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冰 李昆 苏红 赵杰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职教20 条)要求从2019 年开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 证书制度,将有利于培养智能化时代所需要的知识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帮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缓解就业矛盾[3]。国家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作为应用型高校,高等继续教育始终坚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在1+X 证书制度的思路下,高等继续教育能够为在职在岗人员提供从事职业相关的职业技能支持服务,在本科层次专业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上更加彰显出独特的优势,在建设1+X 之X 网络课程资源中能够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提升工作能力,在职业竞争中彰显实力。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进一步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为社会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高校的高等继续教育在1+X 证书制度中能够发挥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落实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教学与培训。二是坚持育训结合,高等继续教育本身就包括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已经具备将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的经验,能够有效促进书证融通。三是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理论水平,拓宽知识面,更好指导实践,提升教育质量。四是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学分银行”,促进校企合作,拓宽本科毕业生就业渠道。五是将高校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同步考核、同步安排,考核评价机制更加健全,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更加完善[4]。
职教20 条中指出首次提到了“书证融通”的概念。书证融通是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专业课程有效结合,实现双证的互通衔接,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原有的教育模式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改革与提升[5-6]。
1+X 证书制度将学生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进行综合培养,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提供高素质、高端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7]。在1+X 证书制度里,高等继续教育主要应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根据自身专业和学科优势,选择职业技能种类及等级,确定适合改革的专业。二是全面深入地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将技能培训内容融入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教学内容进行提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师资培训,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师徒”制带教方式。四是组织教师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符合该专业相关职业需求的网络课程群。五是对有需求的各类学历教育学生和社会成员开展专门培训,开展更多以职业技能教学为主的社会培训项目[8]。六是配合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七是做好经费管理和使用。在这些工作中,重点工作就是建设1+X 之X 网络课程资源。
课程实施是学习者学习课程内容的过程。通过课程实施,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经验,是1+X 证书制度下课程改革关键的“最后一公里”,会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最终效果[9]。
研究高等继续教育在建设1+X 之X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1)完善硬件资源。完善视频录制设备及互联网教学平台。(2)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计划(包括理论和实践)。(3)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提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方案和要求,增加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易学性和趣味性。(4)将职业技能课程资源建设向社会推广。
其中,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结合职业技能不同的等级标准,结合岗位需求,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素养目标[10]。重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提高课程资源质量。
(1)坚持问题导向,确立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对社会和市场开展深入调研,了解其对职业教育或应用型本科教育毕业生的核心要求。关注创新产业、区域重点行业,建立以提高毕业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等为目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与职业技能的适应度,达到培养目标和要求。
(2)坚持融合互通,调整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
面向职业发展,以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的建构逻辑,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人文社科类等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构架,可以选择模块化为课程体系的组建方式,优化现有课程体系,逐级递进,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3)坚持特色发展,夯实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要注重课程的应用性和项目化,将课程建设置于真实情境之下,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按照新兴学科的发展思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课程设计。注重课程内容及课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地区、院校、专业特色,根据行业发展动态,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以适应岗位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X”证书制度下实施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其重点在于课程结构重构与改革,以及考核评价标准,同时要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培养目标和要求相结合,实现真正的书证融通。
结合大连医科大学在建设“X”网络课程资源,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1)基于项目和任务设计和规划课程。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岗位的需求,结合初、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的类型,确定各层次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将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训课程,同时在内容上与职业技能等级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使得课程标准符合证书标准。另外,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应加大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国工匠”精神传承等内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2)构建“双师双能型”的师资和技术团队。1+X 证书制度能够让学生通过各项职业技能的学习,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来实现[11]。“1+X 证书制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能够促进教师对所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双师双能型”水平[12]。每项职业技能师资团队牵头人应具备本职业高级职称或执业资格证书,团体成员应在院校相关专业或从事本职业相关工作,并在理论研究或实践技能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授课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还需定期深入行业一线,成为行业前沿理论与最新技术的践行者,并具备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能力和水平,与时俱进,将最新的知识成果予以展现;同时要广泛引进行业领域专家参与到项目团队中来,一同开发并设计课程。
(3)课程资源展现形式要灵活多样。课程资源可以分成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思考讨论、实践模拟等内容,让学员明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提高自学能力。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出该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围绕核心知识点制作视频。每单个资源不宜过长,5~15 min 为宜。展现的形式要兼具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员带着兴趣学。还可以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可以起到督促、指导的作用。
学历教育本身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融合1+X证书制度之后,对实践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很强的市场导向性,学生能够具备理论与实践能够相互转化的能力,思维模式也从固定化向创新化转变[8]。
从师资力量、教学设计、技术配合等方面出发,在设计理念上以适应碎片化、移动学习趋势,建设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各类视频,同时加大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形成了内容科学、体系完整、形式多样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1+X”证书制度要求考核内容要反应特定行业、特定岗位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13]。考核内容根据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和特点,分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与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能力。做到以学历教育为主、职业技能等级考证为辅,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14]。
“1+X 证书”制度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课程建设是“1+X 证书”制度有效实施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好“1+X 证书”中“X”网络课程资源尤其是重中之重。高校继续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师资水平,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优化学习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打造“大国工匠”精神,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继续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增强服务行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转型、产业调整升级以及学习者职业发展、创新能力提升等多样化需求,按照全覆盖、精品化的思路,持续加大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实现“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通道”,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让更多青年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