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实践和思考

2022-12-31 09:22廖松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贫困生困难资助

廖松强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0 前言

高校资助工作开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助力,也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于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关怀。与此同时,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工作,这也是维护和提升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工作当中,还是有不少的辅导员采取粗放式的资助方式,仅仅根据贫困证明的材料,而没有真正地去鉴别贫困生的真伪情况,只要完成资料的提交,人人都可以获得助学金,这种现象与国家资助奖学金给贫困生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这就需要我们资助工作的开展更加的精准化。针对贫困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运用有效的程序对自助学生进行精准化识别,精准化帮助开展精确管理工作[1]。

1 高校精准资助的育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为了有效保障贫困地区的办学工作开展,不断地建立健全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要真正推进精准脱贫教育的开展,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各种教育工作,让每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对于贫困生可以通过社会、学校以及国家的资助,获得更好的教育,提升自身的文化,从而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此,做好高校精准资助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首先,实现教育公平公正是当务之急。在一些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生及家庭经济水平较低,收入较低,发展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的家庭经受不住学费、生活费以及医疗费。通过国家开展助学贷款的方式以及各类助学资助,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上学的问题,让学生安心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教育公平化奠定基础。

其次,通过营造良好的校风形式。开展精准化自助的方式,从而真正的识别出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同时,对于一些浑水摸鱼的学生可以做到精准化识别,从而改正他们的不足之处,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氛围。通过这样的形式,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该隐付出,乐于付出,真正形成敢吃苦,敢承担的社会风气[2]。

最后,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任务。人不能忘本,树也不能忘根,我们要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理念传承下去。教育学生的过程要心怀感恩之心,始终坚持热爱祖国的感情,对困难生在校期间会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的各项资助,从而完成学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成为一个栋梁之材,因此,应该时刻怀有感恩之心。同时,也可以积极的了解和学习到感恩之心,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回报社会的意识[3]。

2 高校精准资助中的问题

2.1 贫困认定工作存在问题

对于贫困程度的认定工作存在问题。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是指家庭每个月的生活来源都是低于学校所在地,政府规定的居民最低的生活保障线,从而导致学生很难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就当前我国各地发展并不均匀,城市农村之间的差异较大。在实际的困难认定过程当中,首先要审核学生的困难,认定的相关材料,对这些材料当中包括了家庭经济调查以及生源地提供的贫困证明材料。对于家庭经济调查表,首先是需要学生主观填写,这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对于一些民政部门对家庭情况审核并不严格,不同地区的学生很难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再加上工作条件,各方面的制约,实地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实际情况也不真实,最终导致了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开展存在问题[4]。

2.2 贫困认定可能伤害学生

在进行贫困工作的认定过程当中,贫困的认定标准可能会伤害到某些学生。有的学生发现,只要提供了贫困,正在进行家庭经济贫困认定,就可以申请到助学金。有的学生在自身经济情况并不困难的情况下,也能混入到贫困生的队伍当中,从而导致助学金的总金额由此减少;甚至有的学生家庭困难,又碍于自身的面子,并没有提出申请,因此没有得到相应的资助,这样的贫困认定无形当中伤害到一些真正需要获得帮助的学生[5]。

2.3 精准资助活动频率较低

对于精准资助活动的开展,有的高校是非常重视困难生的物质资助,然而却忽视了学生心理方面的资助,大部分的学生不仅仅要承受经济方面压力,也要承受着学习和生活的压力,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的性格孤僻,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当中,最终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健康。有的高校对于困难生的诚信认知不够。对于个别学生为了获得助学金,而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对于精准资助活动的开展,其频率下降[6]。

2.4 精准资助育人效果较低

对于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从实施的教育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对于辅导员平时的工作较为烦琐,精准资助是辅导员的一项工作内容,由于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对于资助工作的开展重视度不够,因此,这种精准资助育人的效果低下[7]。

