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琳 尚 宇
(1 大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辽宁 大连 116000;2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对于病理技术而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属于极为重要的一种染色方法,在病理工作期间其应用率呈现出显著增加,并且在进行疾病诊断期间,表现出显著价值[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为病理技术之一,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但具体操作期间往往因为温度、湿度、人为因素、时间等系列因素影响呈现出不稳定结果的现象,从而使得结果对比工作难以顺利展开,无法顺利做到质量控制,所以针对病理技术员表现出的要求逐渐提升[2]。在进行传统手工技术操作期间,往往因为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影响使其在病理诊断中呈现出一系列的误诊现象,在此种情形下,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有效运用,以及呈现出运行体系独特性特点,并且准备激光条码扫描进行配备,能够利用电脑操作系统对软件程序进行有效控制,呈现出简便安全染色操作特点,对于系列外界因素能够充分避免,并且可将病理检测结果准确度显著提升,最终在提升免疫组织化学标准化程度以及对质量进行控制方面表现出显著价值[3]。本次研究将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常见肿瘤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对患者展开包埋切片操作,完成后对应进行检测方法的划分,分别采用手工操作以及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合理展开免疫组化染色操作,旨在探析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在常见肿瘤疾病诊断中的可行性,以实现疾病有效诊治与预后。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常见肿瘤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采用福尔马林(10%)针对标本展开固定操作,完成石蜡包埋以及切片操作后,分别采用手工操作以及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合理展开免疫组化染色操作。
1.2 方法 分别利用手工操作以及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展开免疫组化染色操作。于前期在组化机中有效编入每项抗体优化程序,对于此次试验信息标签进行有效打印,之后在对应玻片上方进行黏贴,完成一系列准备后,将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启动,合理展开抗原修复、烤片、DAB显色、抗体滴加以及苏木素复染操作,对于上述系列操作均需要在染色剂上方展开。将切片取下后,合理展开脱水透明操作,针对中性树胶合理展开封片操作。主要利用EnVision两步法合理展开手工染色操作,具体为:针对石蜡实施切片,确保达到脱蜡至水目的,之后合理展开抗原修复(通过高压锅高温完成)操作,于室温条件下进行冷却后,针对H2O2(3%)实施10 min室温孵育,以有效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合理展开蒸馏水冲洗操作,之后合理展开浸泡、冲洗等一系列操作。
1.3 观察指标
1.3.1 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统计 统计手工操作以及全自动免疫组化机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统计其阳性检出率,对比两组阳性检出率。
1.3.2 免疫组化染色效果观察 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由病理医师和病理技术质控员评估手工操作以及全自动免疫组化机的免疫组化染色情况,评分0~1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染色效果越高,对比两组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统计 于临床合理完成染色封片操作后,随机抽取两组染片,于显微镜观察下展开对应诊断操作发现,最终发现100例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患者中,表现出背景着色患者4例,表现出阳性细胞患者98例,表现出边缘着色患者2例;100例手工染色患者中,表现出背景着色患者32例,表现出阳性细胞患者80例,表现出边缘着色患者48例。经统计后可知,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者,阳性细胞检出率(98.00%,98/100)显著高于手工操作染色者(48.00%,48/100),两种方法之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2.2 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比较 于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下,表现出较强的染色强度以及准确组织定位结果,呈现出较低假阴性率以及较高阳性率,能够获得清晰背景,仅2例表现出切片边缘着色情况。对于手工染色而言,其虽然能够做到准确组织定位,但是呈现出强弱不一染色强度的现象,表现出背景着色不清晰,呈现出非特异性染色的现象,表现出较多切片边缘着色现象。组织标本染色完成封片后,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和手工染色的玻片标本镜下对比显示:与手工染色的组织标本相比,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的组织标本透光性较好,染色剂的组织穿透性强,染色信号放大,阳性细胞的表达清晰、染色程度较深,背景和非特异性染色浅,有效提高了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与手工染色的组织标本相比,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定位准确,未出现染色颜色深浅不一的现象。显微镜下评估染色效果显示,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评分为(9.45±0.32)分,明显高于手工操作染色者的(7.35±0.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69,P<0.05)。
近年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获得快速发展,并且在各项技术获得快速发展情形下,在染色方面由人工化逐渐向自动化发展。作为近年发展较快学科之一,呈现出较高灵敏度、较强特异性以及定位准确特点,其能够将病理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在基础、临床学科中可以有效渗透,对于疾病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价值。但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作为多因素以及多步骤决定的试验方法之一,具有诸多干扰因素,甚至可能呈现出不理想染色结果现象,导致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对于手工染色而言,即使其能够做到准确定位,但是表现出背景不清晰以及染色强度强弱不一的特点,往往会表现出非特异性染色的现象,呈现出较多的切片边缘着色情况[4]。与手工染色进行比较,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现出的优势较多,并且能够显著提升染色效果,呈现出较强的染色强度,可获得清晰背景,不会表现出切片边缘着色的情况[5]。
对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获得较好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其抗原修复强度、烤片温度、作用时间以及每张切片试剂量均呈现出相对固定的特点,表现出较好的重复性[6]。通过机器喷射式清洗,对于清洗的彻底性以及均匀性可以做出充分保证,并且表现出手工误差的概率较低,能够将背景染色有效降低。此外,可以保证其覆盖的完整性,充分避免试剂的挥发,保证最适液体量以及持续维持反应环境,从而避免呈现出切片边缘着色以及干片的现象。而对于手工染色而言,其表现出较多影响因素,主要集中于组织易脱片、抗原修复时间过长以及修复时间过短等系列缺点,较易呈现出假阴性的现象[7-8]。
