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庆国 金鑫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当前,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渐迫切。与此同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体——高等职业院校,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师资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撑,是培育人才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虽然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一些高职院校仍然存在教师人数不足、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也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更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健全师资队伍规划制度,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建设速度,进一步拓宽教师发展渠道,是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1]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 等政策文件为依托,以打造高素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为目标,探索职教改革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形成师德指标单列的教师考核体系。突出师德导向,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进修培训和评先选优过程中,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落到实处。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巩固和增强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信念,激励教师严谨治学、勤业敬业、团结协作,增强依法执教、爱护学生的意识,引导教师争做职业道德标兵。
高职院校须创新工作手段和载体,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辟思想教育阵地,积极实施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培养工程。强化榜样力量,做好对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宣传和奖励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扩大榜样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道德素养。重塑正确的教育观念,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队伍,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和保障体系。
当前,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一些高职院校提供的就业岗位、薪酬和发展前景尚不足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加盟。从内部人才培养机制上看,一些高职院校也没有确定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的瓶颈。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合理优化队伍整体结构。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人才引进论证机制,在学校总体发展的大目标下,突出办学特色,长远规划,战略性、科学地引进人才。大力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相关待遇政策等,通过招聘、引进或交流等多种方式充实教师队伍。创新教师管理制度,重点结合学校特色专业集群建设,根据队伍结构现状,开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
高职院校应合理布局,适当突出重点领域,推出一批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起带头、核心作用的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3]。从人才梯队中遴选一批贡献突出或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予以重点培养或资助。根据任期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进一步提升其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并带动全校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发展。
作为高职院校人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亟须得到培养和锻炼。高职院校可推行“一帮一”导师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刚参加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或没有高校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结对子”,开展“一对一”的指导[4]。同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大赛,通过说课、教案交流和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深化校企联合、交流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交流,组织青年教师以不同形式和方法参加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培训进修,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应坚持“德才兼备、重在实绩”的原则,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在干部选拔任用、职务职级晋升、绩效奖励分配等环节,充分体现绩效考核的导向性作用,调动广大教职工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职院校应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坚持学术与业绩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重点突出教师工作业绩。在人才评价、职务职称晋升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不唯论文、不唯帽子、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不唯奖项”的考核体系,倡导“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
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教师企业实践,有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为兼职教师,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5]。促进面向行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提升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计划地选派、推荐专业教师到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深入了解专业发展和企业生产的前沿动态,明确企业技术岗位的用人需求。按照专业建设需要,确保年龄在50 岁以下的专业教师(从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教学工作),每五年参与累计不少于6 个月的企业实践。打造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行业动态,熟悉行业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在对中青年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中,高职院校应多手段、多举措鼓励教师参加国家举办的各级各类行业资格考试。通过学习进修、获取各类资格证书,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培养直接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应重视外聘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渠道,开创人才引进新格局,优化人才队伍。利用学校多方面优势,面向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多元化引进专职或兼职教师。积极主动争取社会资源为我所用,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技能大师来校任教,开展专业演示或讲座,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是绕不开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应正视当前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结合人才引进和培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评价和考核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探索校企共同培养人才机制。
高职院校应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为主线,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心,做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努力创造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环境,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服务社会能力,提升专业教师行业影响力,同时不断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