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楠(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鼓励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身为教师,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更要深刻意识到鼓励语言的重要性,并更要区分鼓励与赞扬的不同之处,让鼓励性语言变得更加有效、有针对性。
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愿景,但由于小学生的自控力还不是很强,导致他们在实际行动中总是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在某些层面受到老师的批评,导致自身情绪的负面变化。甚至是一些学生在做出不遵守课堂纪律、违反规则行为的时候,他们心理上可能更多的是想要博得老师与同学们的关注,通过不恰当的行为让自己被他人看到,在不能通过更好的途径得到他人关注时,那么选择调皮捣蛋或者其他不当行为也是另外的一种途径,如果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那么得到批评也是老师看到我的一种方式。在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教师如何通过鼓励的正面途径去帮助他们,也是教师需要不断去思考探索的。
面对不当行为,教师要深究出现这个行为的原因,并有效地运用鼓励进行正面引导与教育。《正面管教》这一本书中提到,当跟孩子出现冲突时,我们要学会去运用“积极的暂停”方式,在双方情绪都很不冷静甚至是愤怒的时候,不要去选择解决问题,而是要选择退出冲突,这也是有效地避免让双方冲突激化的一种途径。换而言之,如果对学生的鼓励不成功或者不奏效的话,也有可能是因为时机不对,这并不是恰当的鼓励和解决问题的时机。
班级里总有非常拔尖的学生,他们不用老师过多地操心,但是这样的学生也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与鼓励。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做的应该是帮助这些学生去树立更长远的目标,帮助学生去制定规划,不能简单地进行“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做得正确”这些看似是认可的无效鼓励。
教师可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是给予这些学生去帮助学习相对有些困难学生的机会,进行讲题或者进行相关的辅导。在完成后,教师可进行鼓励,“你的题目讲得真清晰,同学在你的帮助下都学会了!你真是个优秀小老师!”这样的鼓励不仅能满足学生被关注的心理,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愿意去相互帮助的心态。
在班级中不是出类拔萃也不是所谓的那些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往往会被教师忽略,但是这些学生更加需要被看到、被肯定,他们的进步空间和潜力也是巨大的。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找一位同学作为近期的小目标,时时刻刻以这位同学来要求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有更大的进步。
那么当学生有进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地给予正面鼓励。例如,“这些进步反映了你辛勤的努力!”“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你做的真不错!”等表达教师对于学生进步的关注的鼓励,满足学生“被看见”的心理。
针对于班级的后进生,教师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当我们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关注他人的缺点时,那么他的优点也会在我们的眼前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反而言之,当我们去鼓励他人的优点时,那么优点层面一定会不断增加,从而缺点也会越来越小。并且教师要降低对后进生的要求,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期待,我们不能要求后进生一跃成为优等生,更多的应该是去关注他的改善的部分,而不是要求学生一下子变得完美。面对后进生的一点点进步,教师都应该看在眼里,多去问一问学生“你是怎么取得这样的进步呢?你最近都做了什么呢?”关注学生进步的过程,而不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