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

2022-12-28 22:49周亚婷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16期
关键词:管控体系管理

周亚婷

(南通市通恒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对企业不仅给予了大力扶持,而且在经济政策上也做出了持续调整,力求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纵观我国当前企业数量可知,其数量、规模都有了显著提升。然而部分兼并重组企业中,既给自身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面临着经营管理方面的挑战,例如固有的管理模式与内部重组环境不适应,兼并后资本实力、规模增加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有所提升等[1]。因此,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适应自身特征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对企业日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做好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能够确保企业维持正常运行状态,还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高效达成战略经营目标,使企业的发展战略更加清晰化、合理化,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实力。

其次,企业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可以不断推进企业优化自身的管理模式,使其更加符合市场环境变化需求和企业经营要求,并有效提升企业对内部财务信息数据的管控性和实效性,促进提升企业的财务监管能力和预算分析能力,强化企业统筹管理经营活动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企业优化自身资源管理,有效避免企业内部出现大量资源被浪费的现象,从而为后续的经营活动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最后,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加强企业部门之间的协作性和联系性,有效提升企业部门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执行力。通过调动企业全面监管能力,根据部门管理需求和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财务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到岗制,确保企业员工能够明确了解到自身的岗位职责,并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从而有效推进企业管理质量和执行效率,进而实现企业高效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推动企业加强内部管控的有效途径。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可量化工具来保障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与企业发展战略的适配程度,并结合市场环境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提前预测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风险管控,以此来提升企业的风险预防能力。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讲,企业的资源配置及内部风险管控机制能够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内部管控的积极优势,并不断推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因此,如果企业想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就需要将预算管理的流程和方式作为建设基础,通过可量化工具和相应的管理手段来提升企业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合理性,以此来进一步强化企业面对经营风险的预测分析能力和管控处理能力。

2.内部控制能够保障企业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企业实行内部管控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性以及保障企业财务报告与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并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和发展效益。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角度来说,整体包括三个重要流程:预算编制以及执行和分析,每一项流程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威胁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要点,所以全面预算管理也属于企业内部管控的内容之一。如果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缺少内控制度的支撑,那么可能会导致预算编制在执行的时候出现严谨性和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另外,如果企业的内控制度并不完善或缺少健全的内控发展环境,那么将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不确定风险显著增加,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所以,只有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科学系统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保障企业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并有效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3.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控体系相互促进

在企业全面贯彻落实预算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然也会要求自身不断优化内部管控体系,持续完善内部管控制度,并有效提升自身的内部管理质量。所以在预算管理编制及执行的过程中既离不开内部控制措施和监管机制的管理,也无法离开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财务信息以及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同时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发挥出有效的积极作用,也会影响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效率和管理质量。因此,全面预算管理与内控体系互为促进关系,在企业管理效力充分发挥出优势作用的前提下能够使企业高效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企业内控中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控制能力不足

对于年度财务预算方案来讲,其主要是由董事会批准,对后续企业支付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虽然年度财务预算及生产建设计划通过企业董事会审批时期具有预算支出总额可控的特征,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讲,支出明细内容划分不严谨、执行控制粗犷等现象依然需要引起重视。由于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无论是原料还是产品价格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直接影响,这也导致经营环境极易发生改变成为常态,同时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控体系,所以在对预算实施刚性控制时,不仅要权衡市场需求和内控需求,而且还要避免一刀切,应该在明确不同情况的基础上将控制划分为刚性与非刚性两类,现阶段出现的超预算支付现象多发于非刚性控制部分。预算实时控制过程中没有行之有效的统计手段为支撑,致使无法对在途预算做到明确掌握,超预算支付风险也会由此产生[2]。一般来讲,预算执行结果出具需要在次月上旬完成,所以,也就制约了超预算预警提示作用的发挥。此外,已完成审批和付款预算是统计预算使用情况的重要内容,而对于提交的付款申请,在内控审批环节没有完成或者已经付款在途预算来讲,并不涵盖在预算使用情况统计当中。

2.内控风险防范意识有待提升

纵观当前许多企业可以看出,补救措施往往是在问题后才制定并实施的,既不能预见风险,也不能在预见预期风险的基础上提前准备好应对措施,与国外成熟的管理模式存在明显差距,这也反映了我国企业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的情况。而项目风险评估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的不足将会导致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编制的时候缺少足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使得在规范全面预算管理流程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少充分的联系沟通,企业部门间的交流意见无法统一,进而导致企业无法细化预算编制流程管理的风险管控点,最终会影响到管理人员对企业预算管理环节的把控程度,降低预算汇总报表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甚至会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极大的财务风险。同时,多数企业在开展内部管理控制体系过程中,对全面预算管理在风险反应力中的作用不能充分运用,两者融合效果较差,那么在减弱风险带来的损失时,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管控作用和内部控制体系稳定协调作用也都受到了制约。

