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飞 胡启平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目前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已成为教学需求和一个必然趋势,已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报道[3-5]。医学遗传学是一门以人类遗传病为研究对象的医学专业基础学科,主要讲授与人类遗传病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蕴含有比较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6-8]。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的有机融合,笔者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于2021 年春季学期进一步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自然融入医学遗传学的课堂教学中。为此,笔者在备课时,在吃透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这些理论知识背后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使用了多个实例作为课程思政素材,并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和课程思政做了整体设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广西医科大学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中的13 个班级(共690 名学生)为教学对象,在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的前提下,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般地自然融入教学内容当中,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课程思政教育,积极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们的正确价值观和优良品格,并培养其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爱国主义是维护民族独立与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9],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高校要牢固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10]。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里蕴含有一些能激发学生们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的思政资源。笔者将其提炼出来,恰到好处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以专业知识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们树立“中国自信”,激发爱国情怀。
在介绍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历史时,笔者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在医学遗传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此激发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其中,笔者尤其强调,一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在预防出生缺陷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成就;二是我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加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项目,并按时完成了所承担的人类3 号染色体短臂末端3Mb 区域的测序任务[8],为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解码生命现象做出了我国的贡献。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具备雄厚、先进的医学科研实力,包括基因组研究实力。
在举例讲授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知识时,详细介绍了中国人破解人类家族性A1 型短指(趾)症(Brachydactyly type A1)成因之谜的过程。该病是首个发现的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于1903 年被发现[11],以患者中节指(趾)骨变短甚至与远节指(趾)骨融合为主要特征。该病虽无致死性,但会影响外观和足部动作以及患者心理。长期以来许多不同国家的研究者都在竞相研究该病的致病机理,但近100 年来却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2000年,我国的贺林教授科研团队在从国内的湖南、贵州找到高质量的遗传资源的基础上,把A1 型短指(趾)症的致病基因定位于人类2 号染色体长臂的特定区域(2q35-q36),这为致病基因的最终确定打下了坚实基础[12]。随着研究的深入,2001 年贺林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发现和克隆了A1 型短指(趾)症的致病基因(IHH),并发现了IHH 基因的点突变导致人类骨骼疾病[13]。2009 年,该团队与中国香港大学合作,最终成功揭示了A1 型短指(趾)症发生的分子机制:致病基因IHH发生了点突变,造成骨骼组织中的Hedgehog蛋白信号能力和信号范围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中间指(趾)节的严重缩短甚至消失,从而导致骨骼发育畸形[14]。至此,贺林院士科研团队完整解答了这个遗传病的百年之谜。这一重大科研成果极具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为开展A1 型短指(趾)症甚至其他骨骼畸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也带来了希望,还为相关药物的开发确立了作用靶点。这个例子说明我国在A1 型短指(趾)症领域的研究成果国际领先、科研实力一流。虽然这个病百年前由美国最先发现,并吸引了很多国家科研人员竞相研究,但最终破解这个世纪之谜的是我国的科学家,所以,学生们应该要有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引述这两个鲜活的案例,笔者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了医学遗传学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自然且恰到好处,这效果显然要比空洞的说教来得好。
爱学校是家国情怀的要素之一[15]。笔者在医学遗传学的课堂教学中,会适时引导学生们增强母校认同感。比如,在讲述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其中一种是黄曲霉毒素)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趁势稍作延伸介绍早些年广西医科大学的肿瘤学专家叶馥荪教授通过大量研究,不仅发现了中国第一个肝癌高发区,而且通过近20 年系统的调查研究,进一步论证了黄曲霉毒素B1、乙型肝炎感染和饮水污染是肝癌的三大主要危险因素[16],并用发霉粮食和实验动物做了诱癌实验,最后获得成功。近年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发现,暴露于黄曲霉毒素B1中会导致基因突变,继而引发肝癌[17]。众所周知,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全球范围内第六种最常见的癌症[18]。所以,叶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当时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并对当时肝癌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通过这样的讲述,在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科普科研成果的同时,引导他们增进对母校广西医科大学的认知,提升爱校之情。
