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2-12-31 10:34李冰王春华刘永华周铁忠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兽医应用型思政

李冰 王春华 刘永华 周铁忠

新农科是面向新产业新业态、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传统的农业学科基础上渐进发展起来的,与多个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具新时代特征的现代农业学科[1]。2017 年,在华东地区农林水高校第25 次校(院)长协作会上首次提出开展“新农科”教育研究的建议;2019 年,教育部提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加快“四新建设”工作。随后,“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和“北京指南”三部曲层层递进,持续推进新农科建设[2]。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要求动物医学专业建设必须紧扣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接畜牧产业、宠物产业发展新要求,优化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3-4]。目前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很难满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和畜牧行业的需求,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技能均有待于提高[5]。锦州医科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了主动适应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辽宁经济发展,满足畜牧行业发展需求,经多方面调研、论证,对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构建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经验。

1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目标定位立足于我国兽医卫生事业发展需要,适应国家执业兽医和官方兽医的要求,突出实践岗位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6]。在对本专业所面向的相关岗位能力调查的基础上,对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能力要求进行细化,提出本专业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满足现代化养殖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合格的兽医师为根本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视野宽、能力强、素质高,具备动物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专业实践能力和组织沟通能力,能胜任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预防与控制、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宠物疾病诊治、兽医和公共卫生执法监督等岗位工作,能够在动物诊疗、畜牧养殖企业、兽药和公共卫生管理与执法、教育及科研等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2003 年开始招生,已培养动物医学毕业生1 000 余名,近年来就业率95%以上,其中有36%学生考取了研究生,有41%学生从事兽医技术工作。

2 构建适应新农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模块

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兽医执业人才为目标,对课程体系、知识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化与更新。在课程教学中贯穿“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组织沟通能力[7-8]。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选修课程五个模块。在通识教育模块里开设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课程,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程模块里开设了“兽药研制与开发”“动物医院的建设与管理”课程,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拓展选修课程模块中开设了“动物保护与福利”“动物药品生产与营销”“经济动物疾病防治“宠物输液疗法”等课程,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和执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按照新农科建设发展要求,将本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学科交叉知识增添到教学内容中,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程体系设置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和执业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行业发展需求。毕业生专业发展符合发展预期,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考取了研究生,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现代化规模养殖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骨干力量。

3 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社会发展环境,创新课程理论教学形式[9]。一是案例库建设:动物生理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传染病学等7 门主干课程编制了14个典型的讨论课案例,案例编写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多角度地呈现问题,便于学生开展讨论,如“是谁让可爱的小鸡‘眼泪横流’”“鸡也能‘咳血’吗?”“‘药’都去哪儿”等典型案例经学校审核立项后用于讨论式教学改革。二是混合式课程改革:“动物解剖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和“兽医传染病学”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通过雨课堂、智慧树平台推送学习视频和训练试题,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实时与教师进行互动与讨论,学习后构建思维导图。三是讨论式课程改革:“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传染病学”等7 门课程实行讨论式教学改革,每门课程安排8 学时2 个案例的讨论,要求学生课前熟悉或了解案例背后所蕴含的概念、理论、知识与技能,课中进行分组讨论和汇报,最后教师总结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讨论式、混合式教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4 全面实施课程思政“五个一”工程

学校制定了《锦州医科大学构建思政工作体系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思政教育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线,坚持日常管理与节点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职业精神相结合、历史传承与现实创新相结合,构建了“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校内外专家”协同联动的育人体系,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学校同时出台了《锦州医科大学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积极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确保课程思政有抓手、见成效,即每位教师每堂课都有引领核心价值观的一句话,每门课程都凝练一个教书育人典型案例,每学期开展一次课程思政研讨活动,每年选树一名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每年都建设一门思政示范课程。通过“五个一”工程的实施,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理论、实践、毕业论文等各教学环节,突出课程思政元素及价值引领作用[10],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综合素养得到极大提升,逐步形成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5 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5.1 建立适应应用型能力培养的“49318”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索实施了“49318”实践教学培养模式[11]。将实践教学分解成课堂实验、综合实习、兽医临床实践和生产实习4 个环节阶段,其中综合实习9 周,兽医临床实践3 周、毕业实习18 周。该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以“基础、专业、综合、应用”为主线,以课程实验、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技能竞赛、创新创业项目为主体,涵盖第一、第二课堂的多维度、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一是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压缩验证性实验比例,加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比例,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二是实施实验室开放。以实验选修课为载体进行实验室开放,项目内容必须是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审核论证后实验项目对学生公布,由学生自己选修实验项目,考核合格记载实验成绩并给予第二课堂素质学分。三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技能竞赛。学院每年举办1 次实践技能竞赛,并推荐优秀学生参加辽宁省或国家举办各类竞赛,近年来获国家级奖励2 项,省部级奖励7 项。

