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茧房”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2-12-31 10:04刘津阳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信息茧房茧房思政

刘津阳

“信息茧房”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刘津阳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

“信息茧房”是指互联网平台通过标记用户检索、浏览的信息内容,为用户制定独特的信息场域,加之算法技术赋能,平台将大量同质化内容推送至用户的浏览界面,此种现象导致愈来愈多的大学生陷入由技术和自身编织的“信息茧房”之中,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想破解此种现象带来的负面效应,应发挥高校、教师、大学生三方合力,促进负面效应的良性转化。

“信息茧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信息茧房”的形成,用户利用网络便捷的同时极易将自身限制在封闭狭窄的信息场域之中。大学生生活在由国家和社会保护的大学校园,这种环境加速了“信息茧房”负效应的呈现。破解“信息茧房”为大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高校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社会各成员的职责所在,要推动多方合力将大学生培养成能正确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科学研究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信息茧房”的提出与思考

“信息茧房”的概念界定具有可追溯的历史渊源,在不同国家及学者的研究中逐渐走向学界视野。要想深入把握这一现象的生成机理,需从其概念、成因及特征着手探寻,在理论基底的层面赋予其全面客观的解释。

(一)概念解读

“信息茧房”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型社会现象,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用户长时间、大量浏览相同和类似的界面会被大数据识别并分别记录,待用户再次搜索时,互联网平台便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通过算法技术大量同质化地推送。长此以往,此范围之外的全面而真实的数据会被平台自动隔绝,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范围愈来愈局限。“信息茧房”的概念在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所著《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信息和使自己愉悦的通信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样的‘信息茧房’之中[1]。”这个概念使用了比拟的手法,将信息比作由茧织成的逐渐封闭的环境,人们置于此空间中,使知识获取愈来愈密闭和狭小。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科技发展进程中的“互联网土著”,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不断受到信息科技的影响,每一位新时代大学生都充分享受着互联网科技的便捷。移动智能终端出现后,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在基站的帮助下拥有了鲜活生命,随时随地通过搜索和浏览获取即时信息。为此,“信息茧房”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愈发凸显。

(二)成因解码

“信息茧房”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使每一位网络原住民都感受到了信息获取的便捷与迅速,足不出户便可全网搜索即时的信息和答案;另一方面,平台根据用户独特的选择和品味,主动迎合其喜好和需求,大量为其推送和传播同类型信息,“信息茧房”便由此产生。

1.科技发展为“茧房”赋能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阅读媒介的纸质版限制,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互联网用户借助检索工具在海量的信息源中搜索其所需内容,平台利用算法技术的加持,将每一位用户视作一个基点,在此基点散发出的信息类型和范围得到了技术的精准识别和归类,为用户建立起独一无二的微信息库。有学者认为:“个性化推荐是网络媒体采用的一种新型技术,根据用户历史行为数据,通过数据挖掘算法分析用户信息使用习惯、兴趣偏好和用户心理,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过滤并推荐给用户[2]。”久而久之,同质化的内容会形成固定的空间范围,通过网络推送至用户搜索、浏览的界面,故形成“茧房”似的信息领域。

2.用户选择为“茧房”续航

用户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借助主观意识指导实践进行信息检索,检索的内容是用户思想层面的现实反映。“受众在选择信息时通常带有主观能动性,倾向于接触一些与自身意愿相似度和匹配度较高的信息,避免接触与自身意愿相左或不相干的信息[3]。”由此可知,在检索过程中,用户浏览、标记的信息内容通常是与自身年龄、性别与职业相匹配的,甚至手动过滤不感兴趣、不相关的信息。长此以往,用户接触的信息范围愈来愈小,接触的信息领域愈来愈固化。此种现象仿佛用户将自身“圈地自封”,自动或手动隔绝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思想碰撞,完全沉浸在自己编织的信息化“茧房”中。

(三)特征解析

“信息茧房”的形成发展具有鲜明的外向特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信息爆炸,海量的信息每日穿梭于平台和用户之间,个人的信息承载力严重超负荷运行。在此情形下,信息表现出获取碎片化和空间封闭性的特征。

1.信息获取碎片化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信息量爆炸式席卷全球,个人信息获取量的有限性规定了用户不可能将海量的信息全部内化吸收。在此基础上,“个性化推荐”“猜你喜欢”等概念和方式的诞生足以使用户轻松自由地获取到自己所需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便捷地消化知识、解决问题。由此带来的后果即是大量信息同质化、信息内容“换汤不换药”、重视形式而忽略内容创新,长此以往获取的内容范围愈来愈狭窄,以至于用户在互联网平台关注的社会事件常常“只知来龙不知去脉”。信息内容的不完整性甚至虚假性对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储备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潜在威胁,“知识的碎片化导致思维的碎片化,思维的碎片化是知识碎片化的投射[4]。”对于大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碎片化,极易导致大学生沉陷在自身片面的信息世界中,自动或手动过滤其他客观全面的内容,丧失理性和全面客观的思考能力,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会产生极大负效应。

2.信息空间封闭性

空间封闭性是“信息茧房”现象的又一重要特征,其含义可释为用户在获取信息时将自身局限在封闭的空间内,无限次消化和重复已知内容,而隔绝自己关注领域外的一切其他信息。“对于信息茧房而言,可以理解为人们关注的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固有的那部分,而其他不同的内容和观点等无法进入到自己的关注领域[5]。”在用户自行编织的“茧房”内,人们拥有稳定、舒适的空间体验感,技术的壁垒以及个人的抗拒使用户自身永久处于“舒适圈”,易形成当代与世隔绝的“新世外桃源”。以国内自媒体平台抖音短视频的使用为例,大多数用户都会产生“越看什么、越推送什么”的体验感,并且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的不同,同一平台同一时间推送的内容可天壤之别,也可毫不相关。由于大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相比于社会环境更加安全封闭,“信息茧房”现象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新的挑战。

