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风险防范策略——基于市场与非市场行为视角

2022-12-29 00:52潘思谕祝司晨通讯作者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12期
关键词:委托方代工产业链

潘思谕 祝司晨(通讯作者)

(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中国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廉价的生产要素,成功进入了国际跨国公司生产体系。这种大规模的国际代工生产,导致中国对外贸易连年保持顺差,同时也促使中国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1]。但是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带着浓重地缘政治色彩的经济逆全球化浪潮,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对国际生产体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立并不断深化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2]。在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各国的跨国公司纷纷开始调整各自的战略布局,重构其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3],导致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生存危机。因此,如何有效防范和应对当前复杂环境引致的风险,是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代工企业面临的新形势

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面临的新形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产业链重构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当前全球产业链呈现出双向转移的特点:一边是将代工制造的中小企业由中国转移至生产力更廉价的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另一边,“去工业化”造成的产业空心化严重影响了美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些国家开始采取“再工业化”战略,引导高端制造业回流[4]。随着产业链布局的调整,全球分工面临多中心格局,全球产业链的重构问题迫在眉睫[5-8]。

(2)中美贸易摩擦不断

中美贸易摩擦呈现持续紧张趋势,国内企业面临进出口风险加剧、国际合作受阻、产业被封闭的风险。加之美国采取一系列增加关税的贸易博弈、采取“卡脖子”的科技博弈(如对华为的芯片断供)和不断印发货币输出“通胀”的金融博弈,中美经济脱钩的风险巨大,中国应对的难度也不断加大[9]。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面临严峻挑战。

(3)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断链”问题频频出现。虽然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相应的封锁措施也使得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面临着灭顶之灾。在各国从追求利益最大化、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转向兼顾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安全的疫情时代,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面临的市场前景也不容乐观。

(4)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蔓延叠加部分欧美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单边主义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全球化的进展,使得全球经济发展陷入了困境[10]。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正积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1]。

2.市场行为与非市场行为概念

企业的经营行为通常包括市场行为和非市场行为两种。其中,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充分考虑当前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并以实现企业自身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进行价格调整、顺应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或进行产品宣传等行为[12]。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市场中展开,企业采取市场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并满足其需求,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当前对于市场行为的研究成果颇丰,很多学者在分析企业竞争的时候,都会默认使用市场行为作为分析框架。

非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非市场环境中采取的不直接对本企业或相关企业产生影响的行为,一般包括四种:参与行为、公益行为、公关行为和参加行为[13]。相较于市场行为,非市场行为多具有非经济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虽然非市场行为不会对企业产生直接影响,但是非市场行为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价值,比如,企业可以通过非市场行为在社会中树立企业形象[14]。在当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环境中,非市场行为在企业竞争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市场行为和非市场行为具有合作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对于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来说,由于大多数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还是进行传统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代工模式,因此,在进行竞标时会融合市场行为和非市场行为争取拿到委托方的订单。同时,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也可以通过采取市场行为和非市场行为,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从而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

3.代工企业的概念

(1)定义

代工企业主要指从事OEM生产模式的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深化发展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促进了各行各业产业链的形成,使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通常委托方企业通过对自身业务进行价值链分解后,将生产环节外包给选定的生产企业进行委托生产,这样双方企业在合作中便形成了代工关系。代工生产企业则依照委托方企业的相关要求、指标或合同约定的标准,生产委托方企业需要的产品或为其提供服务。选择代工企业进行代工生产,既是委托方企业的经营战略,也是双方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这种合作通常以组建契约式联盟的方式,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这种联盟是一种介于市场与一体化组织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是一种虚拟联盟(即合作双方并没有组建实体组织)。

国际代工生产是指委托方企业在进行生产外包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家和地域的概念,即委托方企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寻找代工企业,并委托其为己方提供代工服务。

(2)分类

委托方企业与代工企业的合作,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①按照委托方需要的产品研发程度,分为OEM代工模式和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代工模式两种。其中,OEM代工模式是指代工企业按照委托方的需求与授权,在特定的条件下为其生产产品的合作模式。而ODM代工模式是指代工企业按照委托方的需求与授权,对产品进行设计与开发,并为其生产产品的合作模式。OEM和ODM最大的区别就是,OEM是委托方委托制造,而ODM是委托方委托设计加制造。②按照委托方是否提供生产原料,可以分为委托方供料和委托方不供料两种代工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代工体系得到不断发展,发展中国家也因此获得机会参与到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中。根据委托方的国籍,代工企业可以分为外向型代工企业(又称为国际代工企业)和内向型代工企业。所谓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是指接受海外跨国公司的委托要求,进行产品生产的代工企业;而内向型代工企业则是接受国内公司的委托,为其进行代工生产的企业。

