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县直机关幼儿园 王志敏 查 捷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问题提得好即教得好。”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也是教师需要掌握的一门学问。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教学活动的兴趣,并激活其思维,使其学会有序清晰的表达方式,进而达到培养和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目的。
然而,在我们常规教学中却常常出现提问目的不明确、提问逻辑性不强、提问方法不恰当、提问语言不准确等问题。这样的提问,只能让幼儿茫然不知所措,无法给予幼儿有效的帮助。而幼儿园语言领域的学习,其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与引导。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提问的有效性呢?
3—6岁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多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作为参考。因此,教师要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提问。提问的语言必须明确具体,以幼儿能理解和知道的语言和方式来提问,避免造成幼儿理解的困惑。
比如:在“冬天来了”的一次主题活动中,教师为了导入新课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冬天吗?小朋友齐声回应:喜欢!于是老师又问:你们喜欢冬天什么?这时候,小朋友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可就是答不到老师想要的点子上。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教师在提问时忽略了幼儿的思维特点,提出的问题太空泛,范围太广,虽然引发了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却脱离了本次教学的轨道。如果提问改为:冬天里的天气是冷还是热?很冷的冬天会出现什么天气现象?(下雪)下雪啦,小朋友可以做什么有趣的活动呢?(堆雪人)这样的提问点显然更具体明晰,能让幼儿不知不觉跟着老师的提问展开思考,从而自然引出《冬天来了》的儿歌内容,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幼儿年龄小,理解力有限,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简练流畅,同时还要在通俗易懂的前提下做到准确严谨,避免有歧义的课堂问题影响幼儿对问题的理解,或误导幼儿形成错误的认知。如在语言活动“小马过河”的教学中,老师提问:“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去?”紧接着又问:“河里的水是深还是浅呢?”老师的提问让幼儿很是疑惑,老师到底是在问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还是问河水的深浅?小马过河与河水深浅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提问让幼儿根本找不到问题的核心,因而不知如何去思考去回答。所以,教师提问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逻辑要严谨,同时要尽量避免提问的跨度过大、节奏过快,要做到自然引导过渡,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提问的指引作用。
教师提问时语言要亲切,并注意处理好语调、语气、快慢、停顿等细节。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表达的魅力,使幼儿始终保持愉悦心态,非常自然地听清问题,并能从容不迫地思考、回答问题。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针对幼儿年龄的特点,教师的提问除了态度要和蔼,还要给足其思考的时间,保证他们对问题的充分理解,这样幼儿的回答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而合适且为幼儿所喜欢的提问方式,更能引发幼儿积极主动的思考,更有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更能促进幼儿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能否助推课堂教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遵从了幼儿发展规律,用幼儿喜欢的方式提出问题。
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初衷。因此,为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更多孩子自主思考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宜提出答案非唯一、没有限制的开放性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其主动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如:“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办?”“你喜欢谁?为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而且还要将理解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非常有利于幼儿积极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层次化的提问,就是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如:针对幼儿经验及认知能力较强的幼儿,提出的问题就应有较强的灵活性,给予孩子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其深入思考,挖掘其潜能;对于发展水平适中的幼儿,就要围绕基础及综合性的内容来进行提问,这样既可以巩固教学效果,还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就应提出比较直观且易于回答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又能提升其学习兴趣。因人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坚持提问的层次化设计,既能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又能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递进式的提问方式,能引导幼儿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地进行思考。教师要注意在提一个较难问题之前,先提一些列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然后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进行提问引导,这样就能帮助幼儿不断深化思考,挖掘潜能,促进其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发展。如在大班“小熊送礼物”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熊妈妈给熊奶奶准备了什么礼物?”“小熊把礼物送给了谁?”“爷爷奶奶是怎么夸小熊的?”“后来小熊又是怎么说的?”这几个逐层递进的问题,不仅开阔了幼儿思路,引领幼儿逐步熟悉整个故事情节,还能提升幼儿有序表达和连贯表达的语言能力。
引发幼儿的思考需要教师的问题引领,更需要幼儿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需要通过师幼双向的积极互动促进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吸收。
如在“有趣的文字”的大班语言活动中,老师准备了一些象形图案问幼儿:这些是什么图案?看起来像什么?猜猜看它是什么字?根据幼儿的猜测,老师总结介绍了古代象形文字的概念。在初步了解象形文字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象形字?”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边思考边做动作,还有模有样地问老师:“老师请看,我表演的这个是什么字?”“说说我这个拳头是字的什么?”还有幼儿两手放下,两脚打开,问老师:“这是什么字?”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做着各种动作,不断地给老师和伙伴们提问,课堂因此变得灵动起来,孩子们也学得不亦乐乎。
其实,让幼儿学会提问,也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语言领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在听故事后鼓励幼儿对不理解的字、词、句进行提问,也可以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提问,或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联想提问。鼓励引导幼儿提问的过程,也是教师提升自己教学指导能力的过程,这种双向互动式的提问,收益的不仅是幼儿,教师也会在反思引领的过程中收获专业的发展。
有效的提问,不仅体现了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效果,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和理解,更体现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如何更有效地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激活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相关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