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军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麻醉解剖学是麻醉学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联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如何提高麻醉解剖学教学质量,更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有精湛专业技术和高尚道德情操以及较强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麻醉专业医学人才意义重大。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对学科观念和医学职业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传统和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将历史、文化和艺术等知识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拓展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了以德育人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2]。麻醉解剖学课程依托中国大学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于2021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一流在线课程。文章将结合麻醉解剖学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讨。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倡导者和执行者,能够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水平是有效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3-4]。教师是有效实施立德树人的关键。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掌握课程思政的技巧[5]。由麻醉解剖学教师组建的教学团队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过硬的政治素质,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且多次参加校级和省级课程思政课观摩和培训,促使教师理念认同、能力胜任,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教学团队在实施课程思政前,密切联系麻醉解剖学专业知识点,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并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让学生既能感受到思政,又不觉得是刻意为之,建全课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效果[6-7]。随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内容录制视频,率先利用中国大学MOOC 平台实施线上课程思政教学。目前已完整开设9 期课程,吸引万余人参与学习,不仅完成本校学生的教学,还辐射至国内多所医学院所,为医学生临床麻醉实践提供了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开放过程中注重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全国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麻醉解剖学教学团队先后被评为徐州医科大学优秀课程思政团队(2020)、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江苏省首批一流在线课程(2022),本校麻醉学专业还被评为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021)。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敏捷、兴趣广泛,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案例往往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共鸣,教师要深度研究课程特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完善教学内容,提升课程思政实际效果[8]。尤其是将当前正在发生的一些实例融入教学,比如通过人性化、个性化、信息化、戏剧化和可视化,将团队成员在国外的亲身访学所见所闻,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有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坚强正确的领导,有老百姓把国事当成自己事的高尚觉悟,才有了中国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祖国兑现了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诺言,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爱党、爱国意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弘扬英模精神,发挥榜样力量,授课过程中善于引用医护案例,更好引起学生情感共通。总结提炼中国医护人员“白衣执甲、慷慨出征”,用勇敢的牺牲精神书写大爱诗篇、用勇敢的牺牲精神临摹出壮丽画卷的故事,特别是与学生年纪相仿的“95 后”“00 后”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讲述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正是因为他们用义无反顾和舍身忘死,才给了全国人民不惧危难的勇气和底气,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医者仁心”的可贵,发自内心尊崇爱戴医护人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信自己同样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同样能够挺身而出,积极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自己,明白自己是未来的医护人员,是受人尊敬的“白衣战士”,树牢职业自信。同时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技术特长,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进行系统梳理,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崇高的精神为指引,努力成为未来“最可爱的人”。
结合学校日常开展的重点工作,教师在传道、授业和解惑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在学校特殊管理期间,在做好专业课线上答疑的同时,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解决学生个性问题需求,缓解学生焦虑、烦躁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专业知识学习,避免产生消极心态和厌学问题。结合徐州医科大学各项演练等活动,抽调学生参与活动的策划实施,组织其他成员全员参与,积极配合,在确保活动质效的同时,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一线医护人员在服务保障社会发展大局中所做的牺牲和奉献,深刻理解医护岗位人员对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意义。鼓励大家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努力从医学专业角度向家人朋友讲解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及重点注意事项,身体力行为筑牢疾病防控屏障贡献力量。
