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结合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完成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现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课程标准进行研究与开发。
关键词:课程思政;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94
1研究背景
“十四五”规划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同时指出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交通”)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大陆城轨运营线路长度达到九千两百多公里,涉及两百八十多条线路,分布在五十多个城市。在国家交通强国的战略下,结合城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简称《行车组织》)课程思政教学特色,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课程结构与布局,大力培养城轨交通技术技能人才是建设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2课程概述
《行车组织》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是必修课程之一。学习了此课程就把握住了轨道交通运营的关键点,也为轨道交通设计和建设打下了基础。《行车组织》明确了指挥列车运行的方法,是保障行车安全以及提高运输效率的有效环节。本课程始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现列车安全运行为基本依据,根据城轨交通运营组织、指挥岗位的要求,通过对行车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确定了行车组织认知、车辆段(场)行车组织、正常情况下的列车运行组织、反常情况下的列车运行组织、施工组织及工程列车运行组织、行车事故处理与预防等六个由易到难的学习项目。本课程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综合运用在实践中。同时在专业课程中找出德育的要素,将思政教育渗入并深入专业教学,通过专业课程体现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3课程定位
《行车组织》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具有实践性并且能够拓展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其先修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让学生对客流组织、车站设备、票务等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与行车组织相关的一些设备使用的能力。《行车组织》课程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车站及车辆段(场)的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具备列车运行图识别和编制能力,具备运用ATS进行列车运行调度的能力,具备正常和反常情况下的列车运行组织能力,并且列车运行出现突发问题时能做出应急反应处置。为后续课程《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的学习奠定基础。
4课程目标
4.1知识目标
(1)掌握行车组织的基本知识,比如认知车站、车辆段(场)、控制中心, 车辆段(场)的行车作业;
(2)掌握正常情况下,安排列车运行的方法;
(3)掌握反常情况下,安排列车运行的方法;
(4)掌握施工组织流程及管理;
(5)掌握工程列车如何组织开行;
(5)掌握行车事故的处理与预防。
4.2技能目标
(1)具有识别车站、车辆段、控制中心行车工作的能力;
(2)具有组织指挥车辆段调车作业的能力;
(3)具有组织指挥车辆段接发列车作业的能力;
(4)具有组织指挥正常接发列车作业的能力;
(5)具有组织指挥反常接发列车作业的能力;
(6)具有组织指挥施工及工程列车运行的能力;
(7)具有行车事故处理及预防的能力。
4.3素质目标
(1)按照设备使用规范进行安全操作,养成优秀的职业素养,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2)根据列车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大家乐于思索、一丝不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在自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和出现安全事故的情况下,能运用电话闭塞法、反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法保障城轨交通安全运行。
(3)根据列车的安全条件进行解决和处理问题,具有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各岗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进行有效沟通,并能运用信息化系统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
(4)具有较强的言语表述技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的素质,使学生具备自主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5)能吃苦耐劳、知礼守信,勇于进行自我检查批评。
(6)安全意识。始终秉持“安全最大、责任必履、听从指挥”的职业操守。
5教学内容安排
通过对行车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6项介绍,同时融入思政育人元素点。如表1所示。
6实施保障
6.1师资条件
(1)将校企共建、专兼相结合,在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的情况下,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百分之四十左右,打造出教学与工程实践经验兼备的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教学队伍,该团队教学有方,责任意识强,团结协作好,同时能够锐意改革、不断学习和创新。
(2)专业教师具有工科类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不低于30%。專任教师具有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理念,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能将行车组织、行车调度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技能教学内容,依据行车调度员、值班站长、行车值班员、站务员等具体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并编写教学案例;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使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专业技术教学工作。
(3)兼职教师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领域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良的职业道德,在行业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革新能力,热衷于职业教育工作,能够承担一门课程的实训或实习指导等实践教学任务。
6.2设备与场地
(1)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组织的专业技能的教学需要,依据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原则,建成站务、城轨行车调度、城轨3D模拟、城轨综合控制等实训室。
(2)实训场地的建设要考虑到专业文化内涵建设及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同时要最大限度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如地方城市轨道交通公司、轨道车辆生产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因根据校外实训基地的地理位置,分阶段安排岗位认知实习、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7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要关注过程,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考核也要分阶段多层次开展。学生综合成绩可由考勤、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学习状态、课堂问答、实验实训操作、期末考试等加权评定。课程考核方式如表2所示。项目实训考核内容如表3所示。
(1)根据《行车组织》课程特点,合理编排专业技能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本专业技能教学目标,以行车组织、行车调度、列车运行调整为主线,坚持学习教学中以工作任务导向,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的学习。
(2)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可拟建城轨交通系统的生产现场或工作环境,以现代城轨交通相关职业技能的新标准和新要求为方向,加强学生的操作演练。
(3)在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要将企业生产规范、安全意识、用心服务的思想贯穿全过程,提高学生细致、严谨、敬业、团结、守信的职业精神。
(4)了解最新行业动态,掌握城轨交通新科技及设备的革新情况,以切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导向,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Z].人民出版社,2021.
[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2021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R].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2022,(2).
[3]李慧玲.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2020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示范课项目(2020SJJXSFK0046);2020年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0szsfkc0066);2020年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高水平专业群(高职)项目(2020zyq05)。
作者简介:孙婷婷(1990-),女,安徽阜陽人,硕士,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