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玲
(岭南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建。2021年4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新时代高校党建提供了工作依据。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强调了推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意义。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着执行落实党的发展路线、指导方针和相关政策的光荣使命。激活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以党建引领教育事业,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党支部建设作为重要的基本建设,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1]。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传播引领先进的思想意识和人生价值观,也将进一步促进高校的提质发展。
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党员队伍中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占大多数。高校的党建对象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教师党员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大学生党员正处于塑造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成长阶段。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他们的政治理念、思想行为对学生有着示范影响的作用。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带出一批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让广大教师党员担负立德树人的责任,为广大学生、大学生党员树立先进模范的标杆,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敢于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思想传播和引领的需要。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之一就是发挥党的思想引领力。“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2]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广大师生中传播党的政治主张和创新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精神,讲好党的故事,使党的理论和思想更加生动,提升党的吸引力,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
高校提质发展的需要。高校的提质发展,高质量的党建是坚强的政治保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职责使命,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服务,但一切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指明方向,夯实基础,是高质量党建在高校发挥作用的体现。
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出现弱化、虚化的现象,这与党支部组织力不足,党员的思想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党支部党员队伍中教师占有较大的比例,从支部书记到普通党员,不同程度上存在重教学重科研轻党建的思想。党建向教学科研让步,党务工作做起来敷衍,支部工作推进不到位走过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就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政治教育管理不够深入有效,政治学习浮于表面没有入心入脑,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不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体现,支部的工作实效性达不到预期目标。
一个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成效如何,与支部书记密切相关。现阶段推行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动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既是学术带头人,同时又成为党建带头人,在加强党支部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高校基层党支部尤其是教师党支部实际工作中,支部书记的头雁效用并不明显。高校基层党支部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没有建立起专人专抓的工作机制。支部书记、委员都是兼职,这是现阶段党支部建设的人力制约因素。基层教师党支部书记,大部分是专任教师兼职。由于肩负教学、科研任务,重教学轻党建思想并不少见,因此对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达不到充分正确地认识。在处理教学和党建工作的关系时,往往重教学轻党建。认为教学是本职工作,把党建工作尤其是支部工作看成额外的附加,又因为业务考核有硬指标,教学科研容易出成绩,而支部工作似乎只是一种软性工作,存在应对了事的心态。于是,支部工作往往停留在应对式的被动完成,存在“说重要,做次要,忙不要”的现象。这就导致党的工作推进不到位更加难以深入。另外一个因素,党支部书记政治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导致谈党建无具体思路,更谈不上结合教学或专业创新工作,难以打开党支部工作的新局面。党支部书记在党员和群众中就威信不高,在党员中起不到表率作用,“头雁效应”无法有效地形成。
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现阶段高校的党建工作开展有一定成效,但高校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工作,在教学科研的压力下,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从开展形式、时间保障、经费支撑上都有所欠缺。也无可避免存在对党员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停留在传统的模式,教育和培训形式单一,理论学习较多实践活动不够,因此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缺乏创新,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党员队伍整体的政治素质、党性修养不高。让党员干部做到对党的纲领、宗旨情感上真认同、行动上真落实,才是党员教育有效性走深走实的体现。
高校的基层党支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已经有一定成效,但支部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层党支部的设置、支部班子的配备、日常党务管理、运行规范等,仍然存在薄弱之处。尤其基层教师党支部,如何将党建工作与专业工作相融相促,树立党建引领一切工作的意识,让广大教师党员能够做到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融进课堂,以党建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挥党建作用,是当前党建工作增强凝聚力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委健全和加大了对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考核制度,对基层党支部书记述职考评以及普通党员的考核也不少,但是实际操作中考评结果与干部考核、评先评优没有真正结合起来,考核的结果运用没有很好地起到对党员的激励驱动和约束作用。部分党员党性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比较淡薄,在工作之外政治表现如何,支部的跟踪管理不到位。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机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实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具体体现。实现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将工作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加强党支部凝聚力建设,突出政治功能,突显先进性,发挥好党支部的头雁引领作用,对于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基本功能。突出提升政治功能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1.树立鲜明的特质形象
