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雪(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富春江路小学/山东省青岛市)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依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引入传统文化,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主要途径。语文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同时,新版语文教材在内容编写方面,涉及传统文化内容显著增多,也从另一个层面标志着传统文化教学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积累和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国家想要更好地发展必须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现代文明需要从传统文化中获得营养,以更好地发展。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能够给我国发展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持。
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传统文化中和传统美德有关的内容比较多,在小学阶段做好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为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外来文化进入我国,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给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很多学生出现了自私、浮躁、好逸恶劳等一系列的错误心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将传统文化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学生更好地成长奠定基础。
中国古典文化意义高远,若是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深厚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来教育学生,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还能够让学生心灵更加充实,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积极作用。
想要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要从小抓起。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精华,比如仁、义、礼、智、信,若是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仁、义、礼、智、信,便能以更加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的变化,养成好的思想品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经典著作非常多也非常重要,经典著作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往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比较重视知识的教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对于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不够重视。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对于小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非常重要。流传下来的那些古诗词往往都是韵律优美、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作品。诵读大量的国学经典,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小学生年龄较小,正是其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传统文化在新版语文教材当中数量明显提升,从传统文化类型来看,新版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主要包含汉字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的内容。
汉字文化主要包含汉字内涵和书法文化两个环节内容。新版语文教材当中出现了基于汉字文化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这一单元内容主要针对传统文化与汉字本身的意义进行讲解,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需要着重关注汉字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特殊性,同时坚持汉字形态之美和文化之美,使学生对汉字文化产生认同。
传统精神文化主要是从哲学文化、文学文化等层面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概念,新版语文教材当中融入了更多的古代诗文,通过古代文学的形式对传统文化的精神信念进行展现。在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阶段,学生将会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精神品质,通过古代诗文内容,感受传统文化,坚守信念,受到传统文化的震撼。
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也很多,传统文化教学需要体现出文化感受和影响作用,使学生从文化体验出发,形成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但是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语文学科的方法,大部分传统文化内容仍然采用传统的阅读-分析-概括-背诵机制,导致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教师的看法,无法进行自主性的分析,最终逐渐丧失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兴趣,无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无法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文化之美。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开始积极尝试活动教学方式创新,部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文化类型活动,尝试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其中。例如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走红后,部分小学组织了校园内的同类型竞赛活动,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竞技活动更多强调学生的竞技水平,而忽略了学生对于文化知识是否理解。学生为了能够取得理想成绩,也选择通过更高效率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机械记忆,而不从文化感受、文化认知层面进行文化理解。对于传统文化教学来说,传统文化的活动形式与实际的教学诉求之间无法做到完美结合,未能发挥出文化的影响作用。
文化自信是现代化发展四个自信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语有云:“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文化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在国家建设当中意义重大。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当中,能够帮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民族传统文化所拥有的独特魅力,从文化当中不断吸取养料,帮助自身健康成长。同时,学生在学习中还能够领会到传统文化当中所强调的传统美德,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自我陶冶,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要求和自我管理。通过长时间的文化渲染和文化滋养,学生能够感受到民族情感,形成更强的文化意识,最终树立起文化自信。不过,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塑造影响不会直接进入到人的思想和意识当中,需要借助教育手段作为途径来实现。小学学校教育应当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学生成长和世界观建设当中的重要价值,通过积极主动地教学融合,寻找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帮助小学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感受传统文化,形成传统文化的认知系统,最终建构起健康健全的文化观念,形成文化自信。
从目前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现代文阅读内容占据了较大的篇幅,成为目前教学内容的核心。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只能选择逐字逐句的内容解读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以阅读理解训练为主要手段,来强化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学生在语文阅读和语文认知方面信息相对闭塞,所呈现出的往往是碎片化的阅读体验,无法对语言文字本身拥有的魅力进行充分理解。在“大语文”教育观念引导下,小学语文开始注重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的培养,希望通过融入更多的人文化教学资源来推动语文教学的全面升级。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融入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具整体性的语文思维,形成全面的语文认知。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断进行情感积累、不断完善价值认同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言文化所带来的对于人的精神世界建设作用,进而产生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思想情感,产生共情的思维逻辑方式。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也更加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我国传统文化能够给学生习惯的养成和言谈举止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让学生自觉遵守相关的纪律,学生也会更加懂礼貌。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关系都会更加和谐,能够给学生良好习惯和良好品行的养成奠定基础。
教师应当从自身出发进行严格要求,深入探究教材当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的深层次内涵,同时从小学阶段学生的文化接受层面出发,进行文化资源的整合,以体现文化影响人塑造人的根本作用。例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主题单元中,教师需要从甲骨文的视觉形象出发,对甲骨文的象形表意文字特性进行讲解,同时选择一些较为直观的甲骨文,如日月水火等,组织学生从视觉观察层面尝试分析其对应的现代汉字。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西方文化的介绍出发,通过讲述楔形文字破译的历史故事,将中国汉字历久弥新的文化传承精神带给学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生生不息,形成自豪感。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开始不再局限于学科内容,而拥有了“大语文”教学特征,教学目标对于教师个人能力要求更高,教师除了需要熟悉课程内容之外,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触类旁通的教学能力。在传统文化融入背景下,教师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便决定了教师能否完成传统文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个人知识储备的扩充需要从参与传统文化教研活动和通过文化书籍阅读日积月累两个方面来开展。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深入教材内容挖掘,有针对性阅读相关文献,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方式来进行知识积累,完成高质量备课,保证教学开展游刃有余,能够有效回答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各种提问,使课堂教学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文化内容之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所有的文化形态都围绕文化核心,表现文化特色。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本身所拥有的关联性特征,组织开展关联性思维引领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的方式,建立传统文化认知网络,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化精神核心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之间的关联。新版教材五年级诗文内容中有一篇诗歌《乞巧》,这首诗歌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乞巧节的相关内容。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七夕乞巧节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出发,对古代生活中乞巧节的相关信息进行介绍,同时组织学生尝试从网络、图书馆等渠道中搜集与乞巧节相关的资源内容,共同参与到乞巧节的讨论中。对于学生来说,七夕节与他们的生活距离较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古代乞巧节和现代七夕节的节日特征比较出发,总结文化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感受文化环境,理解文化内涵。语文教学引入传统文化内容能够有效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为学生健康健全的身心成长提供教育帮助。
学生的文化修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短期很难形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开发社区资源,在社区内部开展相关的活动,绝不能把教学局限在教室内。学生参与到社区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能够体验社区文化。比如,教师可以在清明节的时候,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在扫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革命先烈的故事,这样学生能够对烈士精神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在扫墓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村庄里了解当地清明节的一些民风民俗,然后做对比,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文化存在的差异。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可塑性比较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更好地感染和熏陶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深入研究和分析相关教材,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文化习惯,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为其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