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文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2-12-31 15:36余虹桥
小学生 2022年33期

☉余虹桥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是语文的学习,不仅影响学生语文学科基础的建立,影响之后语文学习的深入发展,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发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内容,小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是培育语文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基础,所以,教师们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并真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实施精细化教育。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受到应试教育“分数至上”观念的影响,考试成绩仍然是学生综合评价的主要因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少出现讲解阅读技巧的专项课堂,教师为了分数的提高,只安排了讲授阅读理解作答技巧的专题课堂。教师在课堂上侧重讲解得出答案的逻辑以及答题固定格式,忽略了对文本的整体阅读把握和对情感的深层次体验,注重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导致学生对阅读文本兴趣不大,做相关阅读理解题目时只是根据题目要求在文章中搜寻关键词作答,对于文章所写内容、表达情感模糊不清。

(二)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再加上现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普及创造的新兴娱乐方式,小学生的课外娱乐活动变得多元、便捷,面对纷繁复杂的诱惑,小学生大多不会选择阅读或学习,在网络游戏、电视、动画中逐渐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即使带领小学生阅读,他们也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在阅读兴趣习惯丧失的情况下,阅读习惯的形成就更加不可能,课后学生基本不会主动去阅读。

(三)教师未传授阅读技巧

小学生阅读文章基本都是浏览式,即从头到尾、一字一句阅读完文章,没有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使用,阅读的效率低,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收效甚微。同时,课堂教学是一对多的授课模式,教师需要在规定的45 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教学任务的正常进展只考虑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阶段特点。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动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学习各种学科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奠定学生对某一学科的认知,形成学生独有的学科印象,会极大地影响往后此学科的深入学习。因此,小学阶段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学科兴趣为前提,以趣味引导教学,这也适合于阅读教学。学校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重视学生阅读技能的讲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阅读,启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老师也可在课堂内设图书角,引导学生主动分享已阅读书籍,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的把握,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发展趋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阅读教学,带领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意蕴,使学生真正在阅读文章后达到阅读能力提高、情感体验增强的效果。以《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为例,此篇课文歌颂了宝贵的雷锋精神,教师可以根据文本表达的意蕴,就“同学眼中的雷锋精神”为主题展开讨论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分享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传承发扬。在此过程中,学生把雷锋精神和生活中发生的具体相关事件联系在一起,使得对“什么是雷锋精神”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也会明白雷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贵性,促进对此篇文本的阅读理解[1]。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借由此次教学明白雷锋精神的宝贵,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主动帮助同学、老师、家长,塑造了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利于他们社会性人格的发展。

另外,合理的教学目标也是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障。过重的教学任务会使学生压力增大,过轻的教学任务不能使学生提高能力。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任务中要结合教学进展适度安排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本阅读为主,课外扩展阅读为辅,引导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完成阅读任务,落实提高阅读效率。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着手,借由小组阅读、班级讨论、师生问答等方式围绕文本阅读。

(二)阅读技巧的传授,合理选择文本

阅读技巧方法多种多样,大致可以概括为泛读、精读、写读和再读。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文章选用阅读技巧,使学生在后续独立阅读中能使用恰当的阅读技巧。

1.泛读,可以有两种不同解释。第一重意思是广泛、大量阅读,不仅要读教材和课本推荐阅读书目,还要读课外书;第二重意思是粗略阅读,通过跳读、速读等方式加快阅读速度,做到文章整体情感的把握,不在意文章的细枝末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泛读的教学侧重于第二重意思,阅读量的增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强迫小学生为了扩大阅读量而去读书,否则会适得其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分阶段,给低年级段学生推荐阅读绘本、童话故事等,给中年级段学生推荐情感意蕴丰富、语言逻辑稍复杂的文章,给高年级段学生推荐阅读经典名著、文学小说等,针对不同阶段学生推荐不同种类、难度各异的文本文章,结合阶段阅读能力发展,扎实学生阅读基础的同时切实做到阅读能力的提高。推荐阅读书目应该仅限于推荐层面,不能强迫学生阅读,更不能把课外阅读作为硬性指标,课外阅读要完全尊重学生阅读偏好,基于学生兴趣阅读[2]。

