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文
在小学阶段,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好每个科目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各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教师就应当对学生的记忆力予以重视,并加强培养。不论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是思想品德、科学和音乐,都存在一定量的公理、定理、公式和概念等知识需要学生去记忆,甚至是体育课,都需要学生去记忆相应体育项目的动作和技巧。只有将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得足够牢靠,学生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其所学知识,并构建起牢固的知识框架。为此,小学教师有必要深入探究培养学生记忆力的策略方法并付诸实践[1]。
首先,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将更加胸有成竹。具体而言,不论是语文、数学还是科学等科目,其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基于此,当学生学习某一新知识时,如果对以往所学的知识点的记忆模糊不清,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所以,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将显著促进其学习新知识的效率和成果的提升。其次,学生记忆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构建更加完整、条理和系统的知识框架。当学生对其所学知识点的记忆足够深刻时,学生就能在意识层面中使诸多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处于共存状态,并将其串联,继而提高对所学知识点的应用能力。最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还能帮助学生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激励作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有显要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
为了能够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以期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加稳固的基础支撑,进而帮助学生更清晰地分析新知识,并使得学生在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时能够产生新的思考和理解,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归纳分类这一方法来达此目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相应知识点时,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利用图表或其他形式给学生清晰地罗列出来,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知道各个知识点都归属于哪一类别中,学生的逻辑将更加清晰,思维将更加敏捷。当遇到对应的某一知识点时,就可以自动将其归于某一知识类别中,继而在顺藤摸瓜的过程中联想到从属于此类别之下的其他知识点,并对其进行温习和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得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清晰稳固,理解更加深刻,全面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知识水平。
以小学语文这一学科为例,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教师可以通过归纳分类的理念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力。基于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性,知识体系庞大,需要做细致划分。不过,语文知识的分类是比较容易的,比如语言基础知识、阅读、口语交际。每一个大的板块又可以进行细分,比如在语言基础知识中,可以按照字、词、句、段进行划分;在阅读这一大的板块中,又可以分为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等等。把这些知识点清晰划分在某一具体类别中,有利于学生在意识层面中井然有序地整理语文知识,继而提高其记忆力。例如讲到《示儿》这一首古诗时,就可以先将其划分到大的古诗词阅读板块中,将其作为一个核心点,随后让学生去搜集整理其他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整理起来共同学习。这样就能强化这一类古诗词的记忆,而且能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并锻炼学生利用归纳分类法去记忆知识的技巧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进步[3]。
为了让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记忆力有所提升,小学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剖析相应知识点的意义,以此来协助学生的记忆活动,促进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记忆过程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只要学生将其意义理解透彻了,就不需要再刻意运用某些技巧去进行记忆。相反,学生在理解透彻知识点的含义之后,将自然而然地在意识层面中完成对此知识内容的复刻,很长时间都不会遗忘。特别是对于数学和科学等理科而言,一旦学生将某一个定理、公理或公式的意义理解透彻了,学生就能够牢牢记住这些内容,就如同常识一般印刻在自己的思想中,并且能够学以致用,随时都可以将其调取出来以解决问题。小学教师应当结合相应知识点的特性,在恰当的时候利用剖析知识点意义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继而使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并提高其综合知识水平[4]。
在语文这一学科中,要顺利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就要让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如果生硬的背诵,很容易让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丧失兴趣。比如在语文这一学科中,古诗词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在记忆古诗词的时候,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比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并不清楚九州指的是什么,他们自然在记忆时,就会受到阻碍。如果能理解具体诗句的意思,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在古诗词中倾注的爱国情感。在记忆的时候,就会更容易,而且记忆也会更深刻。
