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蓓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 400016)
社会思潮纷繁,价值取向多元。高校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前沿阵地,思政课是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首要课程,作用不容小觑。要创造高效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提升理论素养;只有真学真懂才能真信,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增强底气,切实由认知知觉向自觉自信转化;教师要言传身教做积极传播者,打造思政“金课”,讲出政治高度。政治素质是教师要具备的首要素质,坚持在马研马、研马信马、信马行马,以深邃的教育思维实现知信行的高度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是关键,要实现理论知识、思想见解和价值引领共同发展,“政治”是核心,是底色,是标识,要有自觉的政治意识和坚强的政治定力,“理论课”是整体,要有宏大视野观察国际风云的世界观,有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人生观,有向上向善服务人民的价值观,有明大德行大爱的道德观,有深邃思维知法守法的法治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教师一生的必修课。知者行之始,“教育者一定是受教育的”。教师要勤学苦练扎牢扎实理论素养,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增强理论领悟力,钻进去深下去,成为学生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深化理论学习,拓宽知识领域。做理论功底深厚的学习者,首先要静心俯身下功夫研究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最新成果,把握学说体系,掌握理论要义,拿好“看家本领”。“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只有悟透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认知观点和具体方法,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有正确的价值引领。原理出自原文,要找准源头。研读经典著作回归原史原文,勤于学习主动思考和探究,学精悟透弄懂弄通。以积极进取精神学习科学理论,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散发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在提升思想的高度和思维的广度中提升亲和力。其次要博览群书、多方位涉猎历史文化书籍,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备扎实的学识素养,做学习的先行者和模范带头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涉及诸多方面,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探寻新知识,提高理论思维,吸纳优秀传统文化和史书典籍中的内在底蕴和时代价值,同时关注国外优秀案例和成功教育经验,增加知识面的宽度,融会贯通,在学习中强化认同感和依归感。最后,把握时代脉搏,加强时政学习,坚持时时有课堂,事事是教材。“政治”具有时代性和方向性,方向把准、把稳,才能在是非面前坚持“守正”原则,守住“底线”,增强政治定力。在互联网时代下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接踵而至,高校教师作为新时代“梦之队”的关键引导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练足内功,扎牢本领。在理论上不掉队,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收集时事政治,自觉关注社会发展现状,把握发展趋势。用国际视野加深对热点问题、前沿问题的阐释和理解。加强对新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完善理论知识储备。
打铁要自身硬,政治坚定必须建立在理论清醒上。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和弘扬者,必须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不懈追求者。“政治要强”是思政课教师的必备品质,是教师对国家政治认同的彰显,必须站位高、方向正、明是非。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影响学生,思政课教师自身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真信深信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心中扎好“马克思主义真理根”。马克思主义值得信仰,在于“给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在于其鲜明特征。社会主义值得信仰,在于经得起实践检验引领中国人民走出挨打的被动局面,跨过挨饿的悲惨命运,走向富强的新时代道路。因此要“坚定价值目标上的共产主义信仰、指导思想上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践路径上的人民信仰”。把马克思主义铸入头脑融进思想,培养政治敏锐性,善于运用政治观点看问题。心中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断推动自身发展,提高自我政治站位,在是非面前不动摇。深化政治觉悟,用信仰的力量引导学生使学生折服,“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从而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增强讲课的底气和勇气,把自己锻造成合格的教育者,把思政课打造成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金课”。
国际风云变幻,世界形势多变,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碎片化信息充斥,高雅与低俗同在,主流与非主流并存。学生正处于三观发展巩固的重要阶段,缺乏抵制诱惑的能力,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难免迷失自己,也可能会受到不良引导,因此帮助学生及时发现、揭露、批判错误观点使必要也是重要的。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胸怀“两个大局”,政治意识清醒,学会用政治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思政课教师选择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践行中国梦,这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身为政治教师的第一要求,从根本上明确了教师要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可以想象,没有坚定政治立场、缺乏政治思维的教师是不能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历史重任的,教学影响力也无从挥发。
正确的政治立场是政治素养的集中表现。师者,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之责。上好思政课是一门大学问,教师作为高校学生的引路人,自身具备并引导学生理性选择和坚持践行马克思主义是教师坚定政治立场的鲜明标识,在社会各思潮舆论热议中积极自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马克思主义把人民性作为鲜明立场:唯物论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充分发挥人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可改造性,肯定人作为主体的不可替代性。认识论中通过运用动物的形象比喻肯定了人的自觉能动性,认识的目的是为了回归实践,指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唯物史观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站位,指出“现实的人”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坚定人民立场才能激发巨大创造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结合实际,决定了我国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并紧紧团结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上“人民满意”的思政课,力行与党和国家政治观点保持一致,加强党性修养,立足为了学生全面发展,造就时代新人的政治立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的思维。
社会信息化借助于互联网,将全球各国更为密切快捷地联系起来。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是不同要素和环节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环境体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影响范围广泛,而且其影响也极为复杂,既具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弘扬主旋律,又有消极腐化的一面,弱化主旋律。教师要在网络时代熟练掌握新媒体教学和有效搜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技巧,将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实际来选择适宜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教师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信息化洪流之中坚守本心,积极传播理论,在社会舆论热议中切实增强抵制诱惑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强化政治立场,严加要求自己,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切实做到言传身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发表系列讲话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开辟了新思路,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教师是课程的主体建设者,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研究不是新的热点话题,却一直是党中央时刻关注的问题。提升教师亲和力要“以更新教学理念为先导,以培养人格魅力为根本,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基础。”深入挖掘、释放思政课教师的“亲和”魅力可以增强硬实力、凝聚向心力、焕发强劲生命力,“增创思政课教学新优势”, 使思政课对学生当下切实有用,未来终身受益,使学生真正“爱”上思政课,爱“上”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