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管理课程思政与个性化教学探索*

2023-01-03 11:51朱珊珊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3期
关键词:冷链层面个性化

朱珊珊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 南京江苏 21118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要求。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的发布,国内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迅速发展,并在教学中有所实践:石学刚、李华等人探索了冷链物流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吴南中等人指出个性化教学是“以学习者个性差异为基础,强调学习过程要针对其个性特征和发展潜能采取恰当的方法、策略、内容、过程和评价,使学习者能按照自身的节奏充分而自由发展的教学”。刘玉萍、史国洁等从理论层面提出了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大规模个性化教学的探索路径。何炳华等在实践层面探索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个性化教学。

冷链物流管理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冷链物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目前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相关研究较少,且思政点设计较零散。在个性化教学方面,现有研究多偏向理论层面,教学实践探索较少且多只考虑学生知识模型构建,缺少综合素养及德育维度。

一、冷链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通过对冷链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的调研,本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思政点零散,学生参与度低

现有研究思政点设计较单一、扁平、零散,且融入较为生硬。专业课程的思政不能靠零散的点,需要设计思政育人主线,建设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体系。此外,学生参与度较低,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三全”育人。

(二)教学过程标准化,难以因材施教

课程教学中学生人数较多,教师难以及时了解所有学生需求和状态。因此课程基本是采用标准化课堂,遵循“大多数”原则。标准化课堂简化了教学的难度,但难以因材施教。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教师了解学生个性化需求和掌握实时学习状态提供了可能。

(三)评价维度不够全面,缺少综合素养及德育评价

现在的课程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维度,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融入德育评价。综合素养与德育评价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以“发展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形成对学生道德发展的过程性要素、发展性要素的全面评价。

二、冷链物流管理课程思政与个性化教学探索

根据课程思政建设与个性化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笔者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构建主线突出、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思政体系

本课程以“立德树人、理想信念、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法治精神、科学防疫”为思政主线,有机串联思政点与教学点。思政目标设计在层次上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从个人道德修养层面出发,上升到国家、社会层面,构建立体化思政体系。在教学方面,通过任务背景设计,利用视频、仿真、VR等信息化资源,多渠道融入思政素材,打造全方位浸润式思政。

1.设计理念

冷链物流服务的商品范围包括各类农产品和药品,既在生产端服务乡村农业,又在消费端服务千家万户。课程围绕以下六个维度分别从个人层面和国家、社会层面引导学生。

(1)立德树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个人层面:冷链物流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与浪费的重要手段,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通过小组任务,提升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合作共赢意识。

国家、社会层面:冷链物流服务民生消费,关系食品药品安全,可培养学生树立以德为先、诚信为本的思想理念。

(2)理想信念:“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个人层面:通过国内顶尖企业介绍,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

国家、社会层面:通过对冷链物流发展的介绍,引导学生将自身理想与价值的实现与助力农业转型、乡村振兴、建设健康中国和绿色中国有机结合,使其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国民担当。

(3)工匠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个人层面:学生在包装、仓储、运配等各业务环节中不断磨炼技能,塑造吃苦耐劳、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国家、社会层面:培养学生勇攀高峰、不畏艰难的精神,鼓励学生努力攻克技术难点,助力行业技术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4)创新创业:“道在日新,新者生机也”。

个人层面:通过智能冷链设施设备与新技术的学习,激发学生技术创新热情。

国家、社会层面:培养学生科技强国观念及“敢为人先、不惧失败”的创新创业素养。

(5)法治精神:“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个人层面:通过冷链标准及案例学习,增加学生规则意识和标准意识。

国家、社会层面:通过冷链法规学习,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6)科学防疫:思想不松懈,防疫不掉链

个人层面:冷链物流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关键环节,学生防疫意识亟须强化。

国家、社会层面:鼓励学生通过技术助力疫情防控,保障应急冷链物资供应。

2.思政融入点设计

围绕以上思政育人主线,深入挖掘各项目中的思政元素(见表1)。

表1 冷链物流管理课程思政融入点

(二)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学探索

目前冷链物流管理课程教学逐渐从单一型、标准化和浅层化走向混合型、个性化和深度化。国家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典型途径。通过数据决策引导智慧教学,可满足具有不同基础和目标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1.建立学生画像,完善学情分析

教师收集学生历史表现数据(如历史课程成绩、图书馆借阅次数、PU学分等)、课程任务数据、MBTI量表测试结果等,从知识能力、素质拓展和性格特点三个维度建立学生“数字画像”,分析学生特点,给予个性化建议。知识能力维度分为“制冷技术、仓储管理、运输配送、数据分析”四大内容模块,通过线上平台收集学生任务完成率、正确率、耗时、错误频率等数据建立模型;素质拓展维度从探索钻研、创新创业、组织领导、沟通合作四个方面描绘;性格特点维度借助MBTI量表进行性格分类。

2.即时课堂反馈,精准化跟踪指导

教师运用线上平台实时统计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实现即时反馈。精准跟踪指导包括精准化学习资源推送、个性化任务设计和针对性教师指导。根据数据分析学生各模块内容掌握情况,针对需提高的模块精准化推送学习资源。课程任务实行分层设计,根据任务广度、探索度和创新度划分“基础级、挑战级、创新级”,并个性化布置合适级别的任务。根据学生表现,教师提供针对性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持续动态追踪学生的成长,不断更新“数字画像”。

3.构建全面评价体系,融入德育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

本课程评价体系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拓展两个方面,采用过程性考核(70%)和结果性考核(30%)相结合的形式,并将德育评价融入素养拓展维度中。素质拓展维度包括任务完成、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多主体评价让学生可获取多方意见。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包括以下维度:(1)任务完成度:衡量学习态度及基本要点掌握度;(2)任务创新度:衡量学生创新能力;(3)任务深度:衡量学生自主信息整合与深入思考能力;(4)小组合作度:衡量学生团队合作情况与责任意识。同时,本课程以学情档案为基础开展了增值性评价,在课程开始时建立学生初始档案,在课中持续更新学情档案,关注学生各维度的成长与增值。

冷链物流管理课程通过设计主题性的思政育人目标,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构建了从个体层面到国家、社会层面的全方位、立体化思政体系,提升了课程的思政教育质量与学生的认可度;通过探索个性化教学,建立学生画像并跟踪关注学生增值情况,提升了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和获得感;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与个性化教学,提升了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冷链层面个性化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中冷联:2015年度中国冷链50强公告
同桌宝贝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