5.2 实施实习、就业、毕业论文一体化的毕业实习运行模式

校外实习基地是实习、就业、毕业论文一体化毕业实习运行模式实施的关键。校外实习基地选择时,重点考虑企业与高校合作育人共同发展的意愿、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规模与生产水平、技术人员队伍等情况[12]。同时也要现场考察企业的实践条件,是否能满足动物医学专业实习大纲要求等。目前,锦州医科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与瑞派宠物医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成种猪繁育有限公司等20 余家企业签订了《锦州医科大学教学实习与就业基地协议》。根据学生就业规划,学院统一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企业的技术人员为现场指导教师,与本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一体化毕业实习运行模式既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实力。202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0.91%,协议与合同就业率为46.82%,考研率为35.00%。

6 实施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6.1 全面实行本科生全程分段式导师制

从2013 年开始学院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新生入学后,采取双向选择方式确定导师,分三个阶段进行指导。导师主要负责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明确专业内涵,稳定专业思想;根据学业规划,分类进行指导,对于升学考研学生重点指导学生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最后阶段主要指导学生完成研究论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均有了很大的提高[13]。

6.2 推行“学生+项目+导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推行“学生+项目+导师”的创新创业训练。学生根据专业兴趣爱好组建团队,在导师的参与指导下,结合导师项目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训练[14]。在实践中,导师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创新训练,注重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创业训练中,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结合所学专业和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创业训练,不断增强就业竞争力。近年来,本专业学生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 项,学生发表论文13 篇。

7 建立科学的应用型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形成性考核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为目标导向,建立考核评价体系[15]。一是课程考核。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过程性评价,将日常考勤、平时考核(包括阶段测验、实验考核等)和期末考试按照一定比例纳入课程学习成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建立不同实践环节质量标准。根据课程实验、综合实习、兽医临床实践不同阶段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实践目标和质量标准,通过对实践操作、解决问题能力、病例讨论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确保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效果。三是结合毕业生产实习考核进行综合能力评价。加强毕业生产实习的考核,通过实践基地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评价。另外,根据专业实践技能质量标准,制定毕业技能考试大纲,增加毕业技能考试,考核合格方可毕业。四是结合毕业论文答辩进行创新能力评价。首先对毕业论文选题、设计、写作水平、查重和答辩各环节进行评价;然后根据《锦州医科大学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实施细则》对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发表论文、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竞赛获奖、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获取学分,达到学校标准方可毕业。

8 建立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立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展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技术开发和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创新创业经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能力;二是安排青年教师指导学生的毕业生产实习,使得青年教师获得了接触动物医学临床的机会,极大丰富了临床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时,也能激发科研灵感,增强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制订相应的教师考核评价方案,以政策导向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申报各级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课题。动物医学专业有21 名教师获得了执业兽医资格证书。近年来,教师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三等奖3 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 项,省部级项目20 项,横向课题11 项。

9 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条件建设

近年来,学校加强了教材资源、课程资源、实践资源、平台基地等资源建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是打造智能化教室:教室和实验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均能实现现场授课网络直播功能,便于学生课后学习,同时校园网建设有网络教学平台,共有60 余门相关开放课程;二是建设创新创业工作室:为了方便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学院实验楼建立创新工作室,购置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电脑、显微镜等常用设备,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供场所和平台;三是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学校实习农牧场建有猪场、鸡场和奶牛场,独立的附属动物医院,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充足而较优越的实践教学条件;四是大学生创新孵化器:2012年建立畜牧兽医现代技术教育科普基地,2015 年建立了锦州医科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

10 小结

锦州医科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紧抓“新农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机遇,紧密结合辽宁现代化畜牧业生产对新型科技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突出创新创业意识和应用推广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体现了新农科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猜你喜欢
兽医应用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兽医改行搞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