本次研究于临床合理完成染色封片操作后,随机抽取两组染片,在显微镜观察下展开对应诊断操作发现,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表现出较强的染色强度以及准确组织定位结果,呈现出较低假阴性率以及较高阳性率,能够获得清晰背景,未表现出切片边缘着色情况[9]。而手工染色虽然能够做到准确组织定位,但是呈现出强弱不一染色强度的现象,表现出不清晰背景,呈现出非特异性染色的现象,表现出较多切片边缘着色现象。100例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患者中,表现出背景着色患者4例,表现出阳性细胞患者98例,表现出边缘着色患者2例;100例手工染色患者中,表现出背景着色患者32例,表现出阳性细胞患者80例,表现出边缘着色患者48例,最终发现两种方法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对比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和手工染色结结果发现,在背景着色、边缘着色方面差异显著,二者对阳性细胞的检出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两种方法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性。提示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在染色强度、准确组织定位、背景着色、边缘着色方面明显优于手工染色,原因可能是: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修复、烤片、DAB显色、抗体滴加以及苏木素复染等诸多过程均在染色机上完成,将切片取下后实施脱水以及透明,完成后合理展开中性树胶封片。其与手工染色比较,可做到染色省力、省时,获得上述理想效果,充分证明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应用的可行性[10-11]。此外,观察两组染色效果,组织标本染色完成封片后,对比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和手工染片的玻片标本镜下显示效果发现,与手工染色的组织标本相比,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的组织标本,透光性较好,染色剂的组织穿透性强,染色信号放大,阳性细胞的表达清晰、染色程度较深,背景和非特异性染色浅,有效提高了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同时,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定位准确,未出现染色颜色深浅不一的现象,而手工染色处理者,非特异性背景染色不清晰,背景染色不佳,误诊风险较高,易出现假阳性病例;显微镜下评估染色效果也显示,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评分为(9.45±0.32)分,而手工操作染色者评分为(7.35±0.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可知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可获得更好的组织标本染色效果较人工染色的染色质量更佳,有助于控制组织标本的染色质量水平[12]。
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效果佳,且染色效率显著提升。病理检验科工作繁忙,病理检验任务繁重,全自动免疫组化机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减轻病理医师的工作负担。全自动免疫组化及染色过程只需2 h,可将大批量的标本放置于仪器玻盘中,2 h即可完成所有病理标本染色处理操作[13]。当前,临床常用的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多具备3个玻片盘,每个玻片盘可承载多个玻片标本,3个玻片盘同时运行状况下,可一次性完成30多个病理组织标本的染色工作。同时,现代全自动免疫组化机也可实施单排拨片标本检测,灵活性较高,应用于急诊检测较为方便;对于检测数量较少的时间段和医疗机构,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机的单排玻片标本检测,也可以节约能源,缩短检测时间,临床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可连接自动免疫组化仪,实现连续玻片上载功能。一台自动免疫组化仪,可连接数个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并自动运行玻片上载程序,可有效减轻检验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全自动免疫组化机的检测操作准确,与人工操作相比,可有效避免出现错误或者操作失误,而自动运行拨片上载程序,也可避免拨片管理错误,有效提升了病理组织学检验准确性。利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机辅助制片,大大提升了病理医师的制片效率,可为病理诊断及临床诊断节约大量的时间,促进患者尽早治疗,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局势[14]。
常规临床病理制片中较容易出现组织脱落的情况,主要与操作不当、温度控制不当等因素有关,同时受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影响也较大。但是,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可设定出最合理的操作步骤和温度,精确控制每一个步骤和操作温度,保证玻片标本病理组织处理的准确性,并可防止组织脱落,避免影响后续病理诊断工作。玻片标本的人工操作染色过程中,对于酸碱度的控制难度较大,敏锐地察觉酸碱度的异常,调整操作要求较高,对病理医师的操作水平要求亦较高。但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可有效解决酸碱度调节的问题。当前,病理诊断中使用的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已经配备酸性修复液和碱性修复液,这两种修复液可根据玻片标本处理的不同阶段需求,设置酸性修复液和碱性修复液的释放量,并监测机体pH值,进一步调整修复液释放量,保证达到最合理的pH值状态,确保病理玻片标本在酸碱度适宜的环境中完成染色等操作。另外,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实现了玻片标本试剂用量的定量滴加,并可调整玻片盘位置;试剂滴注前,玻盘调整角度,使玻片微微倾斜,促进试剂均匀分布于标本组织表面,以保证处理的有效性。全自动免疫组化机中不同废液的收集与排放,存在单独的途径,不同废液可单独排放并储存起来,便于后续进行正确处理[15]。
免疫组化技术是现代病理诊断的重要技术,在多种疾病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其成为诊断的金标准,直接决定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必须保证免疫组化技术的准确性。近年来病理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免疫组化技术也获得了较大提高,病理诊断工作量大幅度提升,常规病理医师的手工操作,难以满足临床病理诊断的实际需求。因此,临床领域积极引进了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可实现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操作,大大提升了免疫组化诊断的工作效率,具有省时、省力等优点。当前,我国的病理实验室正积极面向国际化标准发展,全自动免疫组化机的使用,可实现病理诊断的标准化和可控化,有助于提升其质控水平,便于医疗机构构建标准化的病理实验室。与人工操作相比,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既提高了操作效率,又保证了操作准确性和染色有效性,具有科学合理的优势。免疫组化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人工收集较为繁琐,容易出现污染情况;全自动免疫组化机的废液合理收集方式,可有效避免废液污染,便于后续集中回收,有助于提高病理免疫组化分析的环境保护水平[16]。
综上所述,同手工操作染色进行比较,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能够获得显著效果,对于染色标准化较易做到,对于手工染色呈现出人工完成取点可以充分避免,对于整个过程均可以做到自动完成,可使得人为影响因素显著减少,对于质量标准化可以轻易达到,可凸显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应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