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问题初探
——以舞蹈课教学为例

2023-01-02 18:20马佳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舞蹈思政内容

马佳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 110818)

引言

课程思政为高校思政教学开辟了广阔空间,艺术课程也要积极承担起这一份责任和使命。在教授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适时适当地渗透思政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借助艺术课程独特的优势和艺术强大的影响力,给予学生更好的思政引导。

一、高校课程思政与艺术专业课程结合的价值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使命与中心环节,在教育教学全过程渗透思政教育理念,实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充分利用好教学课堂,使思政教学和课程教学紧密融合,建立协同效应,实现思政教育多方联动,为大学生营造浓厚的思政教育氛围,让大学生时刻为思政教育内容所引导和影响[1]。

艺术类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传授给大学生基本的艺术理论与艺术技能;其二,为国家培养艺术人才;其三,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将课程思政与艺术类课程结合起来,可以引发艺术课程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思考,促使艺术课程教师关注艺术的背后,自觉提炼艺术课程的文化基因与价值追求。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艺术课程教师要将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提升艺术课程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融合课程思政与艺术课程教学,可以在无形中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让教师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2]。调查和了解显示,很多艺术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深表认可与赞同。有教师反映,在之前的艺术课程教学中,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放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参与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上,并没有明确的德育教学任务和思政教学要求,总感觉自己的授课少了灵魂,教得再好,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但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教学工作多了一份使命感和厚重感,自己也从教书匠变成了一名真正的灵魂工程师。当看到学生认可自己的思政理念,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自己的思政教育和引导时,那份成就感与满足感是专业教学无法给予的。

二、艺术类课程思政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性

艺术类专业学生一般个性都比较自主张扬,思维非常活跃,创造性也很强。他们会喜欢和关注一些新鲜事物,也会在追求新事物、新方式的道路上乐此不疲。当越来越多的思想或事物进入他们的脑海时,他们的理想信念也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可能某些新的东西或某件事情会动摇他们坚守多年的理想信念。他们渴望以一些外在的东西来修饰和包装自己,当教师不断输出内在精神理念时,部分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是当前高校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二)艺术课程内容与思政教学融合不充分

调查和了解显示,目前高校艺术类课程教学的确都在积极融入和应用思政内容,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一些高校艺术课程内容与思政教学的融合还不到位,艺术课程教师对思政领域内容挖掘还不够深入。教师虽然也会精心设计一些与思政内容相关的环节或随时渗透思政教育思想,但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究其原因,在于课程思政教育未能真正和艺术专业领域内容联系到一起,艺术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存在明显的分离现象。学生在课堂中正在倾听教师讲授专业知识,突然之间画风一转,教师便开展起思政教育,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学生一时间难以接受,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3]。

(三)艺术类课程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在艺术课程思政教学中,艺术课程教师是课程思政的执行者,他们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艺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笔者了解情况后发现,一些艺术课程教师未能对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刻的认知,也未能正确处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关系。从表面来看,这些教师的确在用心地将思政内容融入自己的课程中,但是深入研究会发现,其实并未真正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思政教育效果并不明显。此外,部分艺术课程教师习惯于沉浸在自己的教学思路中,不愿意接受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实际授课中按自己固化的思路去开展教学,较少将艺术内容和思政联系到一起。

(四)艺术类课程思政欠缺系统性

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制定和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同步进行的,即在确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同时,便要求教师在实际授课时采用课程思政模式。在确定和实施政策之间,本应有一个系统规划和打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在一些高校是欠缺的,也缺少艺术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整体规划。基本上都是直接落实到一线教师身上,让他们自主摸索和探究。教师只能通过多次尝试,判断自己的授课方式正确与否,最终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还导致艺术课程思政欠缺系统性和统一性。教师各自为政,无一定章法可循,对于艺术类课程思政的长足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课程思政与艺术类课程融合策略——以舞蹈课程教学为例

(一)积极创新和优化舞蹈课程教学方式,为思政内容的融入提供广阔空间

在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中,一些舞蹈教师仍习惯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自己置于课堂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理论灌输,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示范指导练习舞蹈动作,提升舞蹈技能;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很难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是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模式中开展思政教学,教师将很难寻找到合适的契机。基于此,教师必须充分认清现实,提高认识水平,积极创新和优化舞蹈课程教学方式,为思政内容的融入争取更加广阔的空间[4]。

