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2-12-31 15:36沈中聪
小学生 2022年33期
关键词:教师应文本阅读教学

☉沈中聪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必要性

纵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学生年级升高后,教材中的文本种类日渐繁多,而且篇幅偏长,在每篇文本内容中还涉及诸多拓展性问题。如若学生缺乏阅读能力,则难以顺利完成课后文本任务,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好在,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发现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以及求知欲望,迫切希望能掌握阅读技能,而这项阅读技能恰好可以驱动学生高效阅读,在阅读实践中满足语文学习诉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放手让学生阅读更多语文篇章,逐步积累语文学习经验。

二、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

(一)精心阅读文本,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规律

入选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文章,都由选编者精挑细选,在设置文本主线、调节文本细节以及组织文本结构时,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当学生粗略浏览教材情节时,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把握作者创作手法的精妙,更不能及时了解文本内涵,不利于学生强化个人文学修养。所以,就需要语文教师指导学生精准阅读篇章,在字字句句中品味作者情感,结合段落联系文章创作结构,在字里行间感受文化底蕴,最终了解阅读客观规律,尝试着提高个人阅读水平。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这一文本时,由于个别学生对“园子”不太熟悉,而且学生未曾有过相似经历,所以在其理解文本内容时,常常是困难重重。因此,在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工作前,应指导学生在互联网渠道或一些书籍、报刊中收集有关资料及图片,并在阅读教学时充分使用相关材料。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学生逐步养成了自主收集材料的习惯,在其日后阅读文本时,会主动搜索相关资料,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高效阅读文本,同样也能为其收集信息及应用素材提供有力支持[1]。

(二)强化阅读实践,拓展阅读范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时,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时间极其有限。对学生来讲,若想通过短暂阅读时间提高阅读能力,显然不切实际。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参加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在每一周内举行“我爱读书达人赛”,或者以“书籍”为主题,展开“班级讨论会”,通过各种形式鲜明的活动,打开学生阅读视野,激活学生语文阅读热情,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技能。

(三)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倡导个性阅读

由于每一名学生都具有不同的阅读态度以及阅读能力,所以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会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每一名学生因思维方法及生活经历各有不同,所以即使阅读相同文字,也会产生与众不同的体验及感受。在新课标背景下,执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时,需要教师尊重每一名学生的阅读体验,创造民主阅读氛围,允许学生个性化阅读,这样便会逐步释放个人潜力,表达个人的阅读个性。当学生阅读个性得到教师同学以及家长的认同后,则会增强其阅读成就感与喜悦感,并尝试着在阅读后大胆分享个人体验及想法,这样更利于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及记忆印象。例如,在讲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就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向学生抛出问题:面对文中的不同评价,你能说说心里是怎么想的吗?接着,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个人想法,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以及交流,逐步显示个性思维,形成与众不同的阅读风格。

(四)群文阅读教学,培养阅读经验

一般来讲,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从情感、人物、作品题材、表达形式和写作风格等诸多方面提炼议题。不同的作家在文字表现方面有不同特色。例如,在教学《桂花雨》时,作者通过描绘桂花雨,流露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家乡之味”为核心,指导学生“回味家乡”。在群文阅读时,教师选择同一作者的《水是故乡甜》《月光饼》等。这些作品在作者笔下,通过巧妙的文字艺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创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与向往,结构和内容大致相同,可以实现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效果。先由教师为学生精读《桂花雨》,讲述文本主旨情感,学生模仿教师方式,理解其他几篇文本,进而不断巩固自身阅读技巧,习得自主阅读经验[2]。

(五)巧妙设置疑问,培养探究能力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巧妙设计各种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刺激学生学习心理,确保学生针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以更饱满的热情分析及思考阅读内容。经心理学专家研究显示,当学生思维保持活跃、兴奋状态时,其语文思维会无限发展,对于语文知识的接受速度,也会明显变快。

例如,在讲解《乡下人家》时,教师不可忽视文本基础,要设计能引起学生关注及思考的问题,即“同学们,是否也有过乡下游玩的经历呢?你觉得乡下的哪一点最让你印象深刻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来看一看乡下都有哪些迷人之处吧”。这些问题一经提出,便有效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阅读兴趣得到保障,而且能顺利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由此可见,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能够真正发挥“问题”辅助阅读教学的作用,但前提是要真正调动学生探究兴趣及参与热情。所以,教师要善于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兴趣点,结合学生兴趣设置问题,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其主动探索,保证课堂阅读教学品质。

(六)创新阅读教学,强化阅读情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自鉴赏,确保学生深刻体会文本思想与文本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塑造良好的情感态度,让其在掌握基本语文知识之际,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父爱与母爱之间的差异,以及感知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在授课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①为何说父亲评价与母亲评价分别代表不同的爱的方式呢?②明明是看着同一首诗,为什么父亲和母亲会有不同的看法呢?③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这两句话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通过这些问题,便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促进学生感受亲情价值,令学生学会感恩[3]。

