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丽燕
在阅读文本时,读者可以依据如情节、插图等文中传达的信息,结合自身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对下文内容进行推测,这就是预测。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预测策略贯串始终,对单元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编排:《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学预测可借助旁批、课后习题来展开。该单元还编排了两篇略读课文《小狗学叫》《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师应鼓励学生边读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再通过交流,对预测策略进行梳理总结。教师可从培养预测兴趣、厘清预测思路、优化预测方法、提升预测能力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预测的方法,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预测是最常用的阅读策略,需要读者在阅读文本时,寻找信息支撑自己的论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预测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提供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有依据的预测。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以课文题目中的“总”“倒不了”“老屋”等词为着眼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推测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老屋的样子,思考老屋倒不了的原因。随着“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题目旁批的出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生活经历,以题目为出发点对文章进行整体思考。在读到小鸡出壳后,老屋说自己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教师又可以组织学生预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并说说这样预测的原因。同时,小组中还可以进行合作讨论:他人的预测,你赞同吗?对文本的挖掘在预测的情境中得以体现,也因为对文本的深入,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交融。又如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教师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只向学生呈现一部分故事内容,为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也为预测情境的创设预留了空间。学生需要联系生活,拓展思维,思考“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有没有其他的用途,还有哪些用途,还会有怎么样有趣的故事发生。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推测故事主题和情节,进而提高了预测的热情和想象力。
“三”这个字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很高,相似的情节往往反复出现三次,出人意料的结局通常在第三次反复时出现。预测单元选择的三篇课文恰恰都运用了反复的结构推动故事的发展。据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的“小猫求宿”与“母鸡求宿”之后,要求学生着重进行两部分内容的比较。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归纳出故事的“反复结构”,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反复的情节特征猜测故事走向,如此有心精妙的课文编排为预测《小狗学叫》《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故事结局做了铺垫。教师可以先引出小猫和老母鸡求助的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有学生说:“在一开始,老屋都说了:‘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还有学生发现,在之前小猫和老母鸡来寻求帮助的时候都会说“等等,老屋!”,并且对于他人的请求,老屋都不会拒绝。小猫、老母鸡得到老屋的帮助后,都对老屋说一声:“谢谢!”针对学生的发现,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小猫和老母鸡向老屋寻求帮助的两部分内容符合反复的情节结构。那么在小蜘蛛出场时,会有怎样的情节发展呢?根据上文情节,可以让学生进行预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分为老屋和蜘蛛两个角色,对后面的故事进行自由编排,并让几组进行表演。在表演后,教师可以顺势对课文第10~17自然段进行讲解,对学生的预测进行验证。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跟自己预测差不多的是哪些情节,没预料到的有哪些情节。探索式地对文本挖掘使基于情节的预测比较准确,学生在合作中,以文本的情节发展为依据预测故事的进展,并用表演的方式展现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进行验证,预测的思路会更清晰、直观,学生也能更加充分地领会到预测的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使阅读更有吸引力。
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奠定体系化的语言基础和层次化的条理分析必不可少,对文章层次线索的把握有利于对预测的阅读策略进行优化。教师在进行预测的方法教学时,要让学生联系原文内容,养成阅读时预测的习惯,进行有依据的情节、内容、观点推测,增强应用预测策略的意识,提升阅读能力。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旁批的预测手段,在原文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预测。这篇课文旁批有七处,开门见山,学生可以以“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为起点,开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猜想。对于文章正文部分,教师可以灵活给出图片、旁批文字等信息,使文章内容更加饱满和完整,文章的来龙去脉更加明晰,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转换角色视角预测老屋的后续行为动态,进而保证学生预测的准确性和方向性。与此同时,在应用旁批方法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发现预测也要基于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的教学中,以边读边想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再合适不过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并根据胡萝卜先生的以往经历,预测后续的故事发展。如有一位学生就以自身的阅读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做出了“鸟太太”会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做晾衣绳的猜想,不仅符合故事发展的逻辑,放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合理,有效预测的目标由此顺利达成。可见,层次化的条理分析,有助于学生以多角度、多元化的视角对后续的发展动态进行探索,并开展创造性的预测活动,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预测策略这种重要的阅读策略具有普适性,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应该将触角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将之充分运用于课外阅读中,以提升学生预测的能力,拓宽阅读的边界。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后的课后练习就要求学生“读读下面这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针对题目要求,教师不仅可以向学生推荐几本阅读的书目,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一本书时运用扣题目、看封面、梳理线索、融入经验等课堂上学习的预测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调整阅读预测方法,才能收获好的阅读体验。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预测策略应用在课外阅读中,相应地布置任务,如:“这里的插图,你怎么想?”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边读边进行预测时,时刻记下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推测。“纸张上的文字已经结束了,但是故事还没有结束。请问你可以续写结尾吗?发挥想象力,尝试着写下你续编的独特版本。”教师只有明确阅读任务,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和进行头脑风暴,并将预测策略一以贯之。遇到文本比较复杂和陌生的情况,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同桌或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一位学生读故事,选择性地在文章中稍作停顿,制造悬念,让同小组成员大胆想象接下来主人公会说什么,会发生什么,并说一说依据。然后继续阅读,对自己的预测与作者的故事是否相符进行对比,学生的预测能力会不断提高。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够时刻自觉应用预测的阅读策略,让预测拓展学生的阅读边界。
预测策略是一种阅读方法,重探究,对于学生自主阅读、深度思考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然而阅读策略并非一朝一夕能习得的,也需要不断地练习与运用。教师要对编者的意图深刻领会,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预测的阅读技巧,并鼓励他们在实际阅读中尝试运用预测策略,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