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金玲
目前,游戏材料在投放和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品种少。投放的材料单一,缺乏层次性。例如,美工区只提供超轻黏土,幼儿反复操作同一种材料后会失去兴趣。
二是范围小。教师在投放低结构材料前,没有合理规划投放区域,往往集中在建构区,不利于满足幼儿的需求。
三是干预多。在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和运用中,教师干预过多,甚至强行加入游戏,导致幼儿难以体验游戏带来的价值。
为此,教师在投放低结构材料时,要把握好三个关键:一是减少形象玩具数量。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玩具投放上,教师注重减少形象玩具的投放频率,以便激发幼儿的更多潜能,鼓助幼儿用低结构材料构建玩具或选用替代玩具,逐步使幼儿从“玩玩具”顺利过渡到“玩游戏”。
二是丰富游戏材料种类。为了进一步提升中班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并丰富游戏情节,教师需要投放大量的游戏材料支持他们的表征行为。教师在教室一角创设“百宝箱”,不断添加、更新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
三是鼓励自主搭建空间。幼儿进入中班后,对自主游戏的需求越来越大。教师要结合近期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自主搭建空间的材料,鼓励和支持幼儿改变游戏区格局或者自己创造新的游戏。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丰富游戏情节。教师应多增加低结构材料,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些低结构材料包括以下种类:操作类材料,如毛线、纸盘、黏土、纽扣、冰棍棒、包装纸等;废旧材料类,如瓶罐、报纸、光盘、地垫、绳子、布类、吸管等;建构类材料,如纸杯、纸盒、纸筒、木板、易拉罐、塑料杯、纸箱等。
在低结构材料使用上,教师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便于取用。为了有效利用空间,教师可以将低结构材料投放到活动室中较显眼的、幼儿经常路过的地方,如进门角落处、区域交汇地带等。
二是及时调整。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游戏兴趣,及时调整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同时,教师引导幼儿在使用低结构材料时要养成良好习惯,如按类拿取、放回原处。
三是及时鼓励。中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有目的地寻找材料。教师应当及时鼓励,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
一是一物多玩,提升幼儿创造力。例如,在一次活动中,幼儿被超轻黏土吸引。可可两手抓住超轻黏土的两端,拉出了长长的一条线,好奇地问道:“老师,为什么这个橡皮泥越拉越长?”在得知超轻黏土有别于普通橡皮泥后,可可又对旁边的乐乐说道:“我们比赛,看谁拉得长。”
说着,两人反复揉捏这些黏土,享受拉长黏土的喜悦。另外,在“冬天来了”主题活动中,幼儿用黏土捏出小圆片、拼出花瓣,黏在树枝上,成为一抹冬天里的暖色。
在新年分享活动中,幼儿用黏土制作了一块块美味的“巧克力”。黏土作为一种低结构材料,在幼儿手里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一种材料的多种玩法带给幼儿多种审美体验,提升其创造力。
二是巧妙整合,激发幼儿的探究欲。与高结构材料相比,低结构材料更具开放性、可塑性,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幼儿可以通过撕、剪等,自由选择不同的形式,巩固和积累经验。
例如,当“鸡蛋托”被投放到美工区后,有的幼儿拿来双蛋托,制作化装舞会的“面具”;有的幼儿在单枚蛋托上安装蟹脚,做成了“大螃蟹”。此外,我还和幼儿创造了其他玩法。
例如,我将鸡蛋托贴到建构区墙上,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毛球进行墙面建构,在鸡蛋托墙上留下观察、发现、操作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