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爱鹏,柳国强,魏 伟,徐建平
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的理路探究
岳爱鹏,柳国强,魏 伟,徐建平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邢台 054035)
创建党建品牌是高校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创新党建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存在品牌意识尚显淡薄、品牌机制尚不完善、品牌效应尚需扩大、品牌内涵尚待深化等现实困境,应从四个方面加强高校党建品牌的培育和创建:加强顶层设计,实现科学性;做好品牌塑造,突出标识性;抓实过程培育,提升价值性;注重宣传推广,强化持久性。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作出精辟论述:“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这是高校党建工作重要地位的集中体现。党建品牌创建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厘清高校党建品牌内涵、分析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的价值与困境,以探寻问题解决的科学路径,扩大高校党建工作影响力。
“品牌”一词的英文拼写为Brand,出自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Brandr,意为“烧灼”,原指生产者燃烧印章烙到产品上,现广泛应用于经济学、营销学领域。《牛津大辞典》中将其解释为“用来证明所有权,作为质量的标志或其他用途”,即用以区别和证明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理论界对于“品牌”的定义有多种,且有广义、狭义之分。较为普遍且权威的观点,将品牌的内涵总结为: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可以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图案或是以上要素的组合,是一种能够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和评价,它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价值理念、一种信任程度,是品质优异的核心表现。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是引用经济学、营销学中的品牌理论,从高校党建工作的具体实际出发,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核心,以促进事业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运用产品设计、核心价值、规划定位、宣传推广等品牌塑造策略,探索体现时代性、富于创新性、符合规律性的党建工作新机制、新模式、新方法,以期全面提升党建水平,并起到深远持久的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的工作理念或标识[1]。高校党建品牌,是一所高校基于自身党建工作的先进理念、优良传统和特色做法,在工作实践中长期坚持并逐步积累而形成的,符合时代特征,能够对本校的事业发展起到强劲的引领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师生认同感、是一所学校党建工作的内部质量与外在特征的综合体现。
在党对教育工作领导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运用品牌思维开展党建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并进行深化创新,打造富有自身特色和内在价值的党建品牌,并使之成为学校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对于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等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建工作品牌化将学校党建工作的要求和目标变得更加具象,以党建工作为圆心,擘画出学校事业发展的同心圆,使学校每一位师生党员更加明晰自身的奋斗目标。以党建品牌创建为靶向,吹响努力奋进的“冲锋号”,能够激发出广大党员的创造性,凝聚起更大的战斗力,引导师生将个人的智慧与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提振士气、同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展示党员的高尚精神风貌和先锋模范作用[2]。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中的基础,是党的教育方针得以贯彻落实的桥头堡,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建品牌的创建过程就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通过品牌创建工作,高校基层党支部能够号召和激励所辖党员积极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营造创新争优的氛围,强化集体至上的意识,为了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作热情、扩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从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建品牌的创建是不断拓展和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与方法的过程,在思考和探索具有鲜明特点的党建品牌的实践中,能够有效激发广大党员与基层组织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宽思路、改进方法,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手段解决制约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突出矛盾,为学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其与时俱进,更加符合时代规律。同时,通过品牌创建可以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激发高校党务工作者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工作的获得感及荣誉感,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将党建对学校其他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从而巩固并凸显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建品牌创建与学校事业发展相结合,能够在党建品牌创建过程中为各单位指明努力方向、确立奋斗目标、突出工作重点。通过树立品牌理念,可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促使全体教职员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梳理组织机制,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提升科学化水平,为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好组织与人力准备,进而有力促进学校事业内涵发展。