(3)特点

纵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跨国公司始终占据着产业链中高收益的研发设计环节和产品或品牌营销等环节,将产业链中利润薄弱的生产环节进行外包处理。从一些发达国家企业目前的发展战略来看,在国际范围内寻找代工企业已经成为其跨国扩张的主要形式。

从代工企业的发展过程看,其主要特点如下:①人工成本占比大。代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代工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的占比较大,因此对于拥有丰富并廉价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可充分发挥该优势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使产品在国际上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提高产品的竞争力。②技术含量较低。代工企业大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市场经验不足,企业实力较弱,缺少先进的高精尖技术,只能先在产业链中承担技术要求不高的生产加工任务,避免开发市场、产品促销等直接面对市场的难题。③利润普遍较薄。在产业链的“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中,生产制造环节处于曲线中间(底端),附加价值最低。相比产业链两端的其他环节,生产制造环节利润最薄。

4.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风险的概念

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风险是指其接受海外委托方的代工生产委托,并开展代工生产、按时交货过程中,由于委托——代理双方或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其实际绩效与预期的目标绩效发生偏离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目前,由于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代工企业的竞争对手增加(包括国内和东南亚、印度等国的代工企业)、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均普遍面临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发展速度减缓等问题,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享受资源红利的时代也将逐渐画上句号,迎面而来的则是各种风险。

(1)文献回顾

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国际代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际代工的生产模式对于中国本土多数企业来说是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的主要方式,对于代工合作双方来说,代工模式是一种组织之间的战略合作,但是在进行国际代工的过程中,本土企业面临着更高的产业风险[15]和合作风险[16]。由于传统的代工企业长期从事简单的制造加工,导致形成低端锁定,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些代工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因此,战略转型成了代工企业必须选择的道路[17]。Zambetti等人[18]认为随着工业4.0的到来,物联网时代的来临对于偏向于传统制造的代工企业来说,改造遗留设备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代工企业突破当前瓶颈的一个机遇。Zhu等人[19]在现代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的新趋势下,研究发现代工企业可以进入不断增长的维修服务需求和富有高额利润的MRO(Maintenance,Repair &Operations,即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市场。近年来,随着逆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涌现,杨姝琴[20]和杨春等人[21]以逆全球化的特定视角,研究了代工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当前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代工企业转型路径方面,忽略了代工企业当前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并且在不同国家、不同发展时期,代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是在时刻变化的。因此,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国企业发展战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共同作用的新形势,结合市场行为与非市场行为的视角,对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内、外部风险进行研究,为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提供面对新形势下的风险防范策略。

二、新形势下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引致的风险分析

1.企业外部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引致的风险分析

(1)海外政策法律变动——政治法律风险

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接受的订单是海外跨国公司的订单,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海外的政策法律影响。一方面,一些别有用心的发达国家会抓住某些事件的风口,煽风点火、拉帮结派,甚至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如“新疆棉花”事件),并借此调整其国际贸易政策,通过限制当地企业只向本国或优先在本国进行采购、增加关税等方式,减少海外订单数量,并强制促使本土企业扩大产能,减少外需,抑制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促使大部分国家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生产所需的部分原材料和生产的成品无法运输。据统计新冠疫情期间,共有38个国家或地区采取了对除医疗物资外的货物贸易限制措施,74个国家或地区对医疗物资贸易采取了限制措施。曾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各种不利条件的冲击下,出口企业订单数量明显呈下降趋势,致使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面临重大风险。

(2)全球产业链重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其产业链进行分解,把不涉及核心技术的生产环节外包到生产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承接海外代工生产订单,从中分享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红利。然而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开始实施国家干预主义和保护主义,脱离多边合作、倡导双边合作,同时挑起各种贸易争端,使得全球产业链重构问题跃然纸上。加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快了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脚步。疫情前美日等国就开始提出发展本国生产力、增强产业链自主的主张,出台各种政策法规限制外商投资。随着疫情的暴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的问题不断发生,西方国家立即认识到国际分工体系的脆弱性,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法案来严格限制国际之间的贸易和运输流程,推进形成全球产业链的“俱乐部模式”,即重构产业链当前形势,改变国际合作格局,实施“去中国化”战略,将中国从全球产业链中剔除。这对我国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来说,这种形势的产业链重构无疑是给其下了“死亡通知书”,企业的安全边际断崖式下降。