医科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培育医学生崇高的职业理想与良好的职业品格和职业习惯、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19]。因此,笔者尤其注重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来培养学生们的“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以及医者应当具有的医德、仁心和社会责任感。
根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不同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不同,常将人类疾病分为4 类[8]。其中有一类疾病其病因与遗传因素无关,而是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比如外伤和传染病。在介绍这类疾病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会适时展开讲述很多医护人员为抗击一些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以及为挽救病患而无私奉献,做出了极大贡献。他们的英勇表现和感人事迹可歌可泣、催人奋进。这里边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和陈薇等知名专家,但更多的是千千万万默默付出的普通医护人员。比如,梁小霞生前系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内一科的护士,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她积极响应号召,两次主动报名请缨,作为区第七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紧急奔赴救治一线,她用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精神风貌。通过适时讲述这些典型事例,引导和鼓励学生们学习这些“逆行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超医术,坚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初心,将来走到工作岗位上能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履行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医者使命。
医学中的“仁爱”,指的是一种道德取向和职业情怀,它包括诸如无私奉献、利他主义、人文关怀,以及某些情况下的牺牲与奉献,仁爱精神应该成为医者普遍的道德追求[20]。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染色体病,其引发的临床后果很严重,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痛苦和沉重负担,但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21]。在介绍这个病的临床表型时,笔者跟学生们强调,对于唐氏综合征以及其他遗传病患者,他们往往会有一些异于常人、比较特殊的临床表现,比如智力低下、面容特殊、行为异常等,不能因此而去取笑他们,这会加剧他们的身心创伤,而应该对他们多一份同情和关怀。而且,作为未来的守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白衣天使,学生们要培植仁爱精神,将来在临床实践中对待病患时,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努力做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此外还要鼓励患者应乐观向上,让生活充满力量。笔者通过这样的讲解,积极引导学生们学习仁爱精神。
医学生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所以要学习的课程不少,而且每门课程要学习的内容也比较多,学习任务是比较重的。笔者有意在医学遗传学的课堂教学中,适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意识,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前面介绍贺林院士科研团队如何破解A1 型短指(趾)症之谜时,笔者强调他们能成功的一个原因便是他们目标明确且能长期坚持刻苦钻研,并趁势引导说学生们的学习同样也需要勤奋执着、刻苦努力。大家作为医学生,前途光明、未来可期。虽然学医比较辛苦,但大家必须得坚持,因为不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将来无法成为一名出色医生。所以希望大家能用心投入学业中,抓紧时间看书,摒弃无效社交,并且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要等考试前才来突击看书。大家只有不负韶华,刻苦努力,才配得上将来所拥有的一切,也才能让人生出彩。
科研的突破和科学理论的创新需要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基于大量严谨的实验证据。笔者因此会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们的科研意识,激发大家对疾病机理的探索热情。比如,在讲解了唐氏综合征在染色体水平的发生机制之后,笔者会继续说到目前已经清楚该病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发生机理,但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8],包括后面讲到的很多遗传病的分子致病机理,也还没完全清楚,这就需要包括各位学生在内的年轻一代去探索和钻研,努力探讨这些疾病的致病机理,以便更好地对这些疾病进行诊治和预防,比如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这必将极大造福患者,同时也必将为人类健康素质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通过这样的引导,笔者希望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勇攀医学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早树立医学科研意识,做一名不仅能胜任临床工作,也能走进实验室探索真理的出色医生。
综上所述,医学遗传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充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并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笔者在前期的探索实践中,提炼了该门课程所蕴含的部分思政资源,并将其润物无声般地巧妙融入医学遗传学的专业课堂教学中,在提高学生们专业素养的同时,较好地开展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了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教学目的。有关该门课程更多的课程思政素材有待后续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