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2022-12-31 10:04黄丽雯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高创新能力评估

黄丽雯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黄丽雯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高”建设中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要求,甚至可能会对人才培养造成负面的影响。对此,拟结合“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探讨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特别是质量评估体系构建,从而为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双高建设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高职院校创新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于国民经济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十四五”规划更是将“坚持创新”列为未来五年、十二项重要领域工作的首位。党和国家对于创新的重视业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切实肩负起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越来越优秀的创新人才,助力我国创新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质量评估体系的科学构建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准确定位和合理培养,更有助于形成创新发展的整体氛围,推动人才培养事业的良性发展。

一、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一)扎实的知识储备是创新人才的素质基础

创新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或者更广、更深的层面进行探索的过程。因此,“双高”建设创新人才必须要具备基础的知识学习和储备能力,能够或者已经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前人观点,并且能够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从而激发创新的灵感[1]。

传统观念中,创新人才通常都是专业型人才而非复合型人才,对于核心领域应当拥有更深的见地和更广的知识量。但现实维度下,“双高”建设创新人才应具备“一专多能型”素养,也就是说,创新人才既要深入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适当涉猎关联专业的相关知识,做到“既博又专”,从而形成知识之间的有效碰撞,不断延伸创新的触角。

(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创新人才的性格保障

对于创新人才来说,知识储备只是其创新能力的基础,其对待科学的态度以及相应的性格特征才是推动创新的重要保障。通常情况下,性格懦弱或者具有惰性的人,无论其知识储备多么丰富,都不愿意接触新事物、新思维、新理念,只肯在前人的研究下从事具体的实践工作[2]。只有自由开放的思想,才能够帮助人才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其不断尝试突破传统认知的局限,从而实现创新发展。当然,自由的态度并不是随心所欲,而应当在科学的领域内进行严谨合理的探究,以追求科学的精神来指引创新探索,从而保证创新人才始终处在正途上。

(三)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创新人才的根本要求

具有基础的知识储备和适宜的性格特征,是创新人才的客观保障,但创新人才最核心的素质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区别于其他人才的重要特点。只有将创新思维运用到具体的创新和创造实践,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开拓,创新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如果人才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那么无论他学习和掌握了多么丰富的知识,具备如何适宜创新的性格特征,都难以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因此,高等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时,必须要将创新技能培养与创新思维塑造同步推进,指导学生掌握创新的技能,使其能够采取具体的实践操作活动来践行自己的创新理念或观点,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创新人才。

二、传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人才培养指标重知识储备、轻创新能力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和评价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唯成绩论”的片面思维,将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储备情况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质量评估。即使少数高等院校尝试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在人才培养指标中增加论文撰写、社会实践、日常表现等项目,并不断提升新增项目的评估比重,但新增项目均没有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给予必要的重视,考察的内容仍然局限于学生对于已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这种片面的质量评估方式不仅埋没了创新人才,同时也对以后的人才发展方向形成误导,造成创新人才越来越少、创新能力越来越差的不利局面。

(二)传统人才培养指标的创新能力评价过于主观

随着国家对于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的日益重视,高等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也越来越重视,但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方式特别是质量评估时却存在着诸多困境。尤其是创新能力评估缺乏可量化的数据进行支撑,往往依赖于学校或者教师的主观评价,这种定性评估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评估方主观认知甚至好恶情感的影响,在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方面缺乏客观性和权威性,容易形成任人唯亲的局面[3]。此外,传统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体系往往比较全面,而对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来说往往只有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存在着明显的“偏科”现象,导致学生的最终评价往往较低。

(三)传统人才培养指标的评价模式陈旧单一

受到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影响,高等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时往往将学生的在校表现作为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而对于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情况特别是社会实践情况则不够重视,导致质量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存在偏差。特别是在毕业前安排学生实习时,学校和教师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听从实习单位安排,而没有与实习单位沟通如何进行创新能力评价。实践中,多数实习单位只是简单地从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方面进行肤浅的评价,而很少关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出的创新建议或者展现的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体系构建

(一)“双高”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基本原则

构建“双高”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首先必须要明确四项基本原则,即是科学、合理、可行、多元。科学性原则是指创新人才质量评估必须要符合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加科学地进行人才培养;合理性原则是指创新人才质量评估的标准应当符合客观实际,尤其要针对不同的人才制定相适应的质量评估指标,确保评估方式因人而异、公平合理;可行性原则是指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能够为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机构所用,从而实现创新人才质量评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多元性原则是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标准和结论不能绝对化、单一化,而要从人才的各方面优缺点进行综合评估,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全方位地反映出人才的真实水平,避免人才培养的僵化。

在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基本原则不仅是体系构建的总领,对于具体的人才培养举措和质量评估活动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还是创新人才发掘和培养的导向,有助于避免评估机构不合理造成优秀人才的埋没。在具体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过程中,高等院校必须要从制度上着手,制定符合本校人才实际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质量评估方案,将四项基本原则融入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每一个环节,使创新人才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向高质量的创新人才看齐,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创新特长,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责任主体