3 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实践思考

3.1 完善认定制度,增强认定规范

甄别和鉴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开展精准资助育人的重要前提。在选择资助对象的过程当中,应该采取定量定性的原则,更好的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了更好地帮助每一位贫困学生,则需要优化资助认定工作。学校根据贫困申请人员的资料,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再结合资助指标选出需要资助的对象,更好地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得资助。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家庭情况,将资助资金化为不同的等级,根据学生家庭困难程度进行分发[8]。

3.2 优化认定形式,避免伤害学生

(1)辅导员牵头,师生联动。对于本班的贫困生,辅导员应该予以区别对待。首先,为学生建立档案卡;其次,为低保户学生设置档案卡;最后,为家庭经济突发事件的贫困生受理档案卡。通过将以上三类学生进行分类,从而反馈给班干部,让他们定期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让这三类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得到其他人的关注[9]。

(2)定期开会,及时跟进。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办好一切事情的根本,作为辅导员,必须做好这三类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他们的思想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学生的性格特效表现了如指掌。通过这样的形式,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比如从思想心理的问题着手。因此,在下次召开贫困生会议的过程当中,根据每次会议的实际情况进行反馈和登记[10]。

(3)开展实地调研。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方式对以上学生进行抽查家访的形式。对于三种情况进行重点的走访:第一,对建档案立卡的学生进行走访;第二,根据档案中的学生名单,一一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第三,根据家庭确实较为困难,却无法提供贫困生材料的贫困生进行走访。通过以上的走访工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搞清楚学生是否存在虚假信息申报的情况,从而将以上信息汇总形成报告,及时汇报学生资助情况,不断地完善贫困生的资助工作[11]。

3.3 积极开展活动,增强资助质量

通过成立专门的公益会活动形式,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学校资助育人的功能,由此,将受助学生成立为公益会,并且,公益会成员可以不定期参与到志愿支教和慈善等公益类活动当中。在各项活动当中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以及自我成长,培养学生自我成长,养成自立自强,有奉献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共同提升成绩。对于困难生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公益会当中中高年级优秀学生组成志愿服务团,更好地指导低年级学生的学业情况,让学生提升学习,重视学习,提升成绩。其次,通过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融入集体中。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内心相对自卑,因此,对于精品活动是比较抗拒的状态。在开展公益活动过程当中,有的学生群家境较为相似,那么,这些学生能够放下包,不是既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更好地融入集体教育。其三,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长和性格,选拔出各类专业性的人才。组织公益会成员积极参与到各类活动当中,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自信,还能为学校文化生活注入新鲜的元素。通过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重视学生的精神引导,那个时候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对于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不仅要承受学习来的压力,同时还要承受着生活和经济的双重压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性格较为孤僻,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中,最终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缓解学生的身体压力[12]。

3.4 重视德育渗透,增强育人效果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感恩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这个过程当中,既能肯定学生在学习和学业的成绩,同时也能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帮助,引导学生学会饮水思恩,将来能够更好地回馈于母校和社会。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征文比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挖掘文笔相对较好的学生,在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升自我。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诚实有信,这也是作为资助对象的重要品质。现在社会发展已经构建了诚信教育体系。对于受助的学生也需要做好诚信意识的培养。也可以举办“诚信签名”的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活动志愿者可以引导受助者在签名横幅写上自己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感受,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综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参与互动,从而加深学生对诚信教育的理解,对于受助学生的诚信申报可以包括家庭经济情况,让学生学会履行贷款合同,维护好个人形象,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以信立人,理性消费”做到经济诚信;其三、将奉献作为奋斗的最终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更好的懂得教育学生,知恩图报,积极鼓励这些学生参与到校内外各项志愿活动当中,积极组织受助学生在学而有力的情况下,进入到街道为学生辅导功课,通过开展功课辅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当中,让受助学生懂得感恩,更好地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13]。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仅能够解决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同时也是推动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基础。虽然当前高校精准资助育人活动还存在不足之处,但是它所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弊端,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不仅仅要从物质上给予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支持,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从精神上给予学生关怀,并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对于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高校应该积极的克服困难学生的认证和资助管理,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帮助,更好地落实发展性的资助工作。

猜你喜欢
贫困生困难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