通过梳理现阶段高校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发现,在品牌意识的树立、品牌内涵的挖掘、品牌机制的建设等问题上存在一些通病,成为制约高校党建品牌塑造的潜在因素。
从哲学角度讲,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具有能动性和目的性,对于事物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因此,一项工作的开展会取得何种成果,首先受制于人们对于此项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亦是如此。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仍然未能引起普遍的认同和重视,对于党建品牌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到位、概念不清晰、定位不准确,不能科学把握党建重点,对于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品牌意识不强。此外,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党务工作者普遍乐于守成,存在着“重常规工作,轻品牌建设”的现象,工作重心放在了处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对于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党建品牌创建等工作在思想上较为“保守”。
品牌的塑造需要科学合理的系统规划和持之以恒的长期实践,这就要有健全完善的长效机制作为保证,非此不能成型。但在实际的创建过程中,众多高校并未形成切实有效的品牌机制。一是缺乏顶层设计。部分高校对于品牌建设没有做出长期的规划,对品牌定位不够清晰,立意和设计不够深远,多是将品牌创建工作当作是临时性的政治任务,或是谋求从日常工作提炼出亮点和特色[3]。二是缺乏制度保障。部分高校未将党建品牌创建纳入制度建设体系当中,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支撑和政策导向,缺乏常抓不懈的持久力,且难以广泛调动各类资源用以助力品牌建设,致使一些品牌只是昙花一现。三是缺乏考核激励。部分学校在布置党建任务和品牌创建工作上,缺乏相应的指导、管理、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很难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队伍中形成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难以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导致党建品牌创建效果不佳。
党建工作品牌建设首先要有清晰的定位,其精神内涵和发展战略的确定是品牌化建设的第一步,而内涵的塑造和挖掘更是品牌竞争力的核心支撑。通观目前国内高校党建品牌化建设项目,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偏少,多数项目建设质量较低,存在“重口号,轻内涵”等现象,形式上精彩纷呈、包装华丽,内容上华而不实、空有其表[4]。此外,一些高校在党建品牌建设上互相模仿,结合本校的学科特色和工作实际不够,缺乏凝练提高,品牌成果同质化严重。还有些学校舍本逐末,在党建品牌创建过程中过于追求新颖、标新立异,对实际工作促进作用不大,丢掉了党建品牌创建的初衷。
品牌效应即认同效应,党建品牌创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获得师生的认同,并在业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从目前高校党建品牌的影响力来看,效果不佳。一方面品牌价值不高。当前部分高校在党建品牌创建过程中由于立意不明、标识不清、内涵不深、实效不强等种种原因,导致所构建的党建品牌成果质量低劣,未能发挥党建品牌的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宣传推介不力。一些高校在宣传本校的党建品牌成果上局限于学术论文、会议论坛、海报、广播、网站等方式,缺少对直播、短视频等新形式自媒体的运用,宣传途径和载体较为单调,宣传范围有限,效果欠佳。此外,高校未考虑不同受众人群的客观差异,例如教工与学生的需求差异、党员与群众的角色差异,在推广上未针对各类群体的特殊性分层分类制定不同的方案,导致宣传效果不能完全发挥。
品牌创建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历经创设、培育、优化、推广、升级等一系列步骤。高校党建品牌的创建也必须遵循这一建设规律,在充分考虑高校这一主体的特殊性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探索党建品牌构建的合理路径。
品牌构建过程的第一环就是品牌理念的定位和品牌目标的规划,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关系到品牌创建的成败。高校党委在构建党建品牌的过程中,必须以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理念整体策划和设计,保证党建品牌的科学性。首先要坚守政治属性。党建工作的根本属性即政治性,党建品牌的创建目的就是要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助推学校事业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此在立场、方向、原则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政治上的正确是首要前提[5]。其次要围绕事业发展。发展是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党建品牌的创建要围绕学校的长远发展来开展、来推进。高校党委要运筹帷幄,整体部署,以品牌创建为抓手,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进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品牌竞争力。最后要合理规划目标。清晰明确的目标定位是品牌创建的关键所在,高校要在详细分析学校党建工作的资源、环境、优势与不足等各类条件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明晰党建品牌的发展定位和创建目标,进而理清思路、确立主题、制定方案、整合资源、有序推进,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成效。
特色是某一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的独特风格或形式。于品牌而言,它是品牌的生命力,是提高自身识别度的关键所在。高校在党建品牌创建过程中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契合点,在遵循高校党建共性规律基础上,突出差异性、特殊性和标识性,彰显本校党建工作的亮点。一方面要突出本校特色。高校要善于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提炼升华,结合自身发展的专长和特色,依据现有资源做好整合优化,比如结合本校在思政教育、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校园文化等方面已取得的工作成绩,精确凝练其中的党建做法,用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概述,形成饱含新意、特色凸显、内涵丰富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要丰富创新元素。只有独树一帜的品牌成果才能实现党建工作的影响力,高校在创建党建品牌过程中必须要敢于打破惯性、敢于挑战传统,强化创新意识、运用创新思维,针对党建工作中的不同内容和方向,以新方法、新思路和新措施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规律,形成独有模式,打造品牌亮点,突出标识性。
品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长期积淀、反复雕琢,才能形成精品,经受住时间的检验。因此,优秀的党建品牌必须要将培树过程中每个环节做精做细,才能提升品牌效益和价值。一是要严把建设标准。高校党委要从严把控党建品牌的创建标准,以“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把好品牌选树的入口关,以“宁缺毋滥”的态度把好品牌建设的质量关。制定详细科学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建设内容、预期目标、完成时限、人员安排、资金配备等,使得整个建设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要加强督导推进。学校党委要把党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制定详细程序,加强指导和协调,充分调动学校各类资源,加大对党建品牌创建支持力度,及时处理和解决各类突发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扎实、深入、有序的推进,并带动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党建品牌的价值目标。三是要完善保障机制。要着力党建品牌创建的制度建设,制定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还要制定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方式,对品牌建设的过程及成效进行督导检查,奖优罚劣,确保品牌质量,实现价值性。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力的宣传推广对品牌效应的形成极其重要,是品牌快速树立形象并产生实效的保障。高校党委在党建品牌创建过程中,除了要高质量完成品牌建设内容,还要建立完善高效的宣传推介机制。第一要提高认识。高校要充分认识宣传推广对党建品牌创建的重要意义,只有将品牌形象“广而告之”,才能将党建工作的成绩与特色“昭告天下”,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真正形成品牌效应。第二要互动开放。品牌创建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内向封闭活动,要加强对外的交流与对话,将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成果开放展示,与其他高校、其他行业互相借鉴学习,并要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品牌推介工作,扩大宣传力量。第三要拓宽媒介。要多元化运用各类宣传媒介,除广播、报纸、电视、网站等传统载体,还要加强自媒体、全媒体的运用,以师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延伸党建品牌的宣传“触角”,扩宽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此外,宣传推广过程中还要注意效果反馈,定期分析总结,形成“建设—推广—反馈—优化”的长效机制,强化品牌的示范效应。
[1]王晓兵,王志红.高校党建工作的效能提升及品牌创建实践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8(06):22-25.
[2]郭灼.校园文化视阈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5):31-33.
[3]方凤玲,黄绍华,毛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实践理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38-40.
[4]孙阳.近年来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的研究综述[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06):96-98+111.
[5]何洪武,徐瑞雪.高校党建品牌构建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03):67-69.
The Research on the Rational Way of Brand Establishment of Par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E Ai-peng,LIU Guo-qiang,WEI Wei,XU Jian-ping
(Hebe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Xingtai, Hebei 054035,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y building bran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arty building and innovat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Party building brand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som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weak brand awareness, imperfect brand mechanism, expanded brand effect and deepened brand connotation.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and realize scientific nature, build brand well, highlight the identity, grasp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on, enhance the value, 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and creation of party building bran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our aspects of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and persiste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y building; brand creation
G711
A
1008—6129(2022)04—0061—04
2022—06—07
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品牌理念融入河北省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课题编号:20210301088;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课题——“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XDJ2022B456;2022年度邢台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职业本科院校‘大党建’工作格局构建路径研究”,课题编号:XTSKFZ2022160。
岳爱鹏(1991—),河北邢台人,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