通过对已经成熟的运作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的某国企企业分析可知,其在发展过程中收购了多家私营企业,且获得了可观收益,但是其中两家在2017年混改制后均表示存在投资失败的决策。在事后深入分析过程中发现,他们在内部控制工作时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一方面风险预测和防控能力相对不足,另一方面风险意识较差,没有制定相对完善的制度来开展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此外,国营企业与私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明显区别,私营企业通常都是管理者一家独大,混改制后企业高管在管理理念及运营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落后、脱节现象。

另外在企业实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还缺少有效的投资风险管控制度,企业的投资控制存在不足的现象。投资是企业对外经营的活动基础,在企业内控管理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但在企业进行投资控制的过程中,由于缺少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并且风险管理意识存在不足,导致企业在投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在执行项目投资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并存在一定的短期经营行为。而这种问题将会导致企业在没有深入调查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投资决策阶段,无法有效管控到企业在投资方面所面临的多重风险因素,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预算管理控制能力的发挥,进而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无法受到有效管控。

3.缺少科学系统的全面预算分析模式

为了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案,有效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在企业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以定期或动态化为限制的预算考核。当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缺少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流程时,就会很容易影响到企业达成最终的经营管理目标,从而很难为企业阶段性的发展方案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而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年度预算执行报告在差异分析方面仅仅只是停留在定期对实际与预算数据间的差异分析上面,只完成了数据差异分析的阶段性要求,却并没有深入挖掘形成数据差异的根本原因,也并没有去探索问题背后的风险要点,甚至无法提出针对性的处理防范措施,从而导致企业的预算分析过于形式化,无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进而导致企业预算考评的结果总结缺少科学性和准确性,最终影响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完善企业内控体系的策略

1.构建企业内控新环境,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企业在实行财务内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改善环境作为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举措,通过进一步优化内控实施环境来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通过以上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构建需求的分析,企业内控体系需要在自身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内部实际发展情况、自身特点以及市场需求导向作出有针对性利用企业战略发展的需求分析,逐渐转变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强化内部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提升企业各部门间的配合度,构建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的企业内控体系制度,以此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及财务资金的管理力度;同时要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预测分析能力,从制度管控的角度来强化企业执行管理的效率,通过细化管理财务工作来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企业的预测执行能力,明确财务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工作,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把控能力[3]。如通过前面对企业混改制后投资失败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家生产经营、运作模式比较好,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并能够促进企业财务制度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因此企业有必要对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的企业内控体系进行优化。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对预算科目进行树状分级设计。主要是依据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生产过程等内容进行精细化管理,同时利用海波龙预算系统对数据进行具体化,对预算科目进行分解,直到管理的末端,形成纵向的企业预算层级,最深可达十级左右,以此满足企业旗下分属公司的预算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如在企业的总部设立一定数量的细化节点,并将其分配至分公司。预算资金必须和末端的层级相互对应,让各个预算项目的子项实现专款专用的目标。

二是对刚性预算和非刚性预算进行有效区分。刚性预算主要是企业可控的经营性管理费用,如展会费、咨询和招待费用等,必须对此项费用的预算进行严格把控;非刚性预算是受到一些不可控因素(政策)的影响而形成的成本费用,如税款、股权等,由于支付费用不会受到预算资金的严格控制,只能以预算形式作为参考,对预算和实际执行进行对比分析。

三是在预算控制过程中增强自动预警功能。在企业的刚性控制预算达到一定比例时(如85%),要设立自动预警,以此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有效提醒,依据实际情况明确预算是否需要调整或增加,当预算资金不足时则不能进行增加。在预算控制中,需要以疏防堵作为预算控制管理的原则,通过系统自动预警,不仅可以实现提示预算执行结果,而且能指导相关人员进行线上的预算调整申请,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了预算管理制度实施、调整及审批流程的优化路径。

四是让预算子项和审批职责实现相互对应的目标。依据企业的内控管理要求,企业总部需要梳理相关项目的审批职能,同时设定自动流转的审批流程,逐步实现对预算的控制和监督功能。在审批流程程序通过后,系统自动把预算支出同步到预定科目之下,实现对预算数据的实时更新,并自动生产详细的使用记录,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形成不同的数据报表,从而为公司决策层和相关预算人员提供有效的决策部署依据。

2.完善投资控制,为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企业在进行投资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全面的预算管理的具体要求,对内部的投资活动做出有效的规范性举措。这就需要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对投资活动进行必要的控制管理,从而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同时还要明确投资的具体规划方式,要保证其严谨性,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一些短期的经营行为。具体如下。

