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方设计学

2023-01-03 17:40李超德
湖南包装 2022年1期
关键词:民艺体系日本

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知识分子和设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勇于担当,应该是现有设计陈腐观念和价值观的批判者,是面向未来设计新价值的鼓动者。然而,在设计学界,有深刻学术思想和思辨意识的学者正在淡出,很难见到有真正独立意识和思想的批评,真正有价值的设计思想往往遭遇传统势力的压制和不屑,严重阻碍了面向未来的设计学术自由和创新、繁荣与发展。 什么是学科?就其属性而言,回答是不一样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学科就是人,没有人一切无从谈起。你那个学校有几个重要人物,其实就有这个学科了。没有人,表格填得再花里胡哨也没有用。你就将坦克、潜水艇、航天飞机搬上来,说这是我们设计学的研究成果,也不管用,大家还是不认。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作比较的。所以学科和专业人才之间肯定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离的。

我们现在许多人喜欢拿国外的设计院校来说事,津津乐道于西方设计教育的优势。我不否认西方设计院校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但我觉得许多时候他们和我们之间没有可比性。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像中国这样一个大的设计教育规模,以及颇具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我们常常讲中国的设计和设计教育是“工艺美术下的设计蛋”。据先前教育部委托研究项目统计,全国大学生中11.6%的学生是艺术学生。这个11.6%里面的艺术学生设计学生占了大多数。这么大的一个设计教育,希望通过西方设计教育的良药来解决中国的设计教育问题,杯水车薪不要说,实际上也是无法找到拯救于危难的良方的。

设计是面向未来的,除了技术的发展,当然设计是看流行的。流行趋势是什么?其实流行趋势的把握,就是把握时尚设计潮流体系话语权。因为,国际设计潮流和时尚流行体系是由占领世界文化主流前沿的上游来决定的。那么这个设计潮流体系的话语权核心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她在世界文化体系里的文化影响力。任何流行趋势的发布,我觉得如果不能够占领主流文化的前沿,远离了自身的话语权,那全是白搭,只能是狭隘民族主义的自言自语。包括我们国家发布的一些流行信息,包括西方的一些机构发布的信息,其实也让人们捉摸不透的。 我个人认为民族文化的设计表达应该摒弃一些形式表象,更深层次地表达某种精神内核,将传统元素进行现代设计转换,用年轻人熟悉的形式语言,讲好今天的中国故事,要在中西文化之间架桥。因而需要创造一种有价值的概念文本,建立一种话语权体系,进而确立自己的设计价值和体系。

我们都知道旁边有个狭长地带的岛国日本,面对这个国家我经常是很矛盾的心理。但是,我觉得日本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架桥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的。“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脱亚入欧”全盘西化了,日本民族的生活方式遭到冲击,柳宗悦希望通过宣扬保留“民艺”,来唤起日本人的生活记忆。他所推进的日本民艺运动,为后来日本工业设计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柳宗悦尽管是反对机器生产的,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日本现代设计美学观的产生。柳宗悦他也研究西方的康德、叔本华等哲学家,但是他更多地是去研究孔孟、禅宗和老庄。他从孔孟、禅宗和老庄里面挖掘到东方文化的精神,来推动日本的民艺运动,并让抽象的东方美学精神走向人们的生活。这非常值得我们来思考并加以汲取。

五千年深沉的文化积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积累,提出了“东方设计学”这样一个概念,但是否思考过究竟什么是东方美学品格?如何建立东方设计学的美学标准?我们都要上升到哲学层面加以思考。以前在谈到设计的时候,经常会讲,我们的院校或者我们的设计师分为三种类型:人手,人才,人物。它应该有相对应的学校、教育体系来支撑。相对应的设计教育体系又衍生出设计匠人、设计艺人、设计哲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一个优秀的设计教育工作者,他应该是设计哲人。“东方设计学”实则上就是“东方设计哲学”。设计需要自己的设计立场和设计态度,没有确立自身文化价值观的设计关照、设计人性和设计温暖,设计形式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躯壳,说到底设计还是需要思想和内涵来支撑。缺乏明确的设计主张、价值以及立场,就谈不上建立什么国家设计美学品格和东方设计学了。

所以,东方和西方不应该理解为对抗性的关系,应该是融合,是相互借鉴。如果没有今天的经济高速发展,去谈构建“东方设计学”和中国设计教育体系,我觉得这都是痴人说梦话。我理解的“东方设计学”,它既是契合于现代人生活的,它又是摒弃了具象形态来表达某种精神和意志的设计和设计学,这样的设计才是我们未来所要尝试的。

猜你喜欢
民艺体系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黄金时代》日本版
爱民艺的小集市开张啦!
我们为什么关注民艺??
民艺是什么
民艺记录师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