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对应知识点的内涵、意义和应用方向,还应当对学生的记忆力予以科学的培养,以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刻,印象更加牢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以梳理重点为基础的记忆方法。具体而言,对于每一个用文字语言所表述的知识点,其语句中都存在着重点词汇,段落中也存在着重点语句。通常,只要将这些重点语言记清,并进行必要的串联,就可以一生二,二生三,将整句或整段知识内容逻辑清晰地表达出来。由此可见,通过掌握这一记忆方法,学生的记忆活动可事半功倍,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例如,在语文这一学科中,有很多课文要么是全文背诵模式,要么是让学生背诵其中一些优美的段落,学生在背诵的时候,常常犯难。因为他们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其实他们可以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去形成连锁记忆或联想记忆,提升记忆效率。比如在《荷花》这一篇课文中,背诵其中描写荷花的这一部分,就可以提取重点内容,比如“挨挨挤挤”“冒”“展开”等,帮助学生将这一段的内容串联起来。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示范如何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记忆,即围绕每一个重点词汇或语句而展开,逐渐扩展至对相应科学原理的整句或整段表述,以此来让学生掌握该记忆方法,进而提高其记忆科学知识的效率。
在小学阶段,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普遍都容易对枯燥而机械的记忆活动产生厌倦感和排斥感,并由此降低其记忆效率,不利于记忆活动的高效进行。为此,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演绎的方式,来让学生以更加专注的精神面貌和更加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记忆活动中,并使其在此记忆方式下切实提高记忆的效果。具体而言,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深度的挖掘,探析哪一部分可以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题裁,并与学生的兴趣喜好相符。在选定了合适的学习材料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台词以及相应情节,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会围绕相应的知识进行阅读、倾听、表达和分析,从而使知识在学生的意识中得到深化,加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记忆,继而提高其记忆力[5]。
比如在教学时讲到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改编,改编成小故事来记忆。如《两小儿辩日》《王戎不取道旁李》等文言文内容,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还有一些寓言故事,如《猎人海力布》,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
在小学阶段,为了让学生的记忆力取得突破式的进步,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挑选适当的时机向学生传授记忆方法,并进行实时的记忆训练,使学生能够即刻对相应的记忆方法进行实践应用,并由此提高其运用某一记忆技巧的能力。在诸多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中,利用图片形象去协助学生的记忆活动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经典方法。具体而言,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图像的记忆力一般要强于对文字的记忆力,从而通过将以文字表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图文结合的形式,并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就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背诵相应知识点,继而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
例如,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古诗词的背诵往往是一大重点。不论是五言律诗还是七言绝句,由于其语言结构相较于白话文来说显得陌生化,导致学生在记忆古诗词时存在一定的障碍。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古诗内容的过程中,将古诗所描绘的意象画出来,例如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将古诗中的情境相串联,继而使得学生对古诗的记忆更加轻松,并增添了记忆过程的趣味性。这不仅使得学生对古诗的记忆更加深刻,还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对图片、图画的利用,不仅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发挥作用,还可以在现代文教学中彰显自身的价值。比如在讲到一些比较优美的段落时,可以让学生在理解之后,用图画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也能增强他的记忆力[6]。
在小学阶段,学生是否能够将教师所指定的知识内容在给定期限内记忆牢固,与学生在记忆过程中的专注度有很大关系。尽管让学生掌握各种各样的高效记忆技巧和方式,有助于提高其记忆效率,可倘若学生在记忆知识时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专注,那么再精妙的记忆方法都将无济于事。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相应知识的记忆活动当中。这样,学生既可以提高在记忆过程中的专注度,促进记忆效率的显著提升,又可以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和态度去记忆知识,从而放松身心,减轻学习压力。为此,教师可以在讲述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增添一些趣味元素,尽量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具象化和现实化,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科知识的趣味、魅力和意义,继而有效激发出学生对相应学科知识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记忆专注度的目的。
以语文这一学科知识的教学为例,文言文部分的内容往往让学生都觉得有难度,难以自发对文言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知识的态度,间接降低了学生记忆这部分知识的效率。为此,语文教师应该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有效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发现文言文知识中的无穷魅力和趣味。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记忆力正处于发展培养的黄金期,小学教师应当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对学生的记忆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剖析意义、故事演绎、图片形象、归纳分类和梳理重点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打造出适合其自身特点的记忆力培养策略,以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更加稳固完善的知识框架,扩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并使学生能够掌握高效的记忆方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