首先,需要开展深入调查,找出影响全面预算的不确定因素,以此逐渐建立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并逐步优化企业内控管理,在明确投资风险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不直接进入到决策阶段。如,在某企业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时候,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分析短期目标的差异点,从而充分发挥出企业预算管理的分析作用,强化企业投资管控能力,进而健全企业内控管理体系。

其次,需要对投资方案进行科学讨论,研究出一套可行性报告,再结合报告内容制定决策程序。此外还要让财务部门参与到项目投资管理中,以便财务部门能够准确评估投资风险,为接下来的决策部署提供准确的风险评估参考。在工作过程中,要重点注意防止乱投资现象,因此需要财务预算人员对投资进行有效监督,以防有关人员擅自进行决策。如,针对企业投资项目和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和有效控制,及时进行有效的编制预算,并在季度和年度预算期限内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管控,能够加强企业资金流向的明确性和真实性,从而避免出现超支的现象。

最后,科学的组织架构能够帮助企业内部管理层建立起一个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所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高效简化、及时制衡的制度原则,设立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针对管理部门间业务流程的运行测试进行重点管控,以此提高对企业管理漏洞的管控力度,从而进一步改善企业的内控管理环境,进而实现企业预算管理的全面化和高效化。

3.提高内控风险防范能力,更好满足企业的预算管理要求

财务风险关乎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的效果,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使企业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得到显著降低,需要将关注点放在风险管理工作上,构建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具备的和市场对接的特点,培养企业对市场风险的敏锐度,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企业对事前风险的评估能力。除此之外,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基础发展目标,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制度,通过逐步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来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对此,企业可以以事前、事中为风险把控节点。首先,在事前可以通过提高对投资风险控制评估模型的利用率,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并在风险管控的过程中对投资项目风险进行系统分析,以此保障财务风险在企业可管控的范围内;其次,财务部门可以针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以此来及时分析预算与具体情况之间的差异问题,从而提升企业数据整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后,想要在企业内部有效落实财务风险分析管理制度,就需要灵活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以此确保企业在风险管控过程中能够明确风险成因,从而有效采取适当的风险处理措施,进一步加强企业对风险的管控力度和能力。

所以通过对风险的评估结果,企业可以及时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举措,进一步提高企业对事中风险的处理管控能力,并更好地满足企业预算管理和发展的要求。另外,还要通过融合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不断发挥其优势,从整体上有效提升集团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能力,更好地兼顾了集团企业旗下国企和私企之间的业务经营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财务系统实现统筹发展模式[4]。通过对企业内控风险的管控,依据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规划而进行的自身管控和运行,为企业的整体发展实现利润最大化奠定了扎实的风险管控基础。

4.确保信息的有效沟通,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健全内控体系,满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要求,需要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整体化质量管理,实现多维度的质量控制体系。在此环节中,需要对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沟通等重点问题进行解决,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推动企业加快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企业信息及资金、业务等方面信息数据的集合度,以此来提升企业预算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并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的优势来构建信息沟通渠道,高效推动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化发展,从而实现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并有效细化企业财务管理环节,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链和信息流。如企业可以通过利用ERP系统,对财务信息、数据、相关资料内容进行远程监督和管理,通过对企业资金的运行进行动态化、实时化的监控管理,不仅明确了资金的支出、报销等使用情况,而且还确保了财务管理的预算明细与实际支出情况相符,从而保障了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利用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将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准确的汇总整合,从而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处理数据信息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同时,想要提升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能力,还可以结合企业投资管理目标来建立网络化发展平台,并利用管理平台来构建企业预算的评价及监督体系,特别是针对大量资金的支出及报销等关键环节,更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来进行动态化监管,以此来进一步加强企业的预算执行与控制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项目资金的使用率。因此,把评价体系中有效融入企业目前的经济运行评价中,可以提升企业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效避免出现由于人为核算失误而造成的财务风险;还有助于及时管控企业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针对实际数据差异进行系统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预算分析报告来加强企业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工作,从而帮助企业领导层和决策层实时掌握企业预算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为企业决策部署投资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结语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应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明确企业财务内控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不断完善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强化企业预算管控能力,并有效提升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从而高效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目标。对此,需要预算管理人员深刻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目前企业管理现状和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对内部管理流程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同时利用网络化发展平台对预算管理进行有效调整,促进全面预算管理为构建内控体系提供便利条件,有效提升企业适应复杂市场环境的能力,全面促进企业内控体系健康有序发展,最终实现提升企业管控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管控体系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浅析现代项目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管控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