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光卉(山东青岛第二十六中学/山东省青岛市)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读了文章后,对文章内容还是不知所云,说不出要略,领会不了文章的宗旨;总有学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却苦于难以提高成绩;反复讲过的阅读题题型,考试时也仍有大批学生答题不得要领,抓不到得分点……
这些现象在校园中非常普遍,教师们试图通过增加阅读量、反复进行阅读练习、条分缕析各种阅读题型答题要点等等办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成绩,却总是收效甚微。
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认知活动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文章开头两段中所提到的现象产生,究其根本原因,是存在于学生脑海中的元认知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元认知监控这个问题没有被教师和学生认识到,以致学生缺乏对自己阅读学习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也就难以及时对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修正、调整、补充。将元认知理论应用起来,将很有效地指导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两部分,布朗把元认知分为认知的知识和认知调节两部分,而我国的一些专家,则是把元认知分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俗称“三分法”。据此,将就元认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是认知主体在经历各种各样的认知活动后,认识并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方法、技巧等各个可能会影响自己进行认知活动的因素。
元认知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在赏析课文时,往往会概括文章写了哪些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不懂得还可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角度、写作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赏析品味。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全体同学学习通过以上角度赏析课文后,这些刚升入中学的新学生会发现自己有话可说了,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入透彻了。
在长期反复的课文赏析训练中,学生就会慢慢总结赏析课文的方法,形成有关赏析课文的元认知知识:赏析课文不光可以从叙述的事件、表达的感情入手,还可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等多个角度赏析品味。
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所授知识及时地总结与反馈、反复地练习,有利于学生关于阅读的元认知知识的形成与巩固。
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可以是兴奋的、自豪的、愉悦的,也可以是悲观的、沮丧的、难过的。不同的情感体验与学生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进展情况相关:在刚接触认知活动的时候,学生如果对认知活动熟悉或者有信心完成,就会产生轻松愉悦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畏难、无助甚至恐惧的心理。如果认知活动进展顺利并取得成功,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自豪感,并因此激发了或增加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反之,学生可能会产生挫败感、沮丧感,并因此失去了或减弱了学习兴趣,自信心也有可能受到打击。
比如:大多数学生都害怕考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部分,这是因为学生在这个考察项目中,做题时对自己的答案没有把握,失分率比较高,学生由此产生了为难情绪和挫败感,这些情感体验让他们对这个项目信心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感倾向,因势利导,能够鼓励学生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决心,敢于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变弱项为强项。
元认知监控,是认知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时,对认知活动进行监测、控制和调整,包括预测、计划、策略选择、监测、修正和评价六个部分。
预测,是学生在执行具体的阅读任务前,对所要进行的任务进行预计,根据自身阅读能力、阅读经验及阅读文本的难易程度,对将要进行的阅读任务完成做出一个预计、评估。
计划是学生执行具体阅读任务前,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而设置的阅读规划,对阅读目标、时间、方法、重点、难点等做出细致安排。
策略选择是为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选择的策略方法,比如:分时分段完成、读书交流讨论、阅读比赛等等。
监测是阅读进行过程中,对完成的任务程度进行自我评价,比如:复述、改写、扩写、做阅读练习、写读后感等,借此评价阅读任务的完成效果,同时也为之后的进程进行调整或后的修正和评价提供依据。
修正是学生根据监测的结果,对之后的阅读任务进行调整,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补充,比如:重订阅读目标、调整阅读方法、更改阅读重点与难点等。
评价是整个阅读任务完成后,对预测、计划、策略选择以及完成具体阅读任务过程中的监测和修正进行评价。
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部分,元认知监控的效率决定了整个认知活动的结果。而在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却往往最不受重视,甚至忽略掉了整个元认知监控部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重视元认知监控这个认知环节,熟练利用元认知监控策略,才能有效把控自己的学习节奏,及时调整好努力方向,由此才能算作是真正学会学习,实现叶圣陶老先生的主张——“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1.阅读的实质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实际上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学生在阅读时,除了筛选接收信息以外,要进行欣赏活动,也要敢于大胆质疑,以获得对文本更深入透彻的理解。同时,学生还要就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写作方式、写作风格、人物出场及形象特点、文章结构安排、语言特色等几个方面,多问作者几个为什么,能以读者的身份,与作者进行平等的交流讨论。阅读中,学生还要关注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对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与众不同的感受等都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它们稍纵即逝,也许,这些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阅读财富。
2.影响阅读效果的三个因素
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因素有许多,主要可以归结为阅读主体(也就是学生自身)、阅读的文本以及阅读时采用的方法这三个因素。
