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品莹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 长沙 410005)
基于当前国有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对外投资已然成为其不断促进自身发展、提升自身经济效益的重要路径之一。对此,为保障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在实际对外投资过程中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应工作,合理预防或者避免相应风险问题,就需要加强对于对外投资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项目逐渐增多,为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内部风险管控作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保障国有企业内部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得以实现,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应政策要求,对企业内部进行规范管理,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风险控制体系,以此解决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管理松散、投资无序,以及风险问题频发等情况,以强化企业风险管控水平。
对于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而言,由于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因此实际对外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也相对较多,严重威胁着国有企业自身资金的安全。对此,通过构建对外投资风险控制体系,能够实现对于对外投资项目的深入审核和研究分析,进一步保障投资的可靠性以及可行性,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在实际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不仅面临着各种环境风险,同时企业内部也存在一定风险问题,例如,出资者不到位、相应产权界定不清晰,以及相关监管责任落实情况较差等多种问题。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综合运作风险,而且还可能会引起相应投资决策、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运行质量和效率,甚至导致资金链断裂、投资决策不合理等情况。因此,就需要通过建立风险控制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实现对于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和准确预防[1]。
投资环境引起的风险问题,对于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而言有着极大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在实际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国家相对较多,而且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也相对较为复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实际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给实际对外投资带来较大影响和风险。因此,在实际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于相应投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和重视,充分了解当前投资环境相关的最新信息,以此为后续风险分析和投资决策提供可靠参考基础,以免造成投资失败,甚至给企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货币金融风险主要指的是在实际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不同国家之间无论货币政策还是币种兑换、汇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和风险,而且随着时间和市场的变化,相应汇率还会出现明显的波动情况,而这种波动则是不可预测的。在实际国有企业对投资的过程中,若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面临多重汇率变动而引发的货币风险,给国有企业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投资方式也会给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带来一定风险问题。就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而言,通常采用的是并购的方式,这种投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被投资企业获得相应经济实力,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也会给相应企业的实际运营和生产带来较大冲击。在此过程中,若不能够很好地应对由此产生的冲击和影响,那么就可能会影响到东道国经济发展,因此通常在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东道国还会从政府或者相应政策措施等方面,对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进行约束,并提出相应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外投资风险[2]。
在对外投资风险控制的过程中,为保障风控管理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就需要从决策环节入手,强化对于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决策的风险防控,以此解决传统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存在投资决策随意、风险较强的问题,并借助相应制衡机制,实现对于国有企业内部权力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确保权力配置合理、合法,为后续投资决策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提供良好保障。决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企业组织机构当中决策层能够与执行层之间互相独立;其次,规范国有企业当中的二级决策体系;最后,健全相应监督管理机构,充分发挥相关机构的决策权和监督权,保障两种权力互相分离,以此确保相应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为进一步保障决策管理的有效性,确保相关决策能够得到落实,就需要加强对于专项控制的重视,实现对于对外投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风险管控,促使相应决策体系和相应策略能够体现在实际管理活动当中。可以说,专项控制是决策管理的主要延伸,也是决策系统的重要支撑,直接影响着决策系统的执行和运作效果