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王小衡
众所周知,许多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提供及早治疗和良好预后是非常重要的。但作为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深刻认识到疾病很多时候都以伪装出现:同一种病,在不同人的身上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表现;而不同的病在不同的人或同一人身上又可能表现相同,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在此举一些例子,希望对家长有所启迪。
案例1:开学了,幼儿园小班的帅帅跟妈妈外出走亲戚,受凉后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轻咳等症状。家长以为孩子是“感冒”了,给予口服小儿速效感冒冲剂,次日继续送孩子上幼儿园。下午,帅帅妈接他时,老师反映帅帅在教室无精打彩,还发着低烧。回家后,帅帅不想吃饭,诉头痛、全身无力,量体温达40℃。这下家长着急了,赶紧“打的”到医院,体检发现患儿神志朦胧,讲胡话,背部皮肤及四肢可见出血点,血象报告白细胞计数达18.0×109/L,中性粒细胞占85%。高度怀疑是流脑收院,做腰穿,脑脊液化验结果符合流脑诊断,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解析: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为高发季节,80%以上患者为14岁以下儿童,3岁以内婴幼儿占35%以上。流脑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主要侵犯大脑实质,如未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由于流脑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儿科医生提醒,在流脑流行期间,家长发现孩子有下列征兆,应予高度重视:①发烧,尤其是高烧不退,伴有呕吐、精神不好、面色苍白或发青;②婴幼儿发出难以解释的哭声,前囟门凸出或伴有频繁抽风;③咽痛、全身乏力、咽喉发炎;④周身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或淤班,呈红色或紫色,用手压时不退色;⑤颈后疼痛,脖子发硬,头向后仰;⑥白细胞增多,超过15.0×109/L,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血小板在100×109/L以下。
案例2:亮亮虽才满10个月,却是“老病号”。用亮亮妈的话说,这孩子先天不足,生产提早了一个月,出生体重只有2.4公斤。从小体弱多病,几乎每个月都要“感冒”或患肺炎住院1~2次,钱花了不少,吃过一些营养保健品,仍长得面黄肌瘦。近日,孩子又感冒了,来我院求医,仔细检查发现心脏有病理性杂音,做彩超后确诊为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
解析: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儿科专家认为,2岁以内小儿如有以下几种表现则提示有先心病的存在:
(1)婴儿期有喂养困难,吃奶时常有中断现象,体重增长缓慢,生长发育落后于正常同龄小儿;
(2)气急征象,即孩子安静时呼吸频率快,一岁以内婴儿每分钟呼吸次数≥50次,两岁以内幼儿每分钟呼吸次数≥40次;
(3)孩子平时多汗,面色苍白,时常哭叫不安,可伴有声音嘶哑;
(4)青紫现象,可在新生期出现,以后持续性青紫;亦可在剧哭、屏气时出现暂时性青紫(多见于口唇、耳垂、手足末端);
(5)从小老是感冒,每月至少1~2次,易患肺炎反复住院;
(6)心脏杂音。出生后不久或在婴儿期发生心脏响亮粗糙的Ⅲ级以上收缩期杂音,向周围传导。
案例3:入秋后,4岁的强强在一次重感冒痊愈后半个月,妈妈发现强强的面部水肿,过了1~2天,双脚也肿了起来。带他到我院,化验尿液2次,结果都正常,但血压较高(140/94mmHg)。经检查相关项目,确诊为“肾外症状性肾炎”,住院治疗2周,病情好转出院,门诊定期随访。
解析:在儿童泌尿性疾病中,急性肾炎发病率最高,典型病例已被人们所熟悉。然而,变异性急性肾炎(即肾外症状性肾炎)往往容易被忽视,以致延误诊治。
据国内调查,尿液改变轻微或全无改变的非典型急性肾炎约占急性肾炎住院病人的5%~10%,好发4~12岁儿童,绝大多数有明显的前驱感染病史,如发病前1~3周患感冒、扁桃体炎和脓皮病等。患儿主要症状为下行性水肿,初发于眼皮和面部,逐渐蔓延下肢,波及全身,用手指压迫呈非凹陷性水肿;2/3病例发病头一周血压升高,严重者出现高血压脑病或循环过度充血(即心力衰竭);尿液改变轻微(即无血尿或蛋白尿)或多次尿检结果正常;实验室检查:抗“O”阳性,血沉增快,血胆固醇正常,血清补体呈规律性变化——急性期明显降低,6~8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
治疗肾外症状性肾炎的方法与急性肾炎相同,主要是抗感染、利尿和对症治疗,病程2~6周,预后良好。
案例4:珍珍今年5岁,近2个月老是咳嗽,主要在早晨起床时咳,为阵发性干咳,不发烧无气喘等其它症状。先后到2家医院就诊,诊断为“支气管炎”,曾注射青霉素数天,口服先锋霉素和止咳药一段时间,咳嗽无明显好转,近一周咳嗽加重,除了早上咳外,夜间也咳,严重时伴有呕吐,不能入睡。来到我院求医,我详细询问病史,给孩子做了全面体检,化验血象无异常,照胸部X光片显示肺纹理增粗,肺野透明度较高。给她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呈现阳性反应。我明确告诉家长,孩子得了咳嗽变异性哮喘。
解析:咳嗽变异性哮喘,又名咳型哮喘或隐匿性哮喘,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唯一的症状是慢性咳嗽,以早晨和夜间为重,干咳为主,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没有喘息,运动后加重。
不少患者在婴幼儿时期患过湿疹,多有哮喘家族史。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为: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30天,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②临床无感染征象,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③用支气管扩张药可使咳嗽发作缓解。
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气管异物、肺结核等,但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以致延误病情,必须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重视。
吸入疗法是防治哮喘病的首选疗法,吸入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病最有效的药物。具有起效快、局部作用强、用药量小、副作用少、维持时间长、疗效可靠等优点,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易于接受。
需要提醒的是,不少患者因没有掌握好吸入技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家长应该重视吸入方法是否正确,以确保吸入药物到达肺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另外,哮喘病需要长期治疗,发作期需要治疗,缓解期也需要治疗。哮喘专科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和每一项治疗措施,均需要得到患者的依从或配合,只有坚持长期的治疗,才能达到不发作的目的。
喝咖啡可能降低痛风风险
日本防卫医科大学和大阪大学联合团队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研究中发现,保持喝咖啡习惯将有助于降低痛风的发病风险。
研究团队通过对超过15万人的咖啡饮用习惯和痛风发病风险进行关联研究,发现长期饮用咖啡有助于缓解痛风发病,并认为通过对咖啡成分的分析,或许能够揭开痛风发病的机理原因和预防方法。
众所周知,血液里的尿酸升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痛风。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会转化为嘌呤,导致尿酸升高。从理论上讲,痛风病人是不能喝咖啡的。令人意外的是,此前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证明咖啡对预防痛风有益,但却缺乏相关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支撑。
此次,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针对超过15万研究对象的3项数值,包括每周饮用咖啡次数、尿酸水平和痛风发病风险进行研究,并将每周饮用咖啡的次数(0~7次)分为8档,发现一周内每多喝一天咖啡,痛风发病风险就能降低约25%。至于每天喝几次、喝多少则未纳入考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