二、“信息茧房”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信息茧房”作为新的社会现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弊大于利,并且形成了新的挑战。信息固化和思维受限的高校大学生,可能会挑战高校教学成果评价模式、冲击教师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弱化自身客观理性思考能力。

(一)挑战高校教学成果评价模式

当今高校的教学成果评价模式仍以“教学评议”为主要方式,根据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师生互动情况进行民主评议。为了得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以及提高学生“抬头率”,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主动迎合学生的喜好偏好,此种现象也是“信息茧房”的另一表现形式。例如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娱乐话题、情感话题,短时间内可提高“吃瓜”大学生的“抬头率”,但并不是长久之策。由于教师队伍中成员的年龄、性格以及关注的专业领域具有不同特点,对于不愿以“迎合”方式授课的任课教师来讲,其受学生喜爱程度会大打折扣,因此,高校教学成果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有待进一步商榷。

(二)冲击教师传统思政教育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手段,而思政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中之重的“教书育人”的角色。“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本身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稳定性的内核,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6]。”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壮大思政教师队伍、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提高思政教学成果。“信息茧房”具有信息获取碎片化和信息空间封闭性的特点,互联网平台掀起的舆论风潮真假参半,“网络谣言”由此盛行,加之算法技术的影响,用户接触看似主动实则被动,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待考量。这对于高校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政教育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弱化学生客观理性思考能力

“信息茧房”的产生,将用户自身囚禁在愈来愈狭窄的信息领域之中,高校大学生通过平台自动或自己手动过滤与自己观点看法相异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维的创造性、发散性和批判性,甚至会产生与客观事实相违背的思想观点。有学者认为:“平台的页面设计、内容安排模式等,会影响到用户的信息消费中的选择,甚至会将某些行为固化为人们的习惯[7]。”因此,不断接受同质化的信息对于大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弊大于利,尤其容易产生固化思维,使人无法客观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思维受限也是高校大学生“惰性”的主要表现。在信息检索与浏览中,用户更倾向于点击平台主动推送的信息内容,而缺乏对内容真实性和全面性的思考,长此以往,“茧房”的形成会限制大学生的视野发展,削弱其客观理性的思考能力。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破茧”之策

破除“信息茧房”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需要三方力量的综合发力。首先,高校应勇挑重担,构建“多元评价法”的教学成果评价模式;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弘扬;最后,学生应提高信息鉴别力和理性思考能力,站在客观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高校采取多元评价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8]。”大学担当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为避免大学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提高教学评价,从而忽视课堂内容的全面性和客观性,高校应创新教学成果评价模式,采取“多元评价法”,打破传统局限的内部评议,使教学成果走出学院、走向学校,促进高校思政课堂的内容在正确的基础上追求全面和创新。

(二)教师加强正确理念引导

大学思政教师担任教书育人的核心使命,通过大学思政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9]。”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国内外形势仍十分严峻,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弘扬,引导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储备、提高客观思考能力,敢于对虚假信息和片面信息进行打击举报。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的运用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网络上纷繁复杂的言论在真实性和全面性方面存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在教学过程中坚定政治性的教学原则,破除封闭狭隘的“茧房”效应,把好“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关。

(三)学生强化理性思考能力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身处国家和社会保护下的大学校园,大学生应主动提高自身信息鉴别力,对互联网平台推送的信息内容始终持有批判性思维,做到“知来龙、知去脉”,全面深刻把握正确的知识体系,做到为我所用。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0]!”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身肩民族复兴的历史众望,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应做到理智沉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增强政治性修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进行独立自主的批判性思考。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新时代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有力彰显,鉴于网络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双刃剑”的突出特点,如何将高校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负效应进行良性转化,需要国家、社会、高校等组织成员的多方协作。在正确认识“信息茧房”的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引导学生破解“信息茧房”带来的不利影响,健康使用互联网进行科研工作。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应强化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是非鉴别能力,做到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独当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1](美)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任秋菊,赵昕,韩毅.用户视角下信息茧房的成因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01):120-127.

[3]张敏,王朋娇,孟祥宇.智能时代大学生如何破解“信息茧房”——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01):19-25.

[4]汤广全.“信息茧房”视阈下大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塑造[J].当代青年研究,2018(02):52-58.

[5]岳金霞,李佳.“信息茧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途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01):79-82+88.

[6]林聪,宋友文.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四维理解视域[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3):28-33.

[7]彭兰.导致信息茧房的多重因素及“破茧”路径[J].新闻界,2020(01):30-38+73.

[8]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02).

[9]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02).

[10]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21-07-04(001)

.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Cocoon Room"

LIU Jin-yang

(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Information cocoon room" refers to that the Internet platform formulates a unique information field for users by marking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retrieved and browsed by users. Combined with the empowerment of algorithm technology, the platform pushes a large number of homogeneous contents to the user's browsing interface. This phenomenon leads to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falling into the "information cocoon room" woven by technology and themselve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is phenomenon poses a severe challenge to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deeply analyzing its basic concepts,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solv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is phenomenon, universit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jointly endeavor to promote the benign transformation of negative effects.

information cocoon room;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008—6129(2022)04—0033—04

2022—07—18

北京邮电大学2021年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生成机理及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21-YC-A343。

刘津阳(1997—),女,河南新乡人,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信息茧房茧房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时代大学生“信息茧房”效应干预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产需变化刍议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