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万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 100818)
自我国高等院校扩大招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更多的人迈进大学校门,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数量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随之增大,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形势让很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人力资源的储备库,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相较于部属高等院校来说,地方本科院校在一些方面处于劣势,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大学生人才与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关系更为密切,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很大程度上与区域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相联。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路径,对于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如果地方本科院校的一部分毕业生无法实现就业,会直接影响院校的教育形象,也会对地方劳动力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地方人力资源浪费。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会对自我能力与价值产生否定,情绪容易变得焦躁,可能对社会产生失望感,不利于地方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大学生毕业后即能顺利就业,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地方的归属感、对社会的认同感、对国家的自豪感,激发大学生工作热情,促进大学生积极实现自我价值,也是对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质量的一种认可[1]。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大学生不再是人人羡慕称赞的精英学子,人们更关注的是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对就业问题,自我定位非常重要。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和就业形势,防止好高骛远,能够准确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制定适合自己的就业计划。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学生可以保持正确、良好的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不断学习,为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较于部属高等院校来说,地方本科院校在很多方面较为薄弱,且与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关系密切。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立足于地方人才需求,明确办学理念,坚定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办学理念就是学校发展的方向,高校要高瞻远瞩,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对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成果的检验,也能为学校教育体制改革提供重要参考,使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地与社会需要接轨,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改善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全国各地的地方高等院校,都不同程度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毕业人数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不断加大,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2]。地方本科院校不仅要练好内功、积极作为,不断缩小与部属高等院校的差距,同时要尽快适应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持续探索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方法。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相应的就业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从学校步入社会,这是社会建设的宝贵人力资源,也是对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度的考验。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就业数量上,侧重于追求提高就业率,对就业质量关注较少。另外,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地方本科院校要想举办一场规模大、质量高的招聘会,存在一定难度。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依靠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完成的,而且一些毕业生往往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心理,就业质量较难保证[3]。大学生实际就业质量不高的情况并非个例,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生就业上处境的艰难。
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为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地方本科院校没有部属高等院校的先天优势,面对多方面制约因素,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自然是最重要的依靠。高校的资金支持、资源配给、岗位编制、人事任命等很多方面,都需要地方政府提供帮助与支持。一些地方本科院校过度依赖地方政府,事无巨细地向地方政府请示、汇报。实际上,政府的帮扶只是一时的过渡,打铁还需自身硬。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上,明确办学理念与目标,突出自身优势,打造自有品牌,将注意力放在提高自身竞争力上。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大量的中小企业涌现出来,技术型人才供不应求,技术岗位人才缺口不断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对技术型人才培养加大了关注和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很快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如今,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高职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给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的冲击。高职院校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灵活多样设置专业,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高职院校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4],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优势比较明显,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冲击不容小觑。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首先要准确定位办学目标。办学定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面向社会行使办学自主权的需要[5]。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学校要正视自身条件,清楚地认识自身不足,在办学目标定位上不能好高骛远,不能单纯模仿部属高校的研究型办学思路。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实际,以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才需求为核心,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其次,在明确办学目标定位基础上,地方本科院校要突出优势、凸显特色,这是实现学校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地方本科院校要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高度关注地方支柱型产业和新兴产业,对人才需求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并以此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练好内功,提升院校品牌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传递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这些工作贯穿于大学生学业的始终,可称之为就业指导全程化,是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基本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应对就业指导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打造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高专业水平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6]。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制度和体制机制,使就业指导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序开展。建议地方本科院校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明确就业方向,理性看待就业问题,及时掌握就业政策变化和行业动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为今后的就业做准备。大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就业过程并非一片坦途,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很容易对一些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甚至造成心理障碍。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就业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现实,显得极为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创新创业这一新的就业途径受到大学生的广泛关注。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选择尝试自主创业,其中不乏创业成功的案例。大学生自主创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并没有形成固定的教育模式。教师指导大学生创业,首先应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愿望。这是基础条件,只有心里想创业,接下来才能去做。创业并不简单,培养大学生坚定的创业信念非常重要,创业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坚定的信念是克服困难的重要支撑。创业路上有风险,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增强创业风险意识,提高抗风险能力,这是创业教育重中之重。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的创业指导,目的是让大学生理性、正确地认识创业,加强多方面能力培养和知识积累,为自主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地方院校要加强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到校为创业指导教师举办讲座,组织创业指导教师参加各种创业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并非地方本科院校一方的工作,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地方政府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在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时,要有责任、有担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理论上,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双向选择的关系;而实际的就业市场上供大于求,用人单位明显占据主动权。如果没有第三方制约,看似公平平等的双向选择,强势和弱势的差别就越发明显。因此,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应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企业、社会多方联动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大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到企业工作、参加实践,提高应用能力,企业根据大学生相关条件择优录用,政府全程发挥监管职责。同时,政府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应加大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创业指导平台,为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提供良好服务。另外,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地方本科院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促进订单式人才培养。这样不仅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可以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多角度、多途径获得有效就业信息,是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今,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介快速普及,地方本科院校应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平台,高效利用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条件,让大学生快速搜索到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从而更加快速、精准地把握就业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本地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发挥主渠道的信息收集与发布作用,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就业信息进行认真筛选甄别,提高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把好信息关。
地方本科院校要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地方本科院校要着眼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现实,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鲜明的办学特色,打造办学品牌,有效提高人才竞争力,从而实现自身健康稳定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关乎一个学生的职业生涯,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更关涉社会的和谐稳定。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多方联动,才能走出一条适合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