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贫困地区图书馆数字文化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2023-01-03 15:20马永刚刘纪刚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互联网+图书馆

邵 爽,马永刚,刘纪刚

(1. 沈阳药科大学 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6;2. 沈阳工业大学 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870;3. 沈阳音乐学院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818)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思想上的“贫困”,文化上的“贫困”。人的文化素质是制约贫困地区减贫脱贫的关键。消除贫困,关键是要消除贫困的内在根源,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无论是“扶志”还是“扶智”,文化的滋养在这一过程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往往存在空白和缺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得不到满足,现有的文化资源得不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开发。文化扶贫不仅可以补足脱贫工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短板,推进贫困地区群众摒弃不良习气和落后思想,增强科学常识和理性认识,排除阻碍农村发展的文化因素,还能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实现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的转变。

作为现代信息资源的高地,图书馆拥有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和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同时也汇聚着一批具有丰富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在文化扶贫中的优势无可比拟。若能因地制宜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持续的知识、信息输入,帮助其武装、丰富头脑,进而打开脱贫思路,则可以彻底实现从转变脱贫态度与观念到付诸脱贫实践的巨大进步。为进一步助力精准扶贫,全国图书馆扶贫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成立,旨在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有效发挥图书馆文化育人、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使命。中国图书馆学会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的公益性讲座、培训活动,各省市公共图书馆积极行动起来、建立密切的联系,各种类型联盟也应运而生,如“西部省级公共图书馆联盟”“鲁豫皖赣新琼湘颚八省图书馆协会”等[1],努力实行各类资源共建共享。作为全国主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武陵山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图书馆在全省范围积极推动文化扶贫工程,先后召集全省37个贫困县馆长共同探讨文化扶贫和援建工作方案,包括构建精准扶贫流动图书馆,依托“长江读书节”开展百场讲座、百场展览、百场汽车图书馆、“文化扶贫”百万网民助推“数字阅读”等活动[2],切实为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由此可见,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主动转变理念,积极改进方法,突破传统的服务模式,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1 省级图书馆数字文化扶贫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省(区、市)图书馆积极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召,深入挖掘自身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全面开展图书馆文化扶贫和援建工作,在提高贫困人口生活品质、阻断贫困文化代际传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上海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分别推出“爱悦读”“文化一点通”“移动数字加油站”等特色数字服务产品,探索老少边穷地区数字化服务的下沉和拓展。

在对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公共图书馆在数字文化扶贫领域服务模式服务措施等进行网络调查后,笔者发现各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数字文化扶贫的过程中普遍采用推送数字文化资源的方式,开展数字技能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中老年人、视障人群、农民工等群体,以提高其利用数字科技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活品质。

例如,为让更多老年人能更好运用智能技术,重庆市图书馆联合全市各公共图书馆开展接力式的“常青e路 幸福夕阳”老年人数字阅读培训,培训注重贴近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实际操作,涵盖交通出行、挂号就医、消费购物、手机摄影、数字阅读等多方面内容[3]。山东省“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是中国第一个面向视障人群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应用系统,该服务系统创新性地采用“一站、一网、一库”的运行服务模式,利用语音技术,实现了盲人上网的全语音指令、语音导航及资源内容的语音朗读,将视障群体数字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盲人身边[4]。

此外,一些省级图书馆针对贫困人群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数字文化扶贫项目,有效改变城乡间,特别是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文化资源的不平衡,实现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目标。

针对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浙江省图书馆实施主题为“阅读悦自己,书香满村寨”的“悦看盒子”数字设备配送项目,积极推动数字阅读乡村普及工作[5]。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主席国际创新项目大奖的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主要针对生活在边远农村牧区、无法获取网络数字信息服务的基层农牧民,帮助基层牧民在无网络无信号的偏远地区仍然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获取数字资源,真正将图书馆的资源从有限的本地读者服务延伸到了广大社会读者[6]。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现状,湖北省图书馆开展“相约乡读”活动。除线下活动外,还通过湖北省图书馆公众号、月芽App向其提供电子阅读资源,并利用电子设备记录与评分机制督促其进行朗读录制、测评及读后感撰写[7]。截至2020年,河南省图书馆连续开展3年数字资源服务进基层项目,针对全省脱贫攻坚基层县(区),将优质数字资源整合打包推送给29个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2019年分别开展25场先后输送至台前、南召、郸城、新县等25个县区图书馆,全力推进书香河南,助力脱贫攻坚[8]。

