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背景下的小学德育路径分析

2022-12-31 08:56陈莹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江苏省苏州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双减德育素养

■ 陈莹(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江苏省苏州市)

小学德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能够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要遵循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个人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对德育有正确的认识,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确保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德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德育工作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所以要探究可行性的德育措施。

一、小学德育的特点

1.实际生活是小学德育的基础

小学开展德育要遵循儿童品德发展的规律。实际生活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也是德育的资源,能够丰富德育课堂,拉近学生与德育的距离,使其对德育有深刻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回忆真实的生活经历,能够加深对德育的理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同时,小学德育还要从学生本身出发,通过了解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构建新型的德育形式,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德育素养。

2.体验是小学德育的关键

在小学德育中,体验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能够激起学生对事物的同情、认可等感受。小学德育离不开实际生活的支撑,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德育元素,刷新自身的德育素养。同时,德育不是单纯说教,而是要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从做中学,在做中感悟,以此来提升德育的效率。

3.注重养成是小学德育的重点

小学时期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接受良好德育的最佳时期。在基础教育阶段,德育的重点要以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将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学生道德的形成与启蒙阶段的教育有一定关系,所以小学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其提供可模仿的对象,提高德育的可行性。

二、“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阶段,学习环境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一些波动,并且小学也是学生思想意识启蒙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作用。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心智发育并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可能会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为此,在小学教育阶段融入德育,不仅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对学生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大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德育效果,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规划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社会与人际关系刚形成初步的认知,但是明辨是非能力并不强,并且对自己未来学习没有明确的规划。在小学教学中开展德育,能够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的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意识,树立科学的德育观念,从而对自己未来有一定的规划,对未来的成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的现状

1.德育课堂缺乏针对性

人的认知水平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独有的特点。小学生的年级不同,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不同,对于道德教育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制定的德育目标与学生的能力不匹配,过于理想化,并且没有针对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德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课堂中德育的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大,整体内容空洞乏味,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课堂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德育的效果较差。

2.德育方式单一

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变得密切,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更倾向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小学德育开展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讲授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并没有呈现现代化,科技含量较低,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一刀切”,并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缺少对个体的关注,束缚了小学生的个性与天赋。

3.教师自身的德育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主体,对于教学效果有决定性作用。小学德育是一项严肃并且艰巨的任务,德育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现阶段,许多小学德育工作者认为教学是养活自己的职业,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开展工作,态度比较消极,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同时,部分德育工作者并不是科班出身,自身的理论知识较少,思想道德素质不高,无法对德育方法进行创新,阻碍了德育的开展。

4.德育评价趋于形式化

德育是一个思想意识熏陶的过程,教育的效果与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德育与传统的教学存在区别,德育教学并没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单靠短时间的德育也很难看到明显效果。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的道德素质评价,能够了解德育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德育的评价趋于形式化,即使学生的表现再差,学校也会让学生顺利毕业,无法体现评价的约束性。

四、“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措施

1.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教学效率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主要方式。小学德育教师要认识到德育的作用,并将其落实到教学中。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只有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保证学校教育的减负与高质。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德育教研工作,形成一套完成的教学体系,教师可以在文化墙上张贴与德育相关的标语,为学生创设德育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另外,德育教师还要注重德育的科学性,掌握不同年级学生的德育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类管理的模式,开展德育。通过判断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其进行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避免出现校园暴力等不良行为,有效地提高德育的工作质量。

2.注重学科渗透,丰富德育落实的路径

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可靠的接班人,为此要注重素质教育的开展,做到以德育为先导,加大对德育的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德育要与小学不同的学科进行融合,让德育走进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还能促进德育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首先要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将其作为小学德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实效,不搞花架子,充分发挥课堂效果。其次要在各个学科中做好渗透工作,各位教师要挖掘学科中存在的德育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素材,创设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3.注重小组合作,优化德育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德育不仅要与不同学科进行融合,更好优化德育课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德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环节,才能让教学活动有条理。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对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明确教学目标,精准把握课堂教学的发力点,做好“双减”的基础工作。具体来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引导,并采取激励机制,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课堂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这样,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会增加,并且在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下,能够掌握教材内容,加深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4.创新德育方法,促进德育内容内化

“双减”政策的颁布,要求教师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德育来说,教师要创新德育方法,确保教学与时俱进。目前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并且学习的载体也越来越丰富,小学德育也应注重平等性,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同时,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德育的途径比较丰富,除了要将德育与不同学科结合外,还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校园活动,开展德育。小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思想道德层次也存在差异,对于德育的需求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素质等,创设不同的校园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传授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开展运动会、书法比赛、辩论赛、手工节等,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对学生的心理、思想等进行熏陶,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5.借助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德育途径

“双减”政策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多元化的兴趣,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而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少年。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拓展德育的途径。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进行口头教育宣传,更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内化德育知识。小学中常见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到敬老院探望、义务植树活动、社区清洁协助活动、参观博物馆、祭扫烈士陵园等。参与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带领小学生去敬老院探望老人,不仅能为老人带来欢乐,还能在活动中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提升其德育素养。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德育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接受到良好的德育,并且与“双减”政策的要求相吻合,打破了课堂德育的传统,有利于提高德育的效率。

6.重视家校联合,发挥德育合力

小学德育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不同角度出发,推动德育的开展。家庭是小学生进行德育的起点,需要注重家校联合,形成德育的合力。家长要首先改变重成绩轻思想的观念,为学生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家校合作还能形成全方位的德育氛围,有利于提高德育的成果,进而转变由学校主导的教学局面。在微信与QQ普及的时代下,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平台,与家长进行交流,探讨不同的德育方法,采取针对性的德育策略,以此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7.增强教师素养,提高德育水平

学校教育的支柱是教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德育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想要发展教育,需要先发展教师,只有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完善德育的效果。“双减”政策的落实效果与教师自身能力有密切关系。在此背景下,学校要意识到教师能力的重要性,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首先,在进行招聘过程中,学校要选择专业的德育教师,提高教学的水平;其次,要对现有德育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教师能够了解并掌握新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开展新教师听课学习活动,新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吸收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教师开展德育奠定基础。另外,学校还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本校德育的实际效果,可以将教师德育情况与教师绩效相结合,进而提高教师落实德育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时期开展德育,能够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德育基础,有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丰富德育的途径,注重课堂教学的渗透,在不同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此提升小学德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双减德育素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