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改善策略探讨

2022-12-29 15:41刘金维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权责风险管理

刘金维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广东分所,广东 东莞 523000)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需要关注的一个核心内容,其本身所包含的要素众多,如内控环境、内控活动、风险评估和内控监督等,并且能够帮助企业顺利实施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从而促进其实现经营发展目标。在经济新常态下,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快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借助有效的内部控制来实现长远稳定发展。

一、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对企业而言,良好的内部控制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一是有助于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明确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同时也能够确保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有效的传递,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为企业制定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参考,保证了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对战略发展目标进行分解,确保其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和岗位,实现人员与资源的合理调配,使得各项任务都能够依照计划如期完成,以此来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1]。二是可以促进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企业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来保证权限和职责的明确,形成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和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在保证决策科学性的同时,也可以使决策得到有效执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而依照战略目标开展预算及审批工作,能够针对各种资源和人员进行统筹配置,提高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强化企业运营效果。三是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可以在相关监管要求、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指引下利用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控制以及授权审批控制,依照真实完整的经营资料对财务信息进行编制。对于一些关键环节,需要重点做好监督与复核工作,保证所列报与披露的财务信息分类恰当、表述清楚、数据完整真实准确,最终使会计信息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四是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难题,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合理设计岗位职责的方式,可以实现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权责分离的方式大大降低了舞弊风险,而复核与审计工作的存在则可以降低人为操作的过失风险,配合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将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减低到可控范围,以此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2]。五是可以推动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实现对于岗位职责的合理分工,制定相关内控制度、控制流程以及工艺流程等相关内容,避免在生产经营环节出现问题和缺陷,以此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实施,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控环境缺失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内控环境缺失的问题。具体来讲,一是企业文化缺乏诚信观念和道德观念,没有能够建立起符合伦理规范的价值体系,导致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存在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的问题;二是缺乏对于胜任能力的重视,存在着为了节约成本而招聘不专业人员的情况,也没有建立员工教育和培训机制;三是缺乏对于岗位职务权责的合理分配,存在着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很容易引发错误和舞弊行为;四是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评价与监督管理机制,无法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善,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难度很大。

2.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存在风险管理意识欠缺、对风险管理不够重视等问题,加上风控人员本身的知识和能力匮乏,以及权责划分的不清晰,严重影响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在实践中,企业通常缺乏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和分析[3],在设置风险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目标不合理或者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无法对目标进行拆解,导致目标流于形式。对于一些潜在的风险,缺乏有效的识别,而已经识别的风险则没有进行评估,也没有制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另外,在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将风险相关的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各部门和管理人员,没有能够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业务需求,对风险应对策略进行相应调整,影响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内控设计与执行存在缺陷

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能够严格依照监管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业务活动发起、授权、审批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对相应的权限进行明确,也没有重视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存在着组织体系不完善、规章制度不规范以及评价指标不科学的问题,即便设置了相应的内控制度和内控流程,在内部控制的执行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缺陷[4]。

4.信息传递受阻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保证自身信息传递的及时、有效,这样员工才能正常地履行自身职责,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但是,结合实践情况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并不总是能够保证信息的及时高效传递,在组织结构及权责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下,可能引发职能交叉或者职能缺失的问题,彼此之间推卸责任,信息的收集和传递不及时,企业内部沟通的效果不理想,很容易导致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5.内部监督欠缺

有不少企业都没有制定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分析原因,一是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对于内部监督不重视,或者没有建立对内部监督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制度,导致内部监督人员本身的经验和水平有限;二是内部审计人员存在责任意识欠缺的问题,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敷衍了事,没有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的要求,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三是企业在实施日常管理及监督的过程中,没有能够真正做到监督的持续性,也没有对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做出评价,监督结果的反馈不及时,对于内部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进行改进[5]。