(3)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蔓延风险

新冠疫情是“二战”以来暴发的传播速度最快、影响范围最广和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世界公共卫生事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国际生产秩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撼动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国际产业链分工格局。新冠疫情的暴发对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影响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冠疫情在中国暴发,中国采取了停工停产、居家隔离的防疫措施。由于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代工生产的产品主要以中间品为主,停工停产不仅使其面临现有代工订单无法按时交付的信用风险,还要面临在全球产业链中被替代的风险。第二阶段是疫情的全球蔓延,使得发达国家一些跨国公司停摆,海外需求与供给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在这个阶段中,海外供应链出现梗阻与需求下降且疫情持续蔓延,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面临的风险持续升级。第三阶段是后疫情时代,专家预测新冠疫情将变成常态化的一种传播疾病。因此,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将一直面临新冠疫情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

(4)委托方的不确定性因素——委托方风险

由于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无法独立进入市场,与国际大品牌的跨国企业进行竞争,导致其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委托方的过度依赖。因此为了接到代工订单,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不得不做出特定的资产投资。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做出特定资产投资的企业会面临着客户改变交易条件的风险,而进行生产外包的跨国企业往往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在新形势下,一方面,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渐升高。对于海外委托方来说,当代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再具有优势,资本就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比如,欧美日韩等国企业将其在华的代工生产订单,逐步转移到东南亚、南亚和南美洲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企业,进行新一轮的代工生产。另一方面,国际海运成本直线攀升,直接影响着低附加值的商品运输。由于利润空间较小,无法覆盖连续攀升的海运成本,高额的运费降低了海外委托方下单的积极性,甚至甩单违约,导致我国许多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库存受到严重挤压,货物周转率延长,回款时间不确定,企业现金流情况持续恶化。

2.企业内部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引致的风险分析

(1)忽略企业长期战略定位——战略风险

据国家商务部统计,中国的代工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六成,超过八成的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和技术,甚至没有进行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与战略定位。虽然代工模式确实让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获得了全球经济发展的红利,但是在长期的代工生产过程中,由于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管理者对于市场认知缺乏动态性和忽略宏观经济的发展,致使大多数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完全放弃了自主的品牌建设和技术研发,单纯地进行国际代工生产。这些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由于忽略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与战略定位,在新形势下一旦失去了原有稳定的海外订单,就无法及时将其战略重心转移到促进国家内循环上,最终导致这些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可能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2)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成本风险

首先,劳动力成本上涨。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提升劳动者权益(如薪资待遇、社会福利保障等),不断完善劳动者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导致企业需要为员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基数上升。而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大。其次,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属于制造业,对原材料的依赖性极大。近年来由于环保力度在不断加大,致使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而且由于贸易摩擦不断,导致一些需要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也持续上升。这两项因素最终导致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此外,国际运输成本上升。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导致许多国家无法正常复工复产,甚至临时关闭国门,导致物流延时、中断,加大了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国际运输成本。

(3)利润不断降低——利润风险

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属于制造业,处于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中间(底端),利润本来就比处于产业链两端的其他环节(如研发、销售等)低很多。在目前的新形势下,由于成本上升、美国等国家加征关税,以及欧盟等32国于2021年12月起取消我国出口普惠制待遇等,导致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此外,由于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许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逐步将代工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并据此对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订单进行压价。同时美国超发货币引起美元贬值,而大多数委托方的订单都以美元结算。订单的压价和结算货币持续贬值,直接蚕食了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微薄利润。上述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利润不断降低,严重影响其生存与发展。

三、新形势下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风险防范策略

在新形势下,我国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可以把市场行为和非市场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并加以灵活运用,可以有效防范企业内外部风险。其中,防范外部风险,主要以非市场行为为主,市场行为为辅;反之,防范内部风险,则主要以市场行为为主、非市场行为为辅。

1.企业外部风险防范策略

(1)政策法律风险的防范策略

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承接海外委托方的代工生产订单,因此海外委托方国家的政策法律变动通过影响委托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间接影响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订单规模。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通过密切关注委托方国家相关政策法律的变化,及时规避海外政策法律风险。比如,在洽谈代工生产合同时,充分考虑委托方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走向;在签订代工生产合同时,对代工生产合同进行保险(此类保险属于政治风险保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政策性保险公司,承保此类风险);在代工生产过程中,发生委托方因政策法律变化要求变更合同条款时,可以运用非市场行为,寻求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把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的防范策略

面对新形势下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阻滞甚至断链等风险,我国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可以事先建立相应的应急储备(如建立供应商储备、物流运输方储备、委托方储备等),并制定应急预案。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及时了解问题所在,适时启动应急预案。此外,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可以联合其他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并购或者参股上、下游企业,向上、下游渗透,对产业链进行结构性整合,扩大其产业链规模,获得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趁机打破并摆脱在产业链中长期处于低端代工的低端锁定困境,以便抵抗全球产业链重构给自身带来的巨大风险。