学生在阅读时,个人身体情况、情绪状态、周边环境、阅读经验储备、阅读技能训练等,会对阅读效果产生影响。学生如果能对以上因素有所了解,就可以尽可能地合理规避,为自己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做好准备与把控。
学生阅读的文本难易程度、写作风格、语体特征、对文本反映的社会问题的熟悉程度等,都会影响阅读效果。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以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
阅读时采用的方法策略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采用精读还是略读,是整体读还是部分读,是默读还是朗读?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采用合理的阅读策略。对于经典作品、喜爱的作品、重要的作品,可以采取精读的方式;对于只需了解大体信息的作品可以采取略读的方式。需要重点揣摩的作品,要精读,还要反复读,甚至需要大声朗读。根据个人的阅读需要,还可以选择整体读还是部分读。比如,对于教材里推荐的名著,需要整体阅读;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选择精彩篇章,进行部分阅读。
3.自我监控的方法
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自我监控是决定阅读收效的重要环节,可以采用自评、他评的方式对阅读活动进行有效监控。自评包括复述、改写、扩写、做阅读练习、写读后感等,借此评价阅读任务的完成效果,同时也为之后的进程进行调整或者之后的修正和评价提供依据。他评,可以请教师、同学、父母对阅读活动进行评价,从中吸取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建议、方法。教师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测量工具,比如:测试题、导读学案等,以期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起到引领作用。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角色扮演体验、组织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提供媒介和依据,为学生的自我修正指明方向。
学生了解到以上自我监控的方式,可以根据主观客观两方面情况,自主加以选择运用。
随着阅读活动的进行,学生会产生一种甚至多种阅读体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切实引导学生调控好自己的阅读情绪,向着有利于阅读的方面发展。当学生沮丧、产生挫败感时,要注意保护学生不受到打击以致丧失信心,要激励学生直面自己困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处于喜悦、自豪甚至骄傲的情绪中时,要及时给予学生提醒,保证学生不会因一时的成功而忘乎所以,忽视可能已经存在的问题或者将要出现的困难。
再者,合适的元认知体验将促进学生阅读活动的展开,所以教师还需要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他们的阅读体验。
另外,将学生的阅读活动与生活学习实际相联系,既可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又能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有充实感、成就感,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从而身心愉悦,这是一种很美好的阅读体验。
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展示自我监控的思路。有一种板块教学法,将整个阅读教学分成“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拓展延伸”几大板块,逐层推进,教师也在课堂演示的幻灯片上清晰出现这些提示性话语。在教授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教师设计的课堂演示幻灯片如下:
整体感知:
昔日的罗布泊和今日的罗布泊分别是什么样的?
罗布泊产生今昔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研读赏析:
请找出文章你感触最深的语段,说说为什么。(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表达方式这些角度入手)
体验反思:
查找资料,看看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没有像罗布泊一样的悲剧,我们该怎么办?
拓展延伸:
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结合课堂上的学习心得,给当地政府部门写一封信。
有了这样的思路范例,学生在监控自己的阅读活动时,就会有“法”可依,有据可凭。
其次,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对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培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提问、片段写作交流、角色扮演、测试、讲评等都可以,万不要忽视课上课下相结合,也不要遗漏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环节。
案例:
(教师在将要结束对朱自清的《背影》教学任务时开展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教师:请同学们反思一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所得。
(一分钟后)
学生1:我理解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也理解了儿子对父爱的感悟。
学生2:我懂得了生活中,不仅要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还要主动去体谅他们、疼爱他们。
教师:很好,同学们理解了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除了思想感情方面的收获,关于课文的写法,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收获?
学生3:我学会了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不光要记叙事情,还可以增加对人物的描写。
教师(追问):可以对人物进行哪些描写?
学生4: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哦,还有细节描写。
教师(继续追问):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有什么样的细节描写?
学生4:作者对自己的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细节进行了描写:写了父亲艰难地过铁道爬月台时的外貌和动作细节。
教师(示意全体学生):非常好,我们来一起看看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
学生(齐答):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教师:对,就是这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深深地刻在了作者的心里,也牢牢地印在了中国文学的画廊里,感动了作者,打动了读者。
教师(又追问):再来看,对父亲的动作描写细节是……
学生(齐答):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教师(赞赏地点头):对,作者抓住了父亲过铁道时……
阅读教学中给学生留下这样回顾反思的教学环节,非常必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妙用,让学生得以在回顾反思中再一次对自己的阅读活动进行监控、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