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
——采花小学茶韵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2-12-31 08:07:40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中心小学吴春丽
成才 2022年20期
关键词:茶乡校本茶文化

■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中心小学 吴春丽

嘉木,据《茶经》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意为:茶是我国南方的珍贵树种,在巴山(五峰)峡川一带,有胸径需两个人合抱的茶树,需要将其枝条砍下才能采摘茶叶。茶叶,被外国人亲切地称之为“东方神叶”。一杯茶,首先闻到的是淡雅悠长的香味,入口后虽然味道苦涩,但滑入喉咙时,却有甘甜的回味,这正是其独有的东方韵味。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小学正坐落于美丽的楚天茶叶第一乡——采花乡。作为一所始建于1935年的乡村学校,学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80多年来,虽数迁校址,但采小教育人始终初心不渝,秉承求实上进、和衷共济的办学精神,一代代采小教育人助力一批批农村学子走出大山,靠知识改变了命运,致富了家庭,建设了家乡。

尊重差异,践行“让每片不同的嘉木神叶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学校办学理念,一直是我们的使命与坚持。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多年积淀的学校文化底蕴,我们以茶韵文化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积极探索符合山区乡村实际的育人方式,践行振兴乡村教育的责任担当。

一、办学理念上引领——尊重差异,发展特长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的确,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即使看上去再怎么惊人相似,也仍是有自己特色的两片树叶。茶乡的孩子就像茶树上的茶叶,是茶乡的未来与希望,培育这些稚嫩的幼叶,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仁不让的责任。

乡村孩子因受教育资源和环境的局限,特长培养方面存在短板。那么,如何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呢?梳理学校和本土的资源,我们决定从学生特长的培养入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校于2014年申报建设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了山歌、茶艺、腰鼓、武术、科技、绘画、书法、悠悠球、舞蹈、足球、棋艺、快乐阅读、汉语言文字等十多个社团,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社团活动。本着尊重学生、尊重差异的初心,学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想参加的社团活动。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因此,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社团都会各显神通,编排各具特色的文艺节目进行汇演。其中,山歌、茶艺舞蹈社团还多次登上乡、县级大舞台,受邀参加过县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并在2015年被评为宜昌市优秀社团。科技、足球、汉语言文字社团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县级大赛并取得好成绩。文学社团的学生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作文大赛,多次获奖,近三年获得包括省级一等奖的奖项有10多人次。

特长的发展,优异成绩的取得,都是对学生最好的肯定,也让学生增强了自信,他们因此学习更积极、心态更阳光。可以说,社团活动的开展为乡村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舞台,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校园环境中熏陶——创设茶韵文化校园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固有的功能与使命。而文化的这种“化人”“育人”的目标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环境濡染法”,便是其中重要的育人方法。

环境育人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理念,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成语,无不在强调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思想家,都提倡要主动创设环境,使受教育者受到熏陶教化。为此,学校充分挖掘茶韵文化,致力于营造茶文化特色非常浓厚的校园环境。

1.校园建筑的熏陶。校园中的一楼一宇、一草一木、一石一桥无不体现着茶乡特色:花坛里栽种着茶乡的花草和茶树;茗源桥、明礼楼、益智楼、生慧楼、知辛楼等楼宇命名均源于我国的茶礼茶道;茶叶造型的“香茗书屋”是孩子们课间读书的惬意之地。学生徜徉在芬芳的桃花树下,攀登在幽静的青石台阶上,奔跑在茂盛的柚子树下,有种人在茶山游的感觉。站在茗源桥上环顾四周,学校教学楼等建筑都被赋予着特别的含义,让学生学习生活于其中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校园文化的感染。学校茶文化元素无处不在:校门大厅的文化墙以茶马古道、茶乡风景、茶树等茶文化元素装饰。大厅对面的《校赋》述说着采花小学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书法艺术与文学的完美融合让人惊叹。站在茗源桥上举目四望,操场周围的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图文结合的“古代制茶工艺”让孩子感受到了采花茶的悠久历史;六个有代表性的茶厂介绍告诉孩子们——峡州山南出好茶,驻足于此,浓浓的自豪感溢于言表;11个以茶叶命名的中队其队员们在富有茶乡特色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在茶韵文化的感染下积累、积淀,涵养学识。

茶韵文化的环境构建,不断浓厚着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唤起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激发起学生身为茶乡学子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习生活,学生自然形成了文明、质朴、刚毅、儒雅的品格。

三、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践行——打造茶韵文化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则给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舞台。

