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2-12-31 09:2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育人

王 敏

(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不断完善中优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亲和力,使学生的期待与成长发展需求得以实现,其他的课同样需要认真对待,从而让各门功课同思想政治共同发展,相互作用”。同时,2020年6月5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现阶段,在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促进“课程思政”的形势下,思政课程与体育课程的有效结合,能够使体育课程当中充满思政教育色彩,从而让体育课程也能将价值观引导于知识、技能习得和能力提升之中,并且能够助于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的完善。

1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体育课程

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体育课程属于当代中国教育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大学体育课程不单单需要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还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加强心理健康的关键途径。在开展体育教学当中,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其中,从而达到将两者有机结合的目的,即是要让学生在开展体育课教学活动环节当中不单单能够身强体健,还需要让学生领悟与懂得体育精神当中的竞技、合作、团结理念,进而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性格,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祖国栋梁之材。

1.1 认真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及《纲要》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明确表示“要让思政理论与其他高校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影响”。立足于该理念,应当巩固促进大学的“课程思政”发展,使思政与体育课程能够有机融为一体,一定要从根本上了解体育课教学在思政教育工作以及实际效果当中所起到的影响。实际上,高校体育课程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运动实践的提升,然而在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思想素质等任务上的重视都有待提高。大学体育课当中“思想”内容不仅仅是促进素质教育有力尝试,还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努力,其把全国教育大学与高校思政大会的指示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1.2 新形势下国内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十九大明确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迈上了新的台阶,国内高校需要承担着培养振兴民族发展的栋梁之材。提高体育课的质量是大学大力培养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以及祖国栋梁之材以及落实教育方针对的要求。需要在这些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其主要是为了扭转此前的大学教育诸多教学任务仅仅只是关注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而并没有把培养德育兼备的人才的使命当作重要任务,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花费精力在综合素质上,才能够在体育课上使学生形成好品格以及提高意志力。高校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有机结合,不单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高校教育培养人才的发展潮流。

1.3 新时代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体育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体育教师一般都是把活动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理论,把技术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文化,把技能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意识,教师认为体育课当中涵盖的思政元素,并不清楚体育教师也需要为高校生加强道德学习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体育强国梦属于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体育方面,中国梦的体现则是体育强国。体育教学不单单需要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技能,更需要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锻炼学生的意识等方面加大力度。新形势下,国内大学体育教学改革需要立足于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以及普及素质教育作为重任,促进思政与体育课程的有机结合。

2 “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规定要“加大力度促进以‘课程思政’为宗旨的教学创新,大力完善课程设置,改革专业课程,优化教学方案,巩固教学管理,整理专业课程涵盖的思政教育内容以及其所具备的思政教育培养人才的功能,与课堂教学各流程有机结合,从而将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体育课属于大学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门,其涵盖了丰富而独特的思政教育色彩,并且思政教育的作用很强大。思政教育与大学体育课程的初衷都是推动人的综合进步。需要把“课程思政”思念当全体育课程改革的大纲,进一步强化体育课育人,针对达到思政与体育课程的结合价值很显著。

2.1 体育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体育竞赛与教学都包含着积极向上、同心协力的精神情怀,针对大学思政教育展开讨论,这是独一无二的隐性资源。就像体育课讲究的是要强、高、快,而体育教学则大力提倡学生要不断挑战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体育教学大力提倡学生要依照科学的规律开展,而这能有益于学生养成严于自律以及遵循科学的规矩意识;同时,体育比赛还需要相关人员与别人展开竞争或者合作,能够与他人搞好关系,让学生具备团结的意识。同时,体育文化中所主导的不骄不妥、健康理念、身心和谐发展、勇敢坚强等理念,都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2.2 体育课程具有与思政教育同向育人的优势

体育课程当中包括了极多的思政教育资源,而体育比赛以及教学都是丰富多彩的,结合了学生的具体状况,饱受学生的青睐。因此,体育教学目标通常都涵盖了社会适应、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以及运动参与等,并且身体健康、运动参与等都是结合学生的运动知识以及基本素质训练的状况而形成的,而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都是基于社会关系、意识与学生心理素要求而明确规定的标准。体育课程教学不仅仅侧重于加强知识技能与身体的锻炼,基于育人角度而言,显然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国家的繁荣以及社会的稳定。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过程当中,思政教育目标与体育课程目标是一致的。

3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

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是推进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不能只停在理论层面,要敢于打破学校常规和学科体系间的藩篱,在管理科学化和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创新。

3.1 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下优化体育课程设计

建立在“大思政”格局基础上科学设计体育课程。一是改变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片面性,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融入思政教育理念;二是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用好、用实体育课程活动资源,把校内外体育竞赛、早操、课外活动等跟课堂教学并驾齐驱,根据项目活动内容和特点,把不同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体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三是要发挥体育课程实现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的作用,“润物无声”滋养学生心灵,涵育道德品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体育课程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3.2 提高体育教师政治素养,提升课程育人意识

体育教师是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导者,一是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团队的系统培训与指导,不断提升授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二是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增强体育教师课程育人意识。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和动作技术的学习、掌握,同时还要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成长成才方面做出有价值的分析和评价,并通过日常教学和竞赛活动实现体育课程育人目标。

3.3 加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部门间的协同配合与创新

学校应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部门间的协同配合与创新,形成课程思政建设长效机制。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积极实践,推动思政教育在体育教学与管理活动中的涉入,引导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二是充分发挥全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思政育人要素,完善思政育人机制,保障实施,共同营造协同创新的思政育人环境。三是要发掘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活动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立足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建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常态化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与评价机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