(3)新冠疫情蔓延风险的防范策略

面对新冠疫情蔓延风险,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可以灵活运用非市场行为,根据国家防疫要求,严格采取有效防疫措施,认真防疫,以便能够复工复产,并维持正常生产运营,按时完成订单任务。在企业内部,由企业医务室(或医务人员)具体负责防疫工作,如制定具体的防疫计划、要求佩戴口罩、测体温、定期消杀等。在企业外部,则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防疫部门的防疫工作,与所在社区接轨,配合社区消杀、防疫。同时对来自疫区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要采取有效措施消杀。

(4)委托方风险的防范策略

委托方风险主要表现为订单丧失风险(如委托方转移到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寻找企业代工,或由于经营变化缩减订单等)和诚信风险(签署不平等合同、不履行合同,如拒绝收货、故意拖延应付货款等)。为了有效防范订单丧失风险,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通过建立海外委托方储备稳定海外订单数量,同时承接国内企业的代工生产订单,或者自创品牌生产销售产品。从长远看,自创品牌、自产自销是从根本上解决订单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对于诚信风险的防范,首先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要充分了解委托方实力、信誉及其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其次在签署代工生产合同前,聘请法律顾问进行把关,以便签订完备的代工生产合同;此外参加保险,由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对代工生产合同进行保险(或担保),以便确保代工生产合同顺利履行,避免委托方单方面违约。

2.企业内部风险防范策略

(1)战略风险的防范策略

新形势下,在外部环境变幻莫测的VUCA(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时代,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要重视长期战略定位问题,通过进行企业长期的战略规划,及时进行战略转型升级。对于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来说,其战略转型升级的路径通常可以归纳为: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原始设备制造商,简称为“代工生产”或“定牌生产”)——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原始设计制造商)——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原始品牌制造商)。即从最基础的凭借资源禀赋优势进行简单加工制造的OEM代工模式,发展为向上游渗透,通过进入研发设计环节提高代工企业在产业链中话语权的ODM代工模式,然后是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重塑企业定位,改变代工身份,从代工的供应商转变为品牌商的OBM模式,自创品牌,自产自销,完成从纯粹的代工生产转变为自主设计、自己生产、自有品牌的新型企业的战略转型升级。例如鸿星尔克集团,成立之初只是福建泉州一家鞋厂,一直从事代工生产,在2000年成功转型,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如今鸿星尔克已经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国民运动品牌。这种战略转型升级,既可以促进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提高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2)成本风险的防范策略

在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企业最好的成本控制方法就是进行数字化转型。随着中国不断推出相关政策鼓励、扶持数字化建设,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具备了搭建企业数字化平台的良好基础,可以及时进行数字化转型,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灵活运用市场行为,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通过企业内部挖潜,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内部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方法,以便严格控制和降低成本,防范成本上升的风险。

(3)利润风险的防范策略

首先,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在谈判签订代工生产合同时,尽可能争取一个相对比较有利的价格,确保基本利润目标。其次,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战略转型升级,从单纯的OEM模式,向上游的设计环节渗透,转变为ODM模式,然后向下游渗透,转变为OBM模式,创立自己品牌,并设法提高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此外,拓展业务范围。除了拓展海外代工生产的委托方外,也可以聚焦国内市场需求,运用适当的市场行为积极开拓并承接国内有代工生产需求的委托方,为国内企业代工生产,增加企业利润,这也是响应中央号召的扩大内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抓住商机,进行多元化经营,实现范围经济效应,提高企业利润。

四、总结与展望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贸易争端不断、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美元超发贬值、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新形势下,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根据企业边界,这些因素分为企业外部和内部的不确定性因素。其中,外部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有海外政策法律变动、全球产业链重构、公共卫生事件和委托方的不确定性等;内部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有忽略企业长期战略定位、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利润不断降低等。这些内外部的不确定性因素分别引致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从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市场与非市场行为视角,针对企业的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引致的风险,分别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其中,外部风险的防范,主要以非市场行为为主,市场行为为辅;反之,内部风险的防范,则主要以市场行为为主,非市场行为为辅。由于风险的度量方法难以统一且无适用标准,因此仅对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内外部风险及其防范进行定性分析。在后续研究中,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等方法对这些风险进行度量,以便更精准地分析风险对中国外向型代工企业的影响范围与程度,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体系。

猜你喜欢
委托方代工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陈时中抛出“代工议题”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OEM的危机与转机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现代企业审计中委托方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三星开设芯片代工业务研发中心
基于委托方视角的提高咨询单位审计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