社会热点往往会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作为青年学生,更容易关注甚至参与到社会热点中去,利用社会热点来因势利导,做好课程思政更加容易为大学生们接受。为病人解除痛苦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每一名医学生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高尚的医德,提升人文素养,守护人类健康。麻醉,是无痛;麻醉,是安心;麻醉,是保障。在每一台手术背后,都有着麻醉医师的辛勤工作,安全麻醉、学术麻醉、品质麻醉、人文麻醉是麻醉医师不懈的追求,在手术和各种有创检查过程中,麻醉医师将始终陪伴在患者身边,守护生命安全,带来舒适和无痛。结合2022 年“中国麻醉周”的主题“敬畏生命,关注麻醉——无我,手术曾经痛苦难耐;有我,安全无痛得以保障”,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麻醉医生”主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麻醉医生是生命的守护者,大学阶段必须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实践、求真务实;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9]。常态化开展案例剖析,选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医生职业操守、医患关系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厚植“关爱生命、传承博爱、崇尚科学”的从医理念,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人类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10]。组织学生围绕“生活在什么样的国度里才是幸福”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升业务水平,积极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更多力量而努力奋斗。
奉献精神是一种自我牺牲,是为了实现某一事业或理想,不顾个人得失,抛弃自己的个人利益,直至牺牲生命的精神,它正确处理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社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无私的奉献精神。麻醉解剖学是从麻醉学角度研究人体局部配布规律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麻醉学专业学生从事临床实践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而麻醉解剖学教学离不开“大体老师”——遗体捐献者。“大体老师”是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通过奉献自己的躯体让学生学习解剖技能,了解人体构造,拓展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大体老师”把短暂的生命化作永恒的奉献,为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做出最后的贡献[11]。向“大体老师”献花以表达对遗体捐献者的敬重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用心感受遗体捐赠者的无私和伟大。组织学生每次实验前了解遗体捐赠者生前履历以及捐赠遗体的心路历程,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追思,用心感受遗体捐赠者的无私和伟大。严肃实训纪律,要求学生在实验上要严肃认真,保持安静,动作轻柔,操作规范,用实际行动尊重爱护“大体老师”。实验后向“大体老师”三鞠躬致谢,让学生满怀谦恭之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12]。通过这些庄严的仪式,让学生感悟大体老师造福后人、恩泽社会的宝贵精神品质,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诺前行。培养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想得到洗礼,实现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目的[13]。引导学生心怀感恩,对人的生命与尊严、意义与价值进行深刻理解与思考,大力弘扬不求回报和全身心付出的奉献精神,从而实现麻醉解剖学在价值层面的育人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纵观各行各业,每一个项目、每一件事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麻醉医生未来工作的主战场是手术室,任何一台完美的手术从来都不是靠一个医生单打独斗实现的,都离不开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和手术护士等专业人员齐心协力的共同配合。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至关重要。麻醉解剖学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创新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专业学习深度融合,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毕业后更好转变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课前分组并制定解剖轮转表,将实验任务分解成主刀、读讲义和记录等不同角色,学生各司其职,课后汇报解剖操作收获和反思,教师对各组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总结优点长处、指出短板不足,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大局意识,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14]。在学生解剖操作遇到困惑时,教师以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随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树立只有掌握精湛的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专业思想。
新时代的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探索如何在医学专业知识培养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医务工作者至关重要。教研团队根据教学大纲,深入挖掘与各个知识点相关的思政元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意识、文化自信、人文情怀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无痛医院”“舒适医疗”“精准医疗”理念的提出,增强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结合人类认识麻醉与镇痛简史,畅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增强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结合气管插管的应用解剖,谈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结合椎管麻醉的解剖学基础,强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精准医疗的重要性;结合麻醉医生“插管小分队”的特殊贡献,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结合疼痛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和我国学者率先发现脑内存在内源性镇痛结构,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发奋学习,认真钻研,抢占科学制高点;结合血管穿刺、神经阻滞定位解剖,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培育医者精神,规范职业素养。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必然选择。对于医学生而言,掌握精湛的医学技能是能干工作的基础,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职业品德及操守,是干好医疗工作的保证。麻醉解剖学作为麻醉学专业的一门主要的基础课程,其内在的知识点中有很多与思想政治和人文知识相契合,教师要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教育引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逐步培养医务工作者所应当具有的优良思想素质和高尚职业素养。但从目前课程思政的推进来看,还在起步阶段,没有可固定和可套用的模式,高效的思政教育仍处于摸索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和难点问题,而且课程思政建设不能仅靠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的零星结合[15]。推进麻醉解剖学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亟需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同时,在目前思政教育建设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以及考核评价体系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使之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用制度和激励去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更加有效。教师还应清醒的认识到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战略工程,结合专业人才特点,不断拓宽教育思路,使麻醉解剖学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