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丹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民间游戏是在民间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的区域文化气息,玩法简单,材料简便,趣味性强,往往不受人数、场地和环境等限制。为此,我园结合园所实际,以民间游戏为载体,开展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
一是根据年龄特点选择。民间游戏虽然简便易学,通俗易懂,但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发展水平不一样。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水平较低,中班幼儿的动作灵活性有所提高,大班幼儿的动作协调性明显增强。因此,在选择民间体育游戏时,我园充分考虑了各年龄段幼儿的能力差异,尊重幼儿个体发展情况,实施针对性指导。例如,小班选择比较简单的“拉大锯”“蹲蹲孵小鸡”“丢手绢”“切西瓜”等传统游戏;中班选择“跳房子”“老鹰捉小鸡”“炒黄豆”“金锁和银锁”“挤囡囡”等有一定难度的游戏;大班开展“抬轿子”“斗鸡”“贴大饼”“跳竹竿”等动作难度更高、合作性更强的游戏。
二是根据季节特点选择。我园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选择不同的民间游戏。夏天,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民间游戏或者与夏天有关的游戏,如“荷花荷花几月开”“切西瓜”等游戏;冬天,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大的民间游戏,如“跳皮筋”“跳绳”等;在农忙时节,我园还开展“我是小小劳动者”活动,如拔杂草、拾麦穗、捡花生、搬粮食等;在活动中,幼儿不但锻炼了身体,而且增长了知识。同时,教师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爱惜粮食的优良品质。
三是结合节日风俗选择。我园注重将传统节日里特有的民风民俗融入体育活动中,如端午节“赛龙舟”、春节“踩高跷”等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还丰富了幼儿的生活。
为充分满足各年龄阶段幼儿能力发展的需要,增强体育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我园不断创新民间游戏内容和形式。
一是组合创新法。我园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动作技巧,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例如,小班可将“石头剪子布”和“跳格子”游戏组合起来,既增强了民间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又锻炼了幼儿双脚跳的技能。此外,中班可以添加“运沙包”游戏,大班可以添加“抛纸球”“赶小猪”等游戏。教师和幼儿也可以自由组合游戏内容,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二是创编童谣法。许多民间体育游戏是伴随着童谣开展的。例如,在“跳皮筋”游戏中,幼儿一边跳皮筋,一边唱着童谣《马兰花》。不过,面对一些“过时”的童谣,教师需要对它们进行改编,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开展活动。
三是发散引导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状况,生发不同的游戏内容。例如,在“玩沙包”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经验,开展“打灰太狼”“蚂蚁运粮食”“炒黄豆”等游戏。
一是民俗工艺类游戏。一部分民俗游戏为民俗工艺类游戏,教师可以将其转化成体育活动类游戏。例如,在“编花篮”游戏中,教师用4 根竹竿垂直交错摆成正方形状,然后由4 名幼儿各拿一根,根据要求“编花篮”;教师还可以组织其他幼儿一起跳竹竿舞。
二是主题竞技类游戏。教师可以举办小型运动会,通过竞赛激发幼儿的运动潜能,让幼儿根据意愿,自选同伴、自选项目、自选玩法。例如,在端午节,教师可以开展“赛龙舟”游戏,提升幼儿合作能力。各年龄段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运动能力不同,教师要因人而异,制作大小不一的纸箱龙舟,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
在游戏材料投放上,教师要以投放天然或半成品材料为主。例如,“揪尾巴”游戏中的“尾巴”,是教师用零碎的布料或毛线编成的。幼儿还可以“一物多玩”,将“尾巴”摆放在地上,开展“跳小河”“走小路”等游戏。又如,“走高跷”中的“高跷”可以由易拉罐组合而成,还可以成为障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