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悦,李 娟
(沈阳药科大学 文体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使命、新的内涵。外语教育始终与国家发展同行,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同向,与中国实现长远战略同频共振。因此,不同时期的高校外语教育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是一个必然趋势。积极探索二者的有机融合,是现阶段外语教学的重点。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和中坚力量。高校外语教师同样肩负着责任和使命。
语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载体。外语学习作为中外交流的桥梁,是国家进步、个人发展的体现。新时代的发展下坚定文化自信,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大学外语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此番重要讲话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加以人格的培养,正确价值观、家国情怀的培养和性格的塑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指的就是传授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在的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这对他们“三观”的形成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尤其学习外语使大学生们了解了异域文化,这些都会多多少少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所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外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大学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立德树人的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3]。外语作为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全球视野、人文情怀以及多元文化包容性,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品格和责任心培养、家国情怀、国民素养和国家意识。
教师作为高校外语课堂的组织者其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想意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大学外语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增强教师的思政意识。只有教师充分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才会真正的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中。具体来说,教师平时应该多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关注国内外的局势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内容提供最适宜的教学模式。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培训、党史的学习等,增强教师的爱国意识和思想道德教育意识。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研讨和观摩课等形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此外,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在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言谈举止等方面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学习外语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接纳另一种文化的过程。异域的文化如日本的动漫、好莱坞的电影等对于大学生都充满了吸引力。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大学生正处在“三观”逐渐形成的阶段,辨别对错的能力比较薄弱。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去明辨真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教师可以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第一册)unit 4 为例。本单元聚焦“英雄”,教师可以结合中国抗疫经历,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再组织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英雄的信念与追求,致敬抗疫英雄,感恩身边每一个平凡的而又伟大的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偶像观,拓展主题内涵,体现外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第二课堂指在课程规定的计划之外,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各类外语学习活动,如:英语角、文化节、演讲比赛等,内容丰富多彩。由于第一课堂课时有限,积极开展课后第二课堂已成为外语学习的必要补充。这样既能更好地将第一课堂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又能拓展知识领域和视野,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去开展第二课堂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教学有效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手机上下载“China Daily”App,并规定每周的学习内容。如此坚持下来学生既提高了英语的阅读水平、听力水平和口语能力,又能随时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政治、国家最新的政策、方针、战略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充满正能量、传播真善美的优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导他们要正直善良、有担当、珍惜生命、学会感恩。
每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和办学特色。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它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学校创办于1931年,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卫校,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当年跟随红军长征,“马背上的药箱”精神与光荣传承至今。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历经九十载春秋,红色基因是我们沈药人永远的骄傲。所以,教师在外语教学的同时可以结合学校的光荣革命史为学生讲述沈药故事,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母校。鼓励学生用英语、日语把学校的历史讲给外国留学生和国际友人,让更多的人认识沈药。沈阳药科大学一直伴随着我党我军的发展,因此讲解学校历史的同时也是学生了解党史的好机会。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习总书记曾经说过,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5]。广大外语教师应立足本专业,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从教学实际出发,把思政教育和外语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