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雪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小学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为小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小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以同步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以学定教”是新时期背景下实用性极高的一种新思想、新方法,不仅符合新课改任务的教学需求,还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以学定教”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对具体的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创新,在此基础上营造崭新的育人环境。“以学定教”方法的应用,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参与不同主题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则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积累宝贵的学习经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品质。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以学定教”理念的受关注度较高,并逐渐成为新课改背景下不可或缺的新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学定教”是相对于“以教定教”“以案定教”而存在的。很显然,“以教定教”指的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需要完全跟随教师的节奏来完成学习任务,忽略了学生个体的特点与需求,导致课堂中的教学节奏推进较快,学生很难获得表达自主想法和意见的机会。“以案定教”则是以教案为中心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此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可以从细节入手来调整教学节奏,但是仍然与新课改任务目标的匹配度不高,无法同步兼顾到班级学生的动态学习表现,教学方案与教学计划的灵活度有限。“以学定教”则是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了更多的重视。教师会根据班级学情来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会尊重学生,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综合对比可知,“以学定教”在当前的新课改背景下有着更为旺盛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以学定教”思想,能够进一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得以稳步提高。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尤其是在常规课堂中,部分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很少会为学生安排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因学习兴趣不够而长时间处于鸦雀无声的状态。此种压抑的教学氛围不利于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也带来了极大的限制。随着新课改任务的全面推进,崭新的教育体系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被运用于数学课堂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能够认识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而“以学定教”思想则与新课改目标完全一致,让学生成了数学课堂中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心目中的死板教学印象,使教师与学生都对数学课堂产生了更高的期待。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在学习抽象化的数学概念时,经常会因理解能力不足而出现摸不着头脑的状态。虽然很多学生都十分努力地完成老师所安排的学习任务,并在课堂上表示自己听懂了,但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却仍然表现出诸多问题,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通过“以学定教”,教师则可以根据班级学情将学生分成多个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处于不同层次中的学生都可以有所收获。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并借此来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完成学习技能的高效迁移,为后续更高难度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因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长期处于主体地位,且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教师有着极强的崇拜心理,甚至已经习惯于听从教师所做出的一切课程安排。通过深入了解可知,部分学生甚至对教师表现出言听计从的状态,很难凭借自己的能力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此种传统的教学观念虽然能够在课堂中传授更多的数学知识,但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独立成长。
针对这一现象,想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顺利应用“以学定教”方法,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观念,着重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来灵活设计教学计划。同时,还要重点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意见,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进一步了解他们心中的真实感受,并对后续的教学方案做出适当改进。
“以学定教”的核心要素是将学生设为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务必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数学课堂的教学主题来灵活选择趣味性的教学元素,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全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要着重强调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毫无底线的无原则适应。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于外界的认知十分有限,教师务必充分发挥自身的引路人作用,在尊重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同时,帮助他们规避不良的想法和错误理念,以此来强化学生对周遭事物的认知与判断能力。
从另一个层面加以分析,教师在构建“以学定教”模式时,还要尊重班级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当学生存在不一样的想法时,教师要尊重学生所给出的意见,保护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中得以稳定发展。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常常会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用成人思维来判断和约束学生,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使得教学方案的内容千篇一律,很难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探究欲望。归根结底来看,教师虽然拥有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如果过于依赖传统经验而忽略学生的个性特点,则会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差甚远,难以达到预期的高效学习目标。
而在“以学定教”思想的指引下,教师则可以从传统模式下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懂得尊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突出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思维模式以及学习状态,以此为着力点来优化后续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着重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确定数学课程的教学主题之后,教师应当为学生设计多维目标。多维目标的设定是“以学定教”模式的核心所在,也是确保后续教学方案高效推进的基础条件。在应用已学定教理念之前,教师应着眼于班级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明确指向有关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内容,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趣味性的教学元素,在此基础之上来设计层次化和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例如,针对班级内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基于数学课程的教材内容来完成基本的知识理论学习任务;针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为其安排更具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目标,引导他们将课堂中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其次,教师还要合理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手段,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来重构教学流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务必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小组中展开自主学习、和谐交流。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科学选择不同主题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素材,以此来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构建“以学定教”课堂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作用,通过前置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进而对数学问题展开积极主动的深层次思考。唯有如此,才能够顺利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当学生逐步习惯“以学定教”课堂中的新型教学模式后,会让他们顺利摆脱对教师、教材以及教学大纲的过度依赖,通过自发式学习充分感受到数学课程所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相关课程时,教师在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的前提下,利用课前时间制作微课视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之前学习过的其他图形内容作为课前导入,并借此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来完善后续的教学计划。由于微课视频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多元性的特点,因此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课堂中。随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观察这些图形之间所存在的不同和相同之处,结合微课视频内容来总结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形态特点,利用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将等长的边标记出来。由此可见,在“以学定教”课堂内,通过开展趣味性的前置学习活动,能够顺利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凭借自己的能力总结所学图形的特点与规律,顺利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与学是一体两面的表现形式,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学定教”课堂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理想的教学效果,主要是因为它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此来打造平等、和谐、舒适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向老师主动打开心扉,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享出来。这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在不额外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前提下,让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得以稳步提高。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构建“以学定教”课堂。首先,在课前的预习环节中,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在全面了解班级学生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安排预习环节,让学生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列举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三角形物品,通过这一步骤,让学生在脑海中对三角形产生初步认知。其次,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环节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一些教学道具,如红领巾、三角尺、小锤子等,拿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行观察三角形物品的形态和特点。随后,将学生分成多个活动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自行制作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各种形状的木架模型。通过实践操作后,学生可以发现,只有三角形的木架模型最为牢固,不容易出现变形的情况,而其他形状的木架模型在用力拉扯之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变形。最后,在课程的交流环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致观察三角形的外观,并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出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具有三个角、三条边;三角形中的三条边均为线段;三条线段需相互连接才能围成闭合的三角图形。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辅助下,师生之间顺利形成和谐共处的平等关系,通过构建“以学定教”数学课堂,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其稳定发展。
传统数学课堂的一大劣势在于教学评价机制的缺失,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工作时,会将评价重心放到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此种片面式的评价方法,将会导致学生过于关注和追求考试分数,并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死记硬背式的固化学习状态,从而出现舍本逐末的教学现象。数学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务必要严格按照新课改目标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能力进行综合培养。考试成绩仅仅是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一项内容,并不能够将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加以呈现。为此,教师在应用“以学定教”思想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从字面意思出发来制定教学方案,而是要紧密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对现有的评价机制做出改革和创新。
例如,在教授“四则运算”这一课程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能力等综合学习能力。从这一层面来看,教师如果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无法了解到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为此,在建立教学评价机制时,教师需要将“以学定教”思想融入进去,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标准与考核制度内容,同时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法,以此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在现有的授课观念上合理运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着重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将更多的教学精力放到综合训练活动中,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