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单元整体 习得写作方法
——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

2022-12-31 10:20赵英爽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9期
关键词:例文杨梅自然段

文|赵英爽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这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习作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能让学生体会表达的特点。“交流平台”主要对精读课文进行梳理并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初试身手”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试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习作例文”通过旁批和课后习题,让学生了解作者丰富的观察结果,品味细致观察的好处。“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则让学生通过习作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四个板块都是为“习作”这个核心目标服务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单元整体,链接前后内容,凸显习作要素,从而使习作单元的教学价值最大化。

一、用好课文,体悟写法

选入习作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是为“写”服务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写法,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教学过程中应关注课文的结构、层次、词句等,体悟课文是为习作提供帮助的。

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第1题都指向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中走近作者,了解作者观察的内容,并从中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搭船的鸟》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童心和对自然的爱,突出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金色的草地》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下的小男孩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展现了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后练习第2题则是指向表达。《搭船的鸟》引导学生关注第4自然段中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金色的草地》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观察到草地颜色变化的情况和原因,两篇课文都是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结合课文的特点,在教学《搭船的鸟》时,应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找出观察的事物和场景,再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外貌、动作的观察,结合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场景,最后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也是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接着了解作者观察到的草地颜色的变化情况和原因,最后联系实际,体会观察的细致。这两篇课文基本上都是按照状物习作的构思法“交代事物→观察特点→表达感情”进行创作的,在学完两篇课文后,要对这一写作构思法进行归纳,初步搭建写作框架。

这两篇精读课文各具特色,是状物的典范之作。但这两篇课文位于习作单元,教学时要有别于其他单元的阅读教学,课堂上主要是落实写法,向“写”倾斜,而字词教学、理解内容、积累语言等方面就可以相对简略一些。

二、用好例文,学习写法

习作例文是习作单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排在精读课文和习作之间,既是精读课文到习作环节之间的过渡,又是从单一到多元的拓展,发挥着迁移写法的作用,尤其是旁批和课后习题,非常清晰地指出了例文的写作特点。习作例文与学生的习作水平较为接近,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作方法的课程资源。

习作单元编排了《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观察的对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小狗和杨梅。《我家的小狗》中作者经过细致观察,发现了小狗“王子”淘气可爱的特点:学念”狗”字时叫得最欢,能用叫声表示不同意思,喜欢同火车赛跑。课文的旁批提示学生在读这篇例文时要关注小狗的不同表现。结合旁批和课后习题,阅读这篇例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这个旁批是针对第2自然段的内容来写的,仔细阅读这一自然段就会发现作者在写观察到的发现时,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这样就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喜欢叫的模样以及原因。采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后边所举的事例“小狗与火车赛跑”时,可以发现作者对小狗跑不过火车进行了推测,还把自己想到的也写了下来,从而体会到正是作者留心观察了小狗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想到了许多事情,才把小狗的淘气可爱写得栩栩如生。《我爱故乡的杨梅》第1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第2~3自然段写了杨梅树的样子,第4~6自然段写了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的特点,两个旁批分别提示了作者对杨梅外形的变化和味道所作的观察。教学这篇例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借助旁批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然后填写课后习题中的表格,梳理出作者对杨梅的观察所得。通过阅读整篇例文,学生发现作者在具体描写杨梅特点的时候也是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如“杨梅吃得太多,感觉牙齿又酸又软”的原因,就是作者对杨梅特点的分析。学习两篇习作例文以后,学生就知道在描述一个事物的时候,如果适时地加入自己的想法,就能够把观察的对象描述得更加清楚明白。

习作例文不是精读课文,因此对精读课文中已经学过的习作方法就可以略教或不教,而对学生习作时需要掌握的表达方法则应及时予以补充,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导学功能,让学生进一步习得写作之法,提升习作水平。

三、整合板块,运用写法

习作单元的“交流平台”内容注重对本单元的习作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使学生及时消化和吸收,“初试身手”提供一些试写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小试牛刀”,“习作”则是整合各个板块的内容,在学生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练习,呈现学习收获。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先是回顾两篇精读课文中的观察对象,以及作者进行了哪些观察,如《搭船的鸟》中对翠鸟的外貌、动作、下雨天船头场景的观察,《金色的草地》中对草地、蒲公英的变化情况的观察。“初试身手”提供了两则范例,教学时可以把范例中的事物与精读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联系起来,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如第二个范例是对芒果的描写,写了芒果的颜色、表面的光滑和香甜口味,而两篇精读课文都是以“看”为主。通过对比学生受到启发:观察的事物可以是生活中最普通的,观察的时候可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让多种感官齐上阵,把观察的事物描写得更加细致。课堂上,教师出示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后进行小练笔。在学完习作例文以后,把自己的小练笔与《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在写作的时候哪些方面比例文写得好,哪些方面还可以做一些修改。要观察清楚一个事物,肯定要花费一段时间。因此在一开始教习作单元的时候,教师就布置了观察任务:仔细观察一种植物、动物或一处场景。在习作时,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观察了什么事物,有哪些新发现,然后试着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习作的内容可以延续“初试身手”栏目的试写内容,让学生在试写的基础上丰富习作内容,也可以选择其他事物。如有些学生对金鱼做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了解到了金鱼的许多特点,一气呵成,写出了自己对小金鱼的喜爱之情。在讲评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试写片段与最后的习作进行比较,指出提升的地方,让学生体会到进步的快乐,还可以把学生的习作和书上的片段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确改进的方向。

整合习作单元的各个板块后,就能把习作单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通过有重点的教,有选择的学,让学生突破习作难点,消除畏难情绪,从而在习作的起始阶段打好基础。

习作单元都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习作单元的编排目的就在于改变以往普通单元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方式,在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关注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利用这个编排特点,把阅读与写作有机整合,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例文杨梅自然段
满树杨梅红欲然
秋天
杨梅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腊月杨梅红
美丽的秋天
孙来达:梅老大的杨梅不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