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敏 王增 李霄 吴晓东 任杨 黄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1]。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依据其性质的不同、危害的严重程度和涉及范围的大小划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性、不明原因性、强大的物理破坏力和心理冲击力以及连续性等特征[3]造成的严重物质灾害、精神灾害和心理灾害,对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峻挑战[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是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患者或死亡病例[2],初始阶段具有区域聚集性、不可预测性、多变性和高危性。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尽快充实医疗救治队伍力量,统筹地方和军队医疗资源,合理使用,形成合力[5]。医院外派医疗队成为国家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种重要方式,为抗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了巨大贡献。外派医疗队成员作为高危人群,应急物资须准确及时的供应,以保障外派医疗队成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何有效地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院外派医疗队应急物资供应和保障,已成为需要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问题。
已有研究表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物资需求面临着爆发式增长[6],防控需要的医用外科口罩、医用N95防护口罩、防冲击眼罩、防护面罩、医用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医用帽、医用鞋套等物资消耗量激增,且部分应急物资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防控救治工作会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展而持续变化,部分应急物资需求无计划、多样化且无法预测[7],导致部分应急物资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各医院医疗防护物资的库存普遍较少,短时间内难以兼顾院内和外派医疗队的防控需求。一线医务人员的物资无法保障,会给防控工作带来很大困难[8],且可能进一步引发社会恐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快速遴选出合格且适用的应急物资,而短时间内应急物资来源广泛、涉及环节多,对采购人员、流程和物资质量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且应急物资需要通过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各个运输环节运送,部分地区可能实施封城封路,以致紧急采购和运输难度较大,难以及时持续地向外派医疗队提供应急物资保障。
应急物资管理涉及采购、运输、核对、记录、入库、发放、公示等多项内容,且我国应急物资信息化程度较低,外派医疗队伍常缺乏专业的应急物资信息平台和工作人员,现有应急物资管理模式大多以人工录入为主[9],录入、汇总等过程较为繁琐,而应急物资是动态波动的,易出现信息传递错误、不能实时准确掌握外派医疗队伍的应急物资需求,造成应急物资物品记录信息与物资数量不相符、物资存储不合理、型号不明、出库入库分发统计难以及发放不均等问题[10],直接影响战时对应急物资的有效调配。
应急物资需求以体系构建的完备性和保障功能的完备性为中心,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预见结果[11],综合考虑本院与外派医疗队伍储备物资存量、外派医疗队伍物资紧迫性、外派医疗队伍人员组成、地方性援助、外派时长以及当地季节气候等因素,以最大限最大限度地满足外派医疗队伍的应急物资需求为目标,寻求本院应急物资与外派医疗队伍应急物资的最佳平衡状态,构建外派医疗队伍的应急物资清单与紧缺物资替代品清单,以此落实辅助保障物资体系的构建,以确保医疗队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所需。需求分析是前提,可首先明确各类人员防护等级以及各级防护物资的类型,根据各类人员的数量、各类防护物资的更换频次和疫情可能的持续时间预测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12]。同时可结合饮食差异、生理需求和当地季节等因素构建外派医疗队伍的应急物资需求清单,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外派医疗队准备了自助火锅、酸辣粉、卫生巾、纸尿裤、保暖内衣以及羽绒服等物资。
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13],切实保障装备器械、必需生活品等的应急物资储备量。本院实时核定应急物资的订货周期、安全库存量,制定境外捐赠物资与国内相应物资的标准,寻求外派医疗队伍的应急物资最佳储备策略。根据应急物资保障需求重点,加大储备消耗量大、筹措时间长、难补给的应急物资,适量储备易储、易供、易补充的应急物资;严格按照标准分类储备,做到品种齐全、配套完善、数量充足、质量达标;建立“预储备”制度,做到储用结合,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减少浪费,并重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补充、更新应急物资,同时由于部分医疗物资的保质期较短,需要科学合理安排一定的储备量和定期使用更替补充[14]。
应急物资储备充分对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短时间内充分满足突发式爆发式增长的物资需求难度极大,尤其是如药品、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需求量大且时间紧急的关键应急物资。构建外派医疗队伍的应急物资采购策略应紧跟政策环境变化,以保证外派医疗队伍应急物资采购的及时性、满足防控工作的需要,如财政部印发的《关于疫情防控采购便利化的通知》(财办库〔2020〕23号)明确指出:对防疫物资采购依法建立“绿色通道”,同时要求采购单位建立健全紧急采购内控机制)[15];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府集中招采购平台等采购平台也为紧急物资采购开辟了绿色通道[16]。医用防护物资紧急采购,是防控技术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17]。以本院与外派医疗队伍应急物资平衡调配为前提,在考虑灾情等级、本院储备物资存量、应急物资需求特征、物资形式和物资企业生产能力约束等因素的基础上,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分散的物资进行综合利用,结合实物储备、期权采购和市场化采购三种常见的应急物资供应方式[18],制定境外采购物资与国内相应物资的标准,寻求外派医疗队伍应急物资的最佳采购策略,做到医院内部与外派医疗队伍间合理调节分配、物尽其用。
基于国内强大的物流业基础,在应急情况下,与生产供应商和大型物流企业签订紧急运输的协议或者临时协议[19],整合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物流资源,以运输时间最少、运输成本最优以及满意度最大为优化目标,充分考虑应急物资配送过程中的特点,加强院内应急指挥中心与物流系统的应急物配送系统之间的联系,构建应急物资配送多阶段多目标的动态优化模型[20],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外派医疗队伍的应急物资配送策略。
外派医疗队伍应急物资信息化建设应涵盖应急物资的需求配置、采购、储备、配送等各环节,遵循“统筹管理、实施信息、合理储备、统一调拨”的策略[10],坚持标准化、准确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保持应急物资信息、物流运输的实时更新,及时掌握外派医疗队伍应急物资的需求信息[21],形成“上下贯通、协同运作”动态化的应急物资保障智能化体系,准确便捷地对外派医疗队伍的应急物资进行日常维护、出入库管理以及数据互联共享等,优化外派医疗队伍的应急物流运输和配送网络,提高外派医疗队伍的应急物资信息传递的稳定和抗干扰能力,保障医院内部与外派医疗队伍间信息共享,为外派医疗队伍应急物资的事前准备、事中决策、事后评估提供服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复杂多样,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外派医疗队伍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区救治患者的重要使命,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多变性和高危性,防护物资储备不足和大量消耗容易造成临床一线各类人员医用物资的应用短缺[22],对外派医疗队伍应急物资供应保障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本院与外派医疗队伍应急物资平衡调配目标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合理构建和运作对于完善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开展跨区域医学应急救援,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水平,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应急需求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