥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程》,优化完善了呼吸内窥镜中心的相关规定,严格界定了科室范围,明确了患者通道和医生通道的分离,并设立了治疗室,用于临床应用检查和治疗[8]。同时,按照有关规定的内容对医务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要求其认真学习,严格执行。护理风险管理团队将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每月的感染事件,并根据存在和潜在的风险制订和调整管理计划。

②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定期对呼吸内镜中心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知识培训。除临床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开展实践操作培训和活动,以规范护理人员的各种操作。医院可以通过举办无菌手术、护理专家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竞赛,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并给予一等奖。通过研究,相关临床学者发现,加强临床相关知识的培训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水平,技能竞赛可以加深实践过程中对无菌操作的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9]。

③呼吸内镜中心环境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团队必须每天指派一名工作人员,对内镜检查技术中心进行消毒。每天完成临床应用检查和护理后,应由专人对相应的仪器、设施进行消毒,如将75%以上的酒精溶液涂抹在各主要仪器的表面,并通过室内空气消毒器消毒室内设备,确保急诊室空气净化、温湿度合理、地面清洁干燥,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④重视细节管理。 由于内窥镜结构和材料的影响,内窥镜的清洗和消毒较困难。为了获得良好的消毒效果,需要规范内镜临床清洗消毒流程,培训医务人员使用内镜后立即使用酶进行预清洗操作,培养清洗换药意识。 使用定时器设置消毒时间,确保每次消毒时间充足。日常诊疗结束后,对清洗槽、酶洗槽进行清洗消毒;根据不同消毒剂的特点,制订消毒剂管理标准并妥善存放。如果戊二醛保持在室温下,每天检查消毒剂的日期和质量,及时清除过期和劣质消毒剂。研究发现,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内镜表面、内镜腔、内镜附件、水槽等生物检测的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0]。

⑤病房护士质量管理的实施和监督,要求护理人员详细记录其每天的工作安排,包括入院当天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生、病房护士、医院规章制度,入院后收集并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情绪状态、病史、生理特点、治疗方法,积极与患者沟通,协助其保持良好情绪,告知治疗后合理饮食,密切监测其病情,预防并发症;护士长将上述标准纳入护理评估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在患者准备出院时告知其生活注意事项,指导其按照医嘱服药,指导患者家属学习适当的护理配合方法,加强日常生活中的护理配合,从而使护理质量管理得以落实,提高内镜诊疗护理质量水平,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当患者进入内窥镜中心进行内窥镜检查时,调节照明、室温和湿度,并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使患者能够更积极地配合诊断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时,应协助患者清除污垢。 当患者被注射十二指肠气体时,他们可能会出现腹胀等症状。 因此,护士应经常按摩患者的腹部,以减轻患者疼痛。 在完成诊断和治疗活动后的前3 h 内,护理人员应陪同患者四处走动,以帮助其排除检查期间充满的气体。检查后2 h,告知患者还喝水和食用流食。

2.3 护士分层管理

①建立层级护士岗位。 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层次,形成了阶梯式护理人才队伍,分为3 个层次:称职医生、护士和护士。

②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 各级护士合理组合,形成责任小组,确保每个人都有责任,工作到位。采取灵活安排,在高峰时段和弱势时段增加护士人手[11]。 组长负责安排本周工作计划,护士长检查实施效果。

③建立层级护士岗位职责。 在护理管理方面,责任组长负责落实各项护理管理制度, 监督考核护理人员,调配护理人员等,考核下一级责任护士,指导和协助责任护士制订患者护理计划,监督责任护士完成护理工作[12-13]。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负责为其提供各种临床护理服务,包括健康护理、环境护理、饮食干预、心理护理等,并做好准确详细的护理记录[14-15]。

④实施分层培训及考核制度。从岗位角度分析各级医务人员存在的问题,具体落实各级护士的核心能力要求,根据需求差异制订各级护士的专业培训计划,提高各级护士的专业技能管理水平[16]。护理人员完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专业培训后,进行考核。 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直至考核合格,确保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17]。

医院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和重大不良事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由于呼吸内镜中心主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属侵入性手术,医院感染率高,为了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必要对临床上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管理。 通过引入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临床护理程序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制订相应的管理计划并不断完善,从而有效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从该次调查中可以发现,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医务人员冲洗消毒意识不足,导致临床工作中内镜技术冲洗消毒不彻底,产生残留细菌。因此,临床研究工作根据这一特点,认真开展医护人员的冲洗消毒培训,培养形成良好的临床工作习惯,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控制和预防呼吸道内窥镜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内镜的消毒质量,提高内镜的工作安全性,合理切断感染渠道,做好感染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内窥镜内镜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舒适护理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眼内镜的噱头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爱紧张的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