三、改善企业内控体系的策略

1.优化内控环境

对于企业而言,内控环境是整个内控体系的土壤,构建内控体制首先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内控环境。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工作:一是重视企业内控文化的建设,应加强内部控制的宣传工作,使得企业员工能够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二是完善的组织结构,企业可以聘请专业机构或人员对治理结构和内部监督体系进行规范,根据部门划分职能,并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员工岗位;三是增强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综合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2.重视风险管理

企业的治理层、管理层应当高度重视风险管理,营造出良好的管理环境。一是应该建立起专门的风险防控机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其业务部门、风控部门和审计部门三道防线,提升风险防控的效果。二是设定风险管理目标,收集和整理企业的各类风险信息,根据企业的风险承受度与风险偏好设置合理的风险管理整体目标,再根据整体目标制定具体目标并传递到各个职能部门,以便将来对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三是企业应该合理地应用各种风险应对策略,可以通过不同风险应对策略相互补充,提升风险应对的效果。四是做好风险应对策略的调整工作,企业应当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的相关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并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6]。

3.关注内控设计与执行情况

内部控制在设计或者执行方面可能存在相应的漏洞,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对此,需要高度关注内控设计与执行情况,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价。借助内部控制评价的方式,企业可以发现自身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和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此来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应该明确,内部控制评价并非一成不变,内控措施也需要随组织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这样才能将内部控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做好信息传递

企业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构建符合本企业经营发展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如推行线上办公。同时,也应该推动信息管理系统与内控流程的结合,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置合理的审批流程及权限,实现对于业务以及相关事项的信息化控制。另外,也可以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于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和传递,使不同部门的信息能够在不同环节中传递,提升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5.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应该做好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工作。可以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应不受管理层的制约,能够独立客观地对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及时上报并跟踪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建立起相应的举报投诉制度和反舞弊机制,实现全员监督,确保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还应该重视对审计监督机构的再监督机制,做好审计监督工作及人员的独立性评价,保证审计监督的效果[7]。

6.梳理治理结构

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会形成自身独有的管理模式,也会积累起丰富的管理经验,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等也会越来越多。在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发扬企业的优势,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应该对自身现有的治理架构、管理办法以及规章制度等进行收集和整理,对标标准化的内部控制要求,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总结,为内控体系建设做好准备。企业应该依照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对自身治理结构与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对管理中存在的内控风险进行评估,完善内部控制风险矩阵,针对具体的内控流程以及各流程控制点提出有效的整改方案,对治理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对制度文件和业务流程等进行修订。建立内部控制纳入绩效考核机制,将内控与员工的绩效考评挂钩,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支撑。

7.优化权责分配

权责分配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全过程,良好的权责分配能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不当的权责分配则会制约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组织结构优化权责分配。一是企业应当明确权责分配问题。进行岗位工作划分,明确界定各岗位的权责,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对各岗位的职责、职权、具体工作内容、与其他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等内容进行明确的描述。二是建立临时授权机制,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应急性授权。但也应当规范临时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和事后补充说明等措施,避免出现滥用临时授权的情况出现。三是建立畅通的沟通通道,使不同岗位和各职能部门都可以与管理层治理层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利于其行使自己的职权和承担相应的职责。

8.建设长效机制

企业在内部控制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满足监管要求只是初步工作成果。对于内控工作本身具备的更大的价值,需要企业做好自主挖掘。部分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因为欠缺对内控工作的合理认知,也没有专业的人才来为工作的实施提供支持,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对此,企业应该建立起长效机制,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优化和完善,通过不断地拓展,促进自身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内部控制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实施产生直接影响,也是企业实现长远稳定发展的关键,想要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应该做好内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内部加快内控环境和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相关制度与政策的执行力,对自身在经营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权责风险管理
刍议高职院校招投标工作内部监督与管理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福建:制定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省级地方标准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难点与对策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发挥会计核算作用实现内部财务监督
关于基层检察院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思考
新《预算法》实施后如何加强乡镇财政内部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