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3-01-02 18:20李阳阳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管理学思政目标

李阳阳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纲要》 的颁布实施,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全面深化课程思政改革的热潮。从此,课程思政开始广泛进入全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人员的视野。如何更好地推进、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为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课堂教学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渠道,也是推进和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重要的、有效的途径。为促进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科学开展,切实保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效果,结合多年的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工作经验,本文在重新深入认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内涵、分析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基础上,从课堂教学角度对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进行了实践,并探索出应用策略与改进建议。

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两个相互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思政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渠道,而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的、有效的补充,对于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建设、教学各个环节和方面,旨在以课程知识、技能教学为载体和手段,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学校课程思政以相对隐形的教育教学方法,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要求、内容于教材开发、课程教学、课程评价、课堂教学之中,本质上是一种新的课程观念、教学方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1]。《纲要》还进一步明确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指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上述重点,进一步丰富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的内涵。

二、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需要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高等学校必须深入思考、着力解决的问题。在2018 年9 月10 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要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论述准确解答了高等学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国家和社会也要求高校更加努力、自信地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求他们具有正确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现代的公共精神,要求他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目标、勇于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任[2]。上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单纯依靠思政课程这一途径,确实存在很多困难;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与思政课程一道有力、有效地促进这些目标的实现。

(二)培养合格的公共管理人才的需要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必须完成的根本任务,也是公共管理专业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人才,必须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课堂教学是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主要渠道。实践表明,传统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的观念、方式、方法,在完成立德树人任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上作用发挥得不够明显和深入[3]。公共管理学课程内容涉及政治、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虽然传统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公共管理专业知识、技能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但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着不足。课程思政在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正解了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够突出的燃眉之急。

(三)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

公共管理学课程是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高等学校公共管理专业主要面向社会公共管理部门培养具有正确、坚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扎实的公共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实践现代公共管理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多服务于我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未来将是我国公共政策的重要制定者、执行者,更是国家与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时代要求他们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公共责任感[4],这是社会公共管理事业对公共管理人才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有利于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三、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实践应用策略与建议

(一)科学理解课程思政,重视教学顶层设计

首先,高等学校要做好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工作,相关教师必须科学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及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均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有着共同的方向和目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固然不能缺位,却不能以之代替思政课程,必须在处理好二者之间关系基础上,发挥二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作用。其次,要重视教学顶层设计。通过进一步挖掘公共管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更好地衔接、融合课程思政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细化课堂教学与思政目标,构建一体化目标体系

要想保证课程思政在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中顺利应用并取得预期效果,保证二者目标的一致性是基础,也是成功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对于一堂课而言,要想实现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的一致,就必须对二者的目标进行分解细化[5]。通过分解细化,找到二者一致目标的结合点,然后以这一结合点为指引,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课程思政。而对于一门课程而言,上述单纯的、目标一致的结合点还不能完全实现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必须通过寻找更多的结合点来构建一体化目标体系,作为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基础。

(三)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寻找思政切入点

如果说利用思政课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相对连续的过程,那么利用课程思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个不连续的过程,这主要缘于非思政课程内容中思政元素的不连续性。因此,要想保证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顺利、成功、有效应用,就必须深度挖掘公共管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然后以这些思政元素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挖掘出的思政元素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共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效果。

(四)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随着教学观念和技术的进步,课堂教学可以采用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多,一种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帮助教师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6]。讲授法是传统的、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已经认可、接受的理念、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和学习,效果最好。但随着新一代年轻人观念的改变、思维的活跃、思想的超前,传统讲授法已经不能完全适用所有人,他们更强调自主、互动、体验,因此有必要采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

(五)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融思政于课程教学

融合了课程思政的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价也要相应地变化,必须重新构建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效果,而如何设计、界定思政教育效果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权值、比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评价主体是另外一个需要专门考虑的问题,即评价主体除了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以外,还应考虑引入思政课程教师。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促进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结束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要充分发挥公共管理学教师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管理学思政目标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管理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