现在的大学生不同于以往,他们思维活跃,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知识、了解信息多数依赖于网络平台媒介,如微信、微博、短视频等。鉴于此,笔者建议舞蹈教师在创新和优化舞蹈课程教学方式时,充分利用这一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开展舞蹈教学,渗透思政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自行录制一些舞蹈短视频,再融入思政内容,或者将音乐背景设为红色歌曲,或者将文案搭配上思政案例,在课堂上播放。这种形式必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看到自己老师跳舞的视频一般会很兴奋,教师便可趁此机会讲授视频背后蕴含的思政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程度自然要高一些。这种教学方式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行动起来,通过制作视频的方式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二)以思政内容为主题,编创带有思政色彩的舞蹈剧

在当前舞蹈课程教学中,思政内容的融入已成为必然趋势。舞蹈教师需要根据自己舞蹈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素质教育目标,全力创新舞蹈教学形式,将思政内容充分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思政内容的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情感力量增强学生舞蹈的感染力与亲和力[5]。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与思考空间,带领学生一起编创一些带有思政色彩或以思政为主题的舞蹈剧,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这样灵活的创作方式,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而且以思政为核心,学生也能在无形中加强对思政内容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当学生进入舞蹈编创状态中,自然会加大对思政主题的研究力度,深入分析和挖掘思政主题背后所隐藏的内涵,也会深刻感悟到思政内容的价值,为舞蹈剧编创奠定坚实基础。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和应用到舞蹈教学中

舞蹈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稳定,有些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而开始出现信念动摇的倾向[6]。这些是舞蹈教师思政教育的重要发力点,要借助各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来纠正学生的错误理念,将学生的价值观重新拉回正确的轨道,减少负能量对学生的影响。例如舞蹈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强大影响力开展舞蹈教学,为舞蹈教学提供强劲的动力和灵感。在教学中,舞蹈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德育功能,还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为学生播放和展示一些经典舞蹈片段,进而和学生一起就舞蹈视频展开深入的讨论,带领学生发现经典舞蹈的时代背景及表达的思想情感。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教学设备来加强舞蹈课程建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舞蹈的认知,使他们理解舞蹈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四)创新和完善基于思政元素的舞蹈实践教学体系

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融入和应用的思政元素是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等,都可归于思政教育体系中[7]。其实,舞蹈与思政教育本身也有共通之处。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不容小觑。舞蹈背后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才是舞蹈艺术持续不断向前发展的最强劲动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舞蹈教师要积极寻求舞蹈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共通之处,借助思政内容彰显舞蹈特有的艺术内涵,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拓展舞蹈教育的影响力。在舞蹈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践类教学占很大比重。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舞蹈技能,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借助实践教学平台渗透思政内容、融入思政教育,也不失为一个好想法。比如通过排演小品、爱国话剧等一些带有实践性质的舞蹈教学活动,一方面增强舞蹈的影响力,将舞蹈融入多种艺术形式中;另一方面将思政内容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更多包含民族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政内容通过舞蹈、话剧、小品等艺术形式传播开来,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效果[8]。

(五)加强师生互动,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

舞蹈课程教学多由教师带领学生在舞蹈教室内完成,舞蹈教师不仅要通过示范的形式给学生讲清楚各类动作细节和技巧,也需要手把手地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调整和纠正。开展舞蹈课程思政教学,舞蹈教师不妨借此机会,从和学生互动的过程着手,寻找更多的开展思政教育的机会和空间。比如针对一些动作有问题的学生,舞蹈教师可以选择在“一对一”指导、沟通过程中,适时适当进行思政教育内容渗透,一改传统的说教模式,使之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通过与学生近距离互动交流,减轻学生心理顾虑;教师手把手教学,学生的抵触情绪便不会太强。教师足够耐心的指导,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更加依赖和认可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话自然会更关注,接受度会更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课程作为高校艺术类课程之一,在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承担学生思政教育责任。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常态化模式,将思政内容融入舞蹈课程教学是必然趋势。高校舞蹈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主动学习和研究思政教学内容,寻找思政教育与舞蹈教学的有效切入点,尽可能多地将思政内容和舞蹈课堂融合到一起,实现舞蹈教学与思政教学同步开展。进一步提升舞蹈课堂教学附加价值,丰富舞蹈课堂内容和学生情感体验,从思政教育层面触动学生的内心,增加学生舞蹈中的情感倾诉与表达欲望,使学生的舞蹈更具感染力。课程思政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也能接受思政教育的引导,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优秀人才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舞蹈思政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