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郭亚楠,李青香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从1964年上映的黑白电影《小兵张嘎》开始,我国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它们之中有的经历了时代的洗礼仍然是人们心中的经典,有的不仅充满艺术性而且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建国大业》《开国大典》《战狼》《我和我的祖国》,一部部优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无不在我们心目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十分深入人心,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同身受,每一个场面都令人记忆犹新。
思想政治课程有些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注重知识的讲授,往往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使学生失去对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兴趣。生动的影视作品片段则可以成为思想政治课堂的点睛之笔,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适当活跃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优势无不与新课改的理念相契合。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①这一讲话也为笔者的观点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分,也是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主旋律影视作品不仅是艺术化成果,并且还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可以对受众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效果。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识形态功能、导向功能、培育功能、激励功能和优化教学功能。
1.1.1 意识形态功能
“意识形态”是哲学的相关概念,是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的相关思想、概念的综合。“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艺术从业者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文艺创作。人民群众通过观看主旋律影视作品,则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相互激荡的多元文化思潮中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政治立场。
1.1.2 导向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地球村”的趋势不可逆转。随着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的社会思潮,价值观也会日益多元。为了防止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主旋律影视作品则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
首先,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内容本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因此可以起到凝聚思想和价值引领作用。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坚决以人民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追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旋律影视作品中富有丰富的价值观教育资源,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塑造,宣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共同的思想基础,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主流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发展。
其次,主旋律影视作品还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社会中的组织或个人由于地域、年龄和工作环境的不同,价值观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在社会交往中难免会出现碰撞。主旋律影视作品通过主流价值观念的宣扬,可以使社会中的组织或个人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取向,从而使其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趋同,平衡彼此之间的利益,从而达成共识,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1.1.3 培育功能
首先,主旋律影视作品可以帮助人们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主旋律影视作品大多注重选取现实题材,艺术从业者在主流意识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作品创作,往往围绕革命战争题材、历史人物题材和贴近现实的题材展开,注重社会现实与人性思考。通过观看此类作品,可以丰富人们的人生体验,带给人们强烈的人生感悟,塑造真诚善良的人格,激发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达到高尚的人生境界。
其次,主旋律影视作品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素质。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具有较高的审美魅力。主旋律影视作品通过对故事生动地演绎,人物形象地刻画,情境真实地再现,不仅让观众陶冶情操,受到美的感染,还让其强烈地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在观看主旋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体验到快乐、满足与幸福,提高审美愉悦感,无形之中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水平。
1.1.4 激励功能
主旋律影视作品大多描绘祖国几十年的沧桑历程、无数革命先烈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爱国志士的传奇故事,通过对这些现实素材的艺术化展现,提升人们的感受性,将对英雄模范的敬佩之情化为自身力量,增强主观能动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榜样具有良好的感染力”,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可以激发人们心中的正能量,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国主旋律影片中塑造的英雄模范形象,如雷锋、焦裕禄、毛泽东等等,作为传统的榜样形象,其高尚的英雄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起到了良好的标杆作用。
1.1.5 优化教学功能
首先,主旋律影视作品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为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许多教师都着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主旋律影视作品因其自身的特点,恰恰就成为拓展教学资源的最优选。主旋律影视作品题材丰富,有革命战争题材、历史事件题材、英雄人物题材、社会公益题材等等,这些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点相呼应,甚至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补充扩展材料,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方式枯燥乏味的状况。
其次,主旋律影视作品还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主旋律影视作品不仅具有教育性,还具有艺术性。通过对故事素材直观形象的展现,再加上背景音乐的渲染,视听结合,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故事场景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观看影片后,学生往往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甚至在课后在同学之间引发热烈讨论,不仅会超过原始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使教学影响更加深远。
最后,主旋律影视作品可以增强思想政治课堂的趣味性。思想政治教育中部分内容抽象,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往往会选择传统的讲授法,授课方式单一,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受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对新奇的、较有冲击力的事物感兴趣,这就造成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如果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穿插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片段,变换教学环境,将书本上单调的文字知识转换为生动形象的影视画面,通过这种艺术和美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