党组织的形象及其带领下的党员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的形象。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就要着力于政治思想的提升,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在党支部教育管理工作中建立多层次的学习教育体系,比如丰富支部书记讲党课、党日活动的形式,针对重要理论开展党建专题研讨,将师生专业与党的教育相融共进,以达到教育引导党员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目的。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每个党员自觉做党的坚定拥护者,自觉维护党的形象,贯彻党的组织纪律作风要求。从而打造一个对外有形象,对内有凝聚力的战斗堡垒形象。一个支部一个样板,体现高校党支部和师生党员的鲜明特质。
2.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传导功能
基层党组织负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传播功能。高校是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比较集中的地方。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4000多万人,高校每年发展党员数在各行业中是占比例较高的。当前的信息时代,网络政治、自媒体杂音纷呈,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干部要以正确的观点,带头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民族精神传承者,引导群众成为自觉追随者。教师党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思辨能力,用党的正确主张来教育和影响广大师生和普通群众的思想。发挥政治领导力,引领社会意识,是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重要体现。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决定了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重要性。
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工作具有基础性,党支部建设的质量,很多时候对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党执政地位的牢固性。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从基层做起。支部功能强不强,关键在“头羊”。现阶段高校开展一系列“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标杆支部、评优评先等,给支部建设指明了方向。能否真正践行到位,关键在支部书记。因此,抓好支部书记这只“领头羊”,是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因素。
1)选配好党支部书记,打造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础。高校党支部书记一般是学科带头人,学术能力强,但首要是政治素质要强,要具有党建业务的能力,对党建工作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2)定期对支部书记开展针对性培训,明确不同时期党建工作要求,引导支部书记建立党建引领教学的观念,主动思考将党建与教学工作融合的途径,根据院系专业特点,找到适合可行的基层支部工作法。
3)做好支部委员的选择和培养,选配好青年教师党员参与。青年教师党员主要工作在教学一线,在师生队伍中影响力和引导力不容忽视。重视发挥支部委员的作用,选好配好党支部班子是带好党员队伍,开展党建工作的基础。
一个优秀的党支部书记,必须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在党员队伍才能发挥引领作用,能够引导党员干部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政治自觉,能够带领党支部在各项工作中担当核心,成为党员和群众的领头人。“头雁领先群雁追飞”,支部书记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率先垂范,才能引领班子从而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抓实基层支部。一个优秀的基层党支部应具有良好的组织氛围,能营造出凝聚力,激发党员想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激情。并且能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争先创优,形成各项工作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靠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2]。因此发挥广大党员作用,要探索一条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党员的政治素质、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增强,要在抓教育中探索双轨并进、双向而行的模式。一是自修自学。党员对照党章党纪党规和先进典范,对标对表,制定计划自我改造,自我提升。二是带修带学。支部书记带头学,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将党员的学习教育落实到日常管理中,带动督促党员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的使命感、事业心。让每个党员在党组织中有压力有动力,提升学习教育的实效性,打造政治坚定的党员队伍。
党务工作质量的提升,有赖于支部制度建设。以制度为清晰指引,以制度为行为约束。一是工作规范制度。结合高校专业建设特点,制定《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规范》等工作指导性手册,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操作蓝本,是党支部工作成效的有力保障。二是组织生活制度。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强不强,与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好不好密切相关。按照新党章要求严肃民主生活会和“三会一课”等基本党内生活制度,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通过组织生活严明纪律,增强组织生活针对性、实效性,杜绝党员不参加党组织生活的现象,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党教育、团结和联系师生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创建标杆党支部、创先争优,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
严抓日常监督管理,发挥政治监督功能。通过强化监督管理,促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充分发挥。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月26日至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调研时的讲话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建立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机制,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无死角,将有效提升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
1.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监督
八小时以内,能看到干部的“能”和“绩”,八小时以外,更能体现干部的“德”和“廉”。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支部班子的领头人,是党支部工作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其政治修养和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党支部工作的开展和支部作用的发挥。建立对党支部书记监督管理机制,尤其在八小时以外充分实施对社交圈、生活圈、娱乐圈的有效监督,坚持单位、家庭内外结合,构建双重监管防线。做到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管理就实施到哪里,真正把监督管理落实到位。发挥“头雁”的领头作用。
2.对党员干部学习和教育的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大兴学习之风,号召“全党来一个大学习”。一是对支部书记的学习监督。上级党委部门应加强对支部书记的轮训力度,并加强检查与督导。党支部书记要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带头坚持不懈地学习,应率先学好党纪条规,严格执行中纪委“四条禁令”,认真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党风廉政建设的明白人,牢固树立廉政意识,保持头脑清醒,纯洁精神家园。二是支部书记应抓好党员学习教育监督。党支部书记不仅带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要带动和督促支部党员学习,带出一支政治素养良好的党员干部队伍。把新形势下抓党员教育的工作列入支部书记考评的标准之一,把党员教育工作作为衡量党支部书记工作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有助于党员教育实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