2 省级图书馆数字文化扶贫存在的基本问题

2.1 服务对象同质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数字文化扶贫已基本实现了贫困地区的全覆盖。但这种宽覆盖的文化输送进程容易引起数字文化资源的同质化,输送者容易忽略地区、人员的差异。而文化扶贫的核心要务就是要瞄准个体,通过深入调研该地区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哪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再对症下药为该地区的人员精准配备符合需求的数字文化资源,真正达到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的效果,从而实现整个区域脱贫的目标。据笔者调查,多数公共图书馆采取文化扶贫的方式是将数字资源、技能等服务内容打包式送至扶贫对象,其实质还是物质帮扶,虽然在短期能达到一定效果,但是在开展项目扶持、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持,缺乏长久性,如果能在给予必要的物质支持基础上定期给予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指导,就可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从而使数字文化扶贫能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真正在群众增收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多赢。

2.2 反馈机制不完善

较多公共图书馆赠送数字文化资源没有对贫困户的意愿进行深入的调研,数字资源类型单一,利用率很低。另外,在数字文化扶贫过程中,没有建立动态化的管理体系。在部分地区,文化扶贫开展的初期是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制定和执行响应的工作计划,而后期没有及时跟进管理,以至于部分工作内容仅仅流于形式,没有见到实际成效。此外,部分地区的考核机制尚不完善,没有建立起具体的考核体系,没有对文化扶贫项目进行客观全面的考察与总结,直接导致整个文化扶贫项目缺乏有效的控制与监督。

2.3 服务形式较单一

当前,很多图书馆实施的数字文化扶贫项目所提供的数字资源内容看似内容丰富,但究其本质还是以单向的数字文化资源输送为主。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数字文化扶贫项目较少。

3 图书馆数字文化扶贫基本策略

3.1 提升用户信息素养

第一,掌握贫困地区人员实际信息诉求。贫困地区群众所受教育的水平普遍偏低,如果采用传统的调查问卷的方式,很难准确、全面地掌握其信息需求。因此,要充分做好调研,最好是组建调研团队,提前将所需了解的问题列成提纲,深入贫困地区采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开展调查。调研团队可以以本馆馆员、社会上招募志愿者为主,还可以和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在贫困地区通过适当奖励等激励机制,有意识地选拔有意向参与调研、访谈活动的个体,并且这种贫困个体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要注意访谈方式、方法,力求让贫困人员完整地表达诉求。访谈结束后,对访谈结果进行详细梳理,为今后制定策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二,构建学习联盟。在详细分析访谈结果的基础之上,在贫困地区组建学习联盟,由图书馆相关人员负责,按照就近和信息需求相似的原则,方便教学。由于贫困地区群众的知识水平有限,图书馆相关人员要制定一套灵活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随时关注贫困群众的反馈,要能充分调动起贫困群众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进行引导式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将学习时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而拓展学习的空间。由于贫困群众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其情感需求,尤其是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贫困群众,要积极鼓励他们进行探索和尝试,调动每个人的学习热情,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认可。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每一名贫困群众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最终形成亲其师、信其道。

3.2 建立高质量人才保障体系

虽然以省级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图书馆围绕数字文化扶贫实施多种形式的扶贫项目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但其数字资源尚未被完全开发利用,效率偏低。这主要是由于文化扶贫项目开发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还不高,还不能与贫困地区群众对于文化服务的需求相适宜,从而导致公共图书馆系统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偏低。因此,要为广大贫困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数字文化资源服务,就要有针对性开展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

一方面,要加大相关人员的教育培养力度。公共图书馆可与本地区的高等院校开展合作,签订专业人才培养协议,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在师资力量、专业技术、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对数字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改善人才短缺的现状,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同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在全社会范围大力宣传招募有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扶贫的志愿者,力争形成全民参与的文化服务格局,进而增强公共数字文化的宣传效果和服务质量,使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更贴近贫困群众的实际需要,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另一方面,要设置专项资金以保障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针对贫困地区数字文化扶贫的人员进行相应补贴,保证相关人员的待遇,以此留住需要的人才。要定期选派省、市级优秀图书馆馆员对贫困地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对其中表现良好、成绩优异的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荣誉表彰,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建立完善的人才考核机制。依据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机构的业务范围和服务内容,建立人才培养考核的指标体系,结合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能和相关业务培训内容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评估考核[9]。同时,对于文化服务中不宜量化考核的部分,可建立用户反馈机制,通过服务对象对相关人员的服务质量做出评价,以完善考核机制。

4 结语

在后脱贫攻坚时期,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文化扶贫服务,要在巩固享有文化扶贫成果基础上,积极发挥图书馆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数字时代的多种技术手段和服务方式,将文化扶贫与数字时代各种技术相融合,为文化扶贫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馈,实时掌握受众群体服务动态,及时调整数字文化服务策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构建个性化的多元服务体系,真正实现精准对接贫困群体文化需求的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直接的文化服务。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互联网+图书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