2.精读,即对文本的通篇阅读、仔细阅读、逐字逐句阅读,对文章的语言、结构、表达情感或思想内容都进行精细化阅读,推敲字句意思,挖掘深层次情感。此种阅读方法适合情感意蕴深厚、写作逻辑复杂严谨的文本。教师应该教导学生使用精读方法进行阅读时要注意批注,圈画出优美的语句和起承转合,思考作者为何会这样写,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初读不识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再读也属于精读的一种,即对文本情感和写作逻辑有一定把握后的重新阅读,也可以是搁置一段时间后的重新阅读。再读的目的是对文章有一定认知后,在重新阅读的过程中,尝试挖掘文本更深层次或别种情感。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多对文本进行精读,完整地阅读整篇文章并理解其中意蕴,从文章阅读质量而不是阅读数量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写读,即边读边写。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身情感体验写下思想感悟,或者标注文章的内在构思逻辑。精读和写读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所以,在阅读技巧的教学上,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把精读和写读相结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情感、丰富情感体验,还是写作的基础,精细化地阅读能使学生掌握文章脉络构思,积累好词好句,在写作时不会陷入无从下笔或虎头蛇尾、逻辑不清的困境。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或阅读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仿照文章构思写作主题相似的文章,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运用阅读文章的技巧和阅读感悟[3]。

在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后,重点应该放在文本选择上,课内阅读以教材为主基本没有问题,但是课外阅读完全基于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市面上的图书质量良莠不齐,小学生辨别能力不强,导致学生挑选阅读的书籍对阅读能力毫无作用,学生大量阅读网文、漫画等快节奏文章使得精细化阅读成为奢望,在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时会心浮气躁,沉不下心去阅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还要注重教导学生如何甄别书籍,挑选正规出版社印刷的书籍,多参考网络上关于某本书的版本推荐。

(三)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创设具体情境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网络、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教育更加现代化、便捷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具体真实的阅读情境成为重要教学方法。小学生观察事物片面,还没有形成逻辑辩证思维,认识浮于表面且易被表面景象所吸引,所以在有关风景类的文本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寻找相关景物图片、视频,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日月潭》这篇课文描述了我国台湾省著名风景区日月潭,课文内容简单概括,通过课文的只言片语学生不能完全得知日月潭景色究竟多美。所以,教师在课件准备过程中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下载日月潭相关图片、视频,在课堂教学前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使学生能直观感受日月潭的秀丽景色,观察日月潭的特点、形状。在对日月潭景色有初步印象下再去阅读文本能更好掌握文本内容,在促进对文本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重点放在“阅”,而“读”并没怎么在课堂上体现,实质上这是失之偏颇的做法。对文本的解读中,阅、读需要同时并举,针对文本的不同题材、内容,选择朗读、诵读、默读等相对应的阅读方法。例如,在《难忘的泼水节》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泼水节相关的节日风俗、特色采用照片、录像等方法讲解给学生,在老师通读本文后要求学生上台诵读,教师还可以播放与泼水节相应的背景音乐,营造出欢快的节日气氛,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人演绎与理解,调动学生阅读兴致,从而提高学生读书的多样化、趣味性。

多媒体的使用使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借由多媒体具象化文字符号的作用,把自然风景、人物形象、社会历史变迁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小学生注意力会被吸引,更加专注课堂教学并追随教师的思维引导,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专注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文本朗读既是对文本的再阅读,还是对思想情感的进一步体会把握,通过多感官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阅读能力。

(四)转变教学理念,重视阅读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以背诵、记忆为主,阅读理解题目也被开发出了对应的固定答题格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答题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对文本情感的把握,这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初心,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要引领学生运用恰当阅读技巧,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和思想情感的把握,在共同阅读下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后要切实进行文本阅读,这样才能使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读课文,还要读课外书、名著经典等,扩充自身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在阅读中不断丰富自身情感体验,学会文章的逻辑组织和语言的编排表达,以文本阅读带动阅读能力提高,进而促进写作、表达等多项能力的综合发展[4]。

同时,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要具有差异性,在具有普遍意义的前提下兼顾个别学生的阅读诉求和实际能力。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呈现较大差异,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同一水准,但仍有少数早慧或晚熟的学生。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制定对应的阅读任务。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带领学生在实际阅读过后切身体会文章表达情感,主动思考文章深层次内涵、语言表达和脉络结构,通过完整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难点,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重视阅读教学和阅读技巧的传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中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阅读教学十分具有现实意义,既满足了新课改的要求,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学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效率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