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兵 赵 旭
(1.陕西省新安中心医院外科,陕西 西安,710048;2.西安新城杜万全堂中医医院中医科,陕西 西安,710043)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穿孔阑尾被周围的大网膜包裹并形成肿块。阑尾周围脓肿的发病原因包括就诊不及时或诊治不当,因阑尾周围脓液被包裹,早期症状比较平稳,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恶寒发热、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等[1]。后期可能导致弥漫性腹膜炎、肠穿孔等。阑尾周围脓肿的病因比较多,但是具体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特别是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刺激下,进入体内的各种抗原诱导激活免疫系统,可促使大网膜在阑尾周围形成黏性包裹物,从而限制炎性反应的扩散[2]。手术为很多阑尾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在围手术期可能会出现阑尾脓肿周围粘连的情况,术后也容易出现粘连性肠梗阻、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为此在临床上多采用保守药物治疗[3-4]。抗生素为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能促进脓肿吸收消退,但是存在见效慢、停药后患者容易复发等缺点。阑尾周围脓肿属中医学“肠痈”范畴,发病机理是湿热蕴积、气机阻滞、气血瘀滞而成痈肿,在治疗上需要活血化瘀、理气通腑、清热解毒[5]。现代研究指出,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存在全身炎性反应,机体严重损伤后导致免疫系统出现应激反应,大量炎性介质被释放,引起免疫失衡,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6-7]。研究表明,大血藤汤具有抗感染、抗菌的作用[8]。本研究具体探讨与分析了大血藤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及对免疫细胞、炎症递质水平的影响分析,以明确大血藤汤的作用价值与机制。现报道如下。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2月在陕西省新安中心医院诊治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陕西省新安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s)/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s)/n(%)]
注: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发病时间(d) 体质量指数(kg/m2)性别(男/女)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 心率(次/min) 年龄(岁)中药组 42 4.65±0.25 24.28±2.11 22/20 124.88±10.84 76.27±5.24 87.17±5.39 34.82±3.38对照组 42 4.67±0.33 24.84±1.46 21/21 124.76±10.11 76.49±4.14 87.65±4.19 34.98±4.15 χ2/t 0.313 1.414 0.048 0.052 0.213 0.456 0.194 P 0.755 0.161 0.827 0.958 0.831 0.650 0.847
纳入标准:符合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标准[9],具有非手术治疗指征;年龄16~60岁;病情稳定。
排除标准:精神病患者;合并高危传染性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伴随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肠穿孔等,需手术治疗患者;存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意参与本研究患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合并免疫缺陷者;肝肾、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生产企业:焦作市康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4107)100 mL+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生产企业: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954,规格:1.0 g)2 g,静脉滴注,1次/d。
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血藤汤治疗,组方:大血藤60 g、冬瓜子30 g、蒲公英15 g、地丁草15 g、延胡索12 g、甘草12 g、金银花12 g、连翘12 g、赤芍10 g、忍冬10 g、乳香9 g,陕西省新安中心医院中药房代煎200 mL,2剂/d。
两组都治疗观察7 d。
①记录两组退热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脓肿消退时间。
②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治疗后患者发热、腹痛等症状消失,阑尾周围脓肿吸收,触诊腹部无压痛;有效:治疗后患者发热、腹痛症状好转,阑尾周围脓肿较前明显缩小,右下腹仍有轻压痛;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甚或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③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抽取肘部静脉血3 mL,分为两份,第1份促凝后2 000 r/min离心处理5 min,提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含量,两者都可反映患者的炎症递质水平。第2份血液标本抗凝后2 000 r/min离心处理5 min,提取单个核细胞,采用美国BD公司的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对比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组的退热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脓肿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退热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脓肿消退时间对比 (±s,d)
表2 两组退热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脓肿消退时间对比 (±s,d)
组别 例数 退热时间 腹痛消失时间 脓肿消退时间中药组 42 2.56±0.23 5.28±0.58 6.98±0.33对照组 42 3.76±0.18 7.82±0.28 8.17±0.47 t 26.628 25.559 13.429 P<0.001 <0.001 <0.001
治疗后,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与对照组的83.33%相比提高,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n(%)]