1.2.1 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呼应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而主旋律影视作品则可以成为此方面的优秀素材。通过对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沧桑历程的展现,将民族精神贯穿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主旋律影视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方面相契合,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课程。而主旋律影视作品取材多样,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科学精神、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可以起到显著作用。
1.2.2 新课改要求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输,更应该注重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程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们逐渐更新教学观念,不再采用古老的“填鸭式”教学,而转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会学生学习,关注教学过程,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设计的能力,旨在增强课堂吸引力,提升教学质量。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也为主旋律影视作品在课堂中的运用提供了可能。
1.2.3 主旋律影视作品资源丰富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日益增强。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且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如2017年上映的《战狼2》获得了高达56.85亿元的票房,位居当年影片票房榜首,2019年同期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则分别获得了31.64亿、29.11亿和10.97亿的票房佳绩,这些数字无不标志着中国的主旋律影视迎来了黄金时代,激励着影视企业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随着越来越多的历史故事和现实事件被改编和翻拍,主旋律影视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愈加契合,在丰富教学形式、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1.1 与教学内容相统一
教师所选择的主旋律影视素材应紧扣教学内容,不能与教学主题相脱离,让人感觉突兀,应当将所选素材作为课堂讲授内容的补充。通过分析教材,理清知识脉络,创造性地利用主旋律影视素材,充分发挥其作用。有许多主旋律影视作品都反映了革命时期共产党员的坚定与斗志、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与改革开放后的辉煌成就,这些都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呼应,可以在课堂上作为补充素材来呈现。
2.1.2 严格精选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知识性教育与思想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应对其进行道德培育。因此,教师在选择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教学素材时,应当精选口碑好的高质量作品,尽量避免含义浅显的内容或是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相符合的内容,如含有爱情色彩的、扭曲历史的主旋律影片或是抗日神剧等。
另外,选择的素材应当具有时代性,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将所选素材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主旋律影视作品往往是当时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一些较为古老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可能会出现画质不清晰的情况,对学生的审美造成障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选择主旋律影视素材时,教师应选择一些与时俱进的作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从而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2.1.3 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首先,老师应在课前准备好教学素材。部分教师因计算机水平的限制,不会对主旋律影视素材进行剪辑或是格式转换,导致在课堂上放映视频素材时不停地拖动进度条进行调整,有时因拖动进度不精确而来来回回,甚至一个画面学生看过多遍,导致学生丧失兴趣。另外,若教师视频格式保存不当,容易导致上课教室多媒体无法成功播放,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调整,则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耽误教学进度。
其次,教师应合理安排主旋律影视素材所占课堂时间。教师对主旋律影视素材的应用应当适度,将其作为辅助。切忌将主旋律影视作品代替自己的讲授,在课堂上完整播放,使思想政治课堂变成“影视鉴赏课”,从而丧失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始意义。
最后,在播放完主旋律影视素材后,教师应当进行合理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从而深化与延长素材的影响力。
2.1.4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统一”,其中之一就是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也就是要求教师善于从课程以外的方面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全方位育人。显性教育指教师直接、公开地向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相比显性教育的直接,更加偏向于通过现实体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既要旗帜鲜明,又要“润物细无声”,在发挥显性教育“知、情、意、行”统一作用的同时,也要注重隐性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延伸作用。
2.2.1 结合主旋律影视作品展开课堂教学
教师应在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主旋律影视作品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补充作用。教师可以形成专门备课小组,挖掘不同方面的主旋律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等素材,进行剪辑与加工,并相互交流实践成果。在课堂前播放影视片段,可以起到很好的课堂导入作用,从而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视频片段,不仅可以转换教学环境,引起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和透彻,从而降低课程难度,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的信心与专注力。
2.2.2 影视作品拍摄地适当免费开放
“好莱坞环球影城”的火爆表明影视剧中的场景对人们有强烈吸引力。因此,影视基地官方可以适当面向社会进行影视作品拍摄地的开放,使其不再是简单的影视拍摄基地,同时也能够成为集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在增加其商业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了其社会效益。大多数青少年既被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热血感”所吸引,又对旅游有着高度的热情,因此主旋律影视作品拍摄基地必定是青少年假期出游的不二之选,成为人们热烈追捧的“打卡圣地”。游客通过深入主旋律影视基地切身体会,接受环境熏陶,可以在不经意间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2.2.3 运用新媒体拓展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微信、微博、知乎和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业余时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浏览新媒体平台作为自己的娱乐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对公众展开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教育。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主旋律影视作品推荐目录,在微博建立主旋律影视话题,方便人们进行剧情讨论,利用知乎向大家普及主旋律影视作品原型背后的故事,明星利用直播平台宣传自己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等等。这些不仅可以拓宽人们的视野,还可以促进优秀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传播和推广,提升其影响力。
注释
① 姚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新华社,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