(七)把握阅读契机,提高审美情趣

良好的审美情趣,可以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为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时感受文本中所潜藏的美,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的目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这里以《白桦》为例,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之美,也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在指引学生阅读之际,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随着文本的描写,在脑海之中形成美丽的景色画面。随后,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白桦”图片,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在图片、视频及声音等要素的冲击下,可以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打开学生想象空间,为其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在挖掘美的路上勇往直前。

(八)坚持个性阅读,深挖文本意义

每一个阅读文本都具有内在文本意义,对于学生而言,始终将读懂文本意义视为自己的阅读目标,并希望在阅读中感受阅读乐趣。教师可以从多重角度指导学生,促进不同知识背景、经验背景的学生都能深入解读文本。例如,在阅读《圆明园的毁灭》时,文本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及其毁灭,极具文本意义,可激活学生爱国意识。在阅读第三段内容时,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内容感受圆明园昔日壮观与华丽,这与后期的文字描绘形成了明显对比。前期有多辉煌,后期就有多惨痛。若想有效整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及文本阅读意义,就需要教师牢牢把握文本言语形式。首先,以圆明园的“有”入手,指导学生感受圆明园建筑的壮观盛况;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联想个人生活体验。例如,提到圆明园建筑,你还了解它的哪些内容?你都参观过哪些风景名胜?有什么感受?能够说说这些风景名胜背后的意义吗?在融合生活体验及知识体验后,个性化阅读效果会有所改善。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圆明园建筑图片,诱发学生想象,邀请学生抒发个人情感。通过欣赏圆明园图片,便可对了解圆明园背景知识的同学带来情感上的升华,进一步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水准。同时,对于一些缺少该部分背景知识的同学而言,也可为其了解文本意义带来指向,促使其带着目标阅读文本,深入领会文字奥秘,在字里行间中读出个性与见解,升华阅读情感。

(九)举行阅读比赛,增强领悟能力

教师应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教学方式,吸引其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在诸多阅读教学方法中,阅读比赛方式具有竞争性特点、娱乐性特点,深受学生欢迎。通过有效应用阅读比赛,可切实提高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水准、领悟水准。需要注意的是在展开阅读比赛时,教师应格外关注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阅读水准,以确保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文章参与阅读比赛活动,不断锻炼阅读技巧。

例如,在组织阅读比赛时,学生所选择的参赛篇目多种多样,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充分了解文本内容,厘清文本背景,细致感受文字内容,进而促进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心灵共鸣。需要注意的,在选择阅读作品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保持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应灵活设置阅读主题,以便有效博得学生眼球,从而间接培育学生语文思维。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自身指导作用,高效利用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后,有学生打算用这篇文章参加阅读比赛,教师就应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参与“《三国演义》阅读擂台赛”活动,指导学生结合个人兴趣,节选小说片段进行阅读,进而抒发个人心得,分享自己在阅读中汲取到的“营养”,最终实现强化学生个性阅读体验的目的,加深其对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

(十)确定阅读目标,促进多元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引入多元阅读教学形式,以此来改变传统阅读课堂沉闷、枯燥的氛围,令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有趣,进而激活学生阅读热情。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话本剧”“舞台剧”等项目引入语文课堂,将其与文本内容完美融合,以便促进学生全面了解文本内容,增强学生阅读体验。当然,也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故事类题材文本延伸课文知识,促使学生深刻领会文本主题。例如,在阅读《狼牙山五壮士》第二段时,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敲定阅读目标,避免学生盲目阅读。为此,就可以设置下面这几个问题:①在知道任务后,壮士们是如何痛打敌人的?②作为班长,马宝玉有哪些表现呢?③你知道副班长都做了什么吗?接着,引导学生以饱满情绪阅读文本,要求学生在“满腔怒火”“吼”“沉着”等词汇上融入个人情感。试想一下,自己就在战斗现场,亲眼目睹敌人掠我土地、杀我亲人的场景,怎能不用满腔怒火大声怒吼,这样便可迅速吸引学生注意,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阅读活动,通过演绎文本人物形象,进而深刻体验文本主旨,达到个性化阅读目标。在尊重学生差异与主体地位基础上,带动学生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结束语

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生阅读喜好及兴趣,还要促使学生深层次思考文本,接纳文本内容,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并与作者情感实现共鸣,从而陶冶学生情操。阅读,不只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是学生增强判断能力及辨别事物能力的有效举措。因此,要常抓不懈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热爱阅读活动。

猜你喜欢
教师应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