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刚
体育竞赛中有一种客观存在的情况,叫“主场优势”。但这种难得的优势有时候却容易让运动员发挥失常,优势反倒成了劣势。其实,不仅仅是体育竞赛,在教师研修领域,我们同样需要警惕所谓的“主场优势”。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才华横溢的青年教师,自身的先天条件可以说非常优秀,他们在从教之初也往往能够“一炮打响”。然而,正当大家猜度他们会在教坛上持续发光发热时,他们中的一些人却慢慢落后了。
比如,青年教师小A初登教坛不到两年就斩获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前景看好,但他自恃“教学基本功精湛”“才艺绝佳”,于是就沉醉于“精彩的设计”与“巧妙的生成”,疏于底蕴的积淀与“内功”的修炼,更懒得阅读专业书刊,认为“那不过是些理论方面的东西”。渐渐地,他的课越来越缺乏“味道”,即使仍有表面的“颜值”,也遮盖不了内部的单薄。
归根结底,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仅体现为外显的“才艺”,还离不开内隐的“底气”。“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教师如果忽视“内功”的修炼,注定只能昙花一现,时间一长,便会“泯然众人矣”。
反过来,也有一些起初并不太引人注意的青年教师,他们甘于寂寞,懂得沉潜。他们的教学基本功或许不算扎实,但他们会勤学苦练;他们的理论修为或许不算深厚,但他们会不断充电;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或许不算高超,但他们善于向优秀教师学习……原本处于后排的他们渐渐赶上来了,甚至站到了前排。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原来处于前排的同龄人,渐渐落在了他们的身后。优势与劣势之间的转换,就是这么令人唏嘘。
青年人有朝气,有锐气,但不一定“每临大事有静气”。其实,偶尔的浮躁轻狂并不可怕,怕就怕浮躁轻狂成为一种常态,于是,积重难返,再也难以“昨日重现”了!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为《栖居语文家园》所作的序文《志向 笃行 智慧》中这样写道:“有些极富思想和才情的青年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只是昙花一现或终入庸碌之辈,问题就出在尚清谈而不能务实、好玄想而难以践行上。”
很多青年教师都具备不错的教学潜质,当下很多学校往往也都有良好的教学设施与浓厚的教研氛围。可以说,多数青年教师的成长起点与成长环境其实是很不错的。这些显然都是优势。那么,如何用好优势并且将优势转化为胜势,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如果有了优良的条件却不知珍惜、不思进取、不求突破,得过且过,虚度光阴,那么,优势也必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丧失殆尽。甚至,曾经的优势除了助长人的惰性与优越感之外,再无任何助益。这样一来,优势反而异化为了劣势。
清代彭端淑讲过“蜀鄙二僧”的故事。富和尚与穷和尚都想去南海,他们的外部条件相差悬殊,最后富和尚没有做成功的事,穷和尚却做到了。因此,彭端淑发出了“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的感慨。由此推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天资不高、才能平庸的人,只要勤于学习,久而久之,也能有所成就;天资聪敏、才能出众的人,如果自暴自弃、疏于学习,将难有大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莫让优势成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