传统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主体,通常都是以政府作为单一主体,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等方式予以明确标准、设置方式、得出结论,这种单一主体的评价方式容易受到评价方思维和理念的限制,难以保障质量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因此,新时代在“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应当探索构建多元化评估主体,将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用人单位等都纳入到质量评估责任主体范围,通过指导性评估、过程性评估、结果性评估等方式,全面客观地进行创新人才质量评估。其中,政府应当发挥指导性评估主体的作用,对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激励等活动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把握,管控好创新人才培养与使用的大方向,从而对学校和用人单位形成政策导向性支持和制约,引导全社会形成创新发展的和谐氛围。学校和教师应当发挥过程性评估主体的作用,并适当引入学生自身以及其他学生的辅助评估,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人才在求学培养期间的表现和能力,避免一次性终局评估可能带来的评估偏差。

此外,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将学校、教师和学生纳入到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当中,也有助于上述主体更加清晰地认识创新的意义、价值和评价方式,从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找准目标、把好方向,也能够反映出学校和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避免优秀的、有潜质的创新人才在错误的培养下平庸化。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应当发挥好结果性评估主体的作用,使学校的教学培养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单位的人才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校培养出更“接地气”的创新人才,从而形成人才培养与运用的闭环。

(三)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

在“双高”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式,对人才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遴选出真正优秀的创新人才,同时也可以为创新人才培养举措提供改良的建议。通常情况下,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指标项目可以划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品格、知识、能力、性格和素质。

其中,品格是根本,是对于人才道德素养和职业素质的综合评价,是创新人才乃至一切人才质量评估的根本和底线;知识是基础,是人才对于专业知识、社会常识以及其他知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情况,是创新的前置条件,只有具备广博知识的人才,才有可能在现有的技术、理念上进一步创新和拓展;能力是关键,包括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是评价人才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潜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创新素质的关键保障;性格是潜质,是创新精神、冒险精神、严谨精神培养的基础,能否在创新过程中发散思维、刻苦钻研、迎难而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是否具有创新的潜能和培养的价值;素质是核心,既包括健康的身体素质,也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包括想象力、反应力、判断力、辨别力、决断力等各项素质,是人才发挥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上述五项指标项目,是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相互之间既有区别,也有关联,各有侧重,共同构成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

(四)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策略路径构建

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就是由质量评估的主体,在基本原则的引领下,综合运用各种质量评估的方式方法,将评估指标项目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分值和定性的评价结论,从而形成人才质量评估的最终结论,为人才的遴选及进一步培养提供决策参考[4]。由于创新人才的特殊性,质量评估一般宜采取定量评估为基础、定性评价为参考的综合评估策略。

首先,在“双高建设”背景下评价主体应当结合五项指标项目进行相应的评估测试,根据人才的回应情况进行逐项评分,最终得出品格、知识、能力、性格和素质五项分值;其次,根据五项分值情况,结合相关项目所需创新人才的具体要求,为各项目分别设定一个底线分值。例如,科技创新方面的人才评估,应当适当提高素质方面的底线分值,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立于世界先进行列;经济创新方面的人才评估,应当适当提高品格方面的底线分值,以抵制“利己主义”等负面思想的影响。对超出底线分值的人才进行进一步定性评估,而部分或者全部项目未达底线分值的被评价者,将继续进行培养,并根据评估结果适当调整培养方式;再次,由评估主体根据人才的日常行为表现、创新成果业绩等,对其创新能力和潜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必要时可以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从而发现该学生可能存在的潜在创新素质,最大程度地发掘创新人才[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是人才培养的方向,也是时代潮流前进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主体,必须要将创新纳入到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估的体系当中,统筹政府、社会、学生等各方的创新需求,注重人才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措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主客观评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

[1]周士元.新时代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研究[J].知识经济,2020(15):125+127.

[2]陈小英,曾芊,陈天赐.广州体育学院大型赛事服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06):36-39+49.

[3]屈海群.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8(11):95-99.

[4]朱红.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新范式——学生发展理论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9):50-54.

[5]智瑾,田小传,黄贤.建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模式途径的中外比较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01):118-121.

The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Construction"

HUANG Li-hua

(Shangq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ngqiu 476000,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nati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alent trai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High Schools".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cannot meet the quality evaluation requirements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and may even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alent training.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intends to combine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Construction" to discuss the strategies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in the new era, 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so a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and enhancing the level of talent training.

double high construc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assessment

G710

A

1008—6129(2022)04—0041—04

2022—05—28

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英语世界明清戏曲的译介与研究”,项目编号:2018-ZDJH-047。

黄丽雯(1982—),女,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双高创新能力评估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数说高教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