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PC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PCT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hs-CRP、PCT含量水平变化对比 (±s)
表4 两组血清hs-CRP、PCT含量水平变化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组别 例数 hs-CRP(mg/L) PCT(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中药组 42 21.28±1.53 4.33±0.19a 1.56±0.18 0.23±0.02a对照组 42 21.15±1.22 11.24±1.55a 1.62±0.33 0.67±0.10a t 0.431 428.677 1.034 27.962 P 0.668 <0.001 0.304 <0.001
治疗前,两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治疗前,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中药组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对比 (±s,%)
表5 两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组别 例数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中药组 42 34.88±3.22 44.59±3.14a 29.85±3.55 22.66±2.18a对照组 42 34.62±3.10 38.82±2.11a 29.08±3.22 26.50±3.88a t 0.377 9.885 1.041 5.592 P 0.707 <0.001 0.301 <0.001
阑尾周围脓肿为临床常见急腹症,近年来研究数据显示,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加,尤以30岁左右人群的发病率最高[10]。阑尾周围脓肿是当穿孔阑尾被周围的大网膜包裹并形成肿块而导致的疾病,约占整个急性阑尾炎的5%。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阑尾的瘢痕挛缩、管腔狭窄、浆膜面高度充血并有较多脓性渗出物,导致炎性反应反复发作。若进行阑尾切除术,操作比较困难,并可能导致炎性反应扩散,为此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11]。阑尾周围脓肿属中医范畴的“肠痈”,多因情志失常、糟粕积滞、寒温失调、饮食失节等,以致气机不畅、肠道传化不利、气滞血瘀,血肉腐败而成痈肿[12]。其发病机制为“瘀热壅积”,治疗宜选择清热化瘀[13]。本研究显示,中药组的退热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脓肿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与对照组的83.33%相比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大血藤汤在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时,能促进临床症状缓解,稍提高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从机制上分析,大血藤汤中大血藤具有活血通络、败毒消痈之功效,冬瓜子、蒲公英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利水消肿,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忍冬、连翘、金银花、地丁草可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延胡索、乳香、没药、赤芍可活血散瘀,从而促进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效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14]。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抗菌消炎之功效。
作为临床上的炎症递质水平指标,血清hs-CRP、PCT的高表达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导致机体出现炎性反应,破坏机体的免疫调节,诱发患者病情恶化[15]。特别是两者的过量释放可导致血小板黏附、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增厚,也可使得机体氧化平衡受到破坏,不利于患者康复[16]。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PC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PCT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大血藤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能抑制患者血清hs-CRP、PCT的释放。中医学认为肠痈的发病与“热、毒、湿”密切相关,在内外负面因素的刺激下,邪气聚于肠道局部,聚久成热,毒邪内生,损伤肠络,发为肠痈。红藤汤的组方严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17]。现代药理学表明,大血藤、冬瓜子、蒲公英能够促进肠道脓液及早排出,防止局部脓液集聚使病情加重;地丁草、延胡索、甘草具有促进胃肠动力、抗血栓、抗凝血、抗感染等综合效应;连翘、赤芍、忍冬、乳香等有较强的肠蠕动作用,可促进脓液的排出,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改善机体的微循环,消除炎性介质,可减轻症状体征,从而促进炎性反应消散[18]。
红藤汤作为经典方剂,经历了历史的实践积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为基础理念,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优势[19]。现代药理学表明,大血藤能够改善血流量,发挥抑制炎性反应效用。冬瓜子、蒲公英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提升机体免疫力。地丁草、延胡索能够提升胃肠运动收缩节律,也具有免疫促进作用[18]。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治疗前,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中药组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大血藤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本研究由于人力资源的限制,调查人数过少,且分析的时间点比较少,没有进行随访分析,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综上所述,大血藤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递质的释放,促进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效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