五峰采花乡是五峰乃至全省重要的名优茶基地,采花毛尖等品牌蜚声中外。采花小学位于采花乡的乡政府所在地,是茶山里孩子们成长的摇篮。为了打造茶乡文化特色教育品牌,促进学生的特色发展,学校结合地方资源及茶文化优势,开发了与茶相关的一系列校本课程,并以茶文化为主题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为了更好地契合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学校为庄晚芳先生倡导的“廉、美、和、敬”的茶道精神赋予新意,构建符合学校学生培养目标、课程发展需要的“香茗四道”校本课程体系。

1.“明茶德·修养系列课程”。目前,此系列我们开发了“君子如茶”校本课程,作为幼小衔接课程,已在今年秋季一年级开学初展开教学,引导新入学的学生认识学校、文明有礼、学会学习。课程从“茶乡学子爱学校、争做文明有礼人、养成学习好习惯”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明确君子德行。通过教学,一年级新生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学习、生活习惯明显好转。

2.“品茶香·积淀系列课程”。目前,此系列我们开发了“茶缘”校本课程。课程结合采花茶的发展,让学生了解茶历史,学习茶的栽培、精制技术,认识茶品牌,学习茶乡文化等。“茶缘”在高年级学校课程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走进茶文化,学习茶知识,感受茶与家乡人民的厚重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积累的习惯,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与积淀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道德修养、学习素养。

3.“研茶道·实践系列课程”。目前,此系列我们开发了“小小茶艺师”校本课程和“出发吧!去茶园”劳动实践课程。“小小茶艺师”在茶艺社团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茶道,学习茶艺表演,培养优雅的气质与自信的心境。“出发吧!去茶园”劳动实践课程于每年清明节实施,学生和家长一起走进茶园,学习采花的芽茶、毛尖、珍眉的采摘方法,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

4.“亲茶性·生活系列课程”。此系列是通过课程把茶和各种形式的茶文化、传统习俗等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赏茶品茗,与健康生活系列子课程共同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目前,我们开发了“采花山歌”校本课程,在山歌社团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一系列的“品茗闻香”课程正在规划编撰中。

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效拓展了学校的育人渠道,弥补了基础性课程的不足,同时也极大推进了学校茶韵文化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四、德育活动中升华——开展茶韵文化实践活动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深知,育人之计,德育为先;德育之兴,首推活动。为此,学校将茶韵文化融入学校德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发展,加强班集体建设。

结合学校茶韵文化的建设,学校由德育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策划、指导各中队扎实开展以茶文化为主线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升华茶韵文化,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在活动中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1.祭奠活动。每年清明节,学生都会徒步走到五公里外的德育实践基地——白鹤村烈士纪念碑前祭奠在采花剿匪战斗中牺牲的刘美树、张官波、周启金三位烈士。通过徒步跋涉、讲故事、诵诗歌、抒感想等方式,学生体验了红军长征的艰难,感悟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了解了革命前辈为茶乡繁荣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由此产生对英雄的敬佩之情,激发他们忆英烈、树理想、惜生活的意识和树立为建设美好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2.体验活动。清明节期间是采花茶最佳的采摘时间,茶乡人民起早贪黑、不辞辛苦,抢摘嫩芽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利用清明采茶的时机,各中队都会开展以“赏香茗之美,品劳动之艰”为主题的采茶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茶叶的采摘方法,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乐趣,感知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这样的实践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加入活动中手把手地教学生采摘芽茶、毛尖、珍眉等不同类型的鲜叶。活动也让家长转变了育儿观念,让他们意识到了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这样的劳动要经常进行。

3.参观活动。参观茶厂、“爱茶乡”公益劳动也是学校每学期固定会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各中队辅导员带孩子走进茶厂,参观茶叶的生产、加工过程,了解家乡茶叶等特产的相关信息;走进社区和街道的公益劳动,让孩子们真切认识到,可以用自己的双手让茶乡变得更干净、更美丽。

参与面广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校园文化设计,彰显了茶乡文化特色,升华了学校茶韵文化。活动让茶乡孩子认识了茶乡英雄,了解了茶乡企业,体验了茶乡劳动,修炼了茶文化素养。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将坚守教育初心,继续寄托本地文化资源深化学校茶韵文化建设,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促进学校办学品质的发展提升,让每一个乡村孩子在茶韵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都能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茶乡校本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茶文化的“办案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茶乡飞歌
民族音乐(2019年3期)2019-08-14 01:05:14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请到布依茶乡来
夜郎文学(2018年3期)2018-09-12 06: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