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 莉
语文园地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是教材新增设的一个栏目,意在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计划,引导学生爱上阅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产生了疑惑:“和大人一起读”究竟应该怎么读?
“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的学习主体是学生,但“大人”也不可忽视,可以是家中长辈,也可以是年龄大的同辈,当然也包括老师,他们是学习的陪伴者和氛围的缔造者。大人的牵引和陪伴能帮助学生逐渐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走向阅读,并能够自主完成阅读任务。这个过程教师需要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但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识字能力。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春节童谣》时,对识字量还不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时教师的阅读示范就是最直观形象的阅读指导。教师范读之后,请学生自由拼读练习,直至基本掌握。紧接着推出拍手读、合作读、对对子读等方式,在营造阅读氛围的同时读出趣味。教学时,学生尤其喜欢上台合作朗读,不少学生在多次练习中熟读成诵了。
“和大人一起读”是对课堂阅读的延伸,是对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再巩固。因此,大人的引导不能只停留在反复朗读层面上,而要去适当关注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解决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再和大人讨论、解决,这种过程带来的满足感极具吸引力。
《春节童谣》讲了老北京地区临近春节的风俗习惯,其中“糖瓜粘”“宰公鸡”“磨豆腐”等词汇对于南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图像、音乐以及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解答疑惑,如播放《舌尖上的中国》中制作糖瓜粘的片段,或是出示石磨的图片配合讲解使用方法,这样一来不仅带给了学生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还使他们对“年文化”产生更加全面且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他们心中植入民族文化的烙印。
创造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赋。《春节童谣》内容富有童趣,句式相似,非常具有韵律感,这种反复的结构给了学生模仿的范本和创作的空间。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过春节中印象深刻的画面,也可以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一讲家乡的习俗,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进行再创造。实践证明,部分学生是可以创作出非常精彩的作品的,这种创作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第一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有限,教学时要适当向外扩展。学生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很难知道其他地方的春节习俗。这时借助微课视频,播放其他春节童谣和神话传说,这种极具生动性和互动性的现代教育形式,将教学的时效性有效延长,为学生打开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倡导让学生在实践性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春节童谣》被编排在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教学时往往已临近春节,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寒假里体验打年糕、接财神、包饺子等活动,或者搜集一两则春节的传说故事,自己试着讲一讲,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原本陌生的书本内容在丰富的活动中变成了立体可触的生活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自然而然就实现了主动学习。
“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篇目简单但不单薄,经过教学实践探索,大人的牵引和陪伴,一方面营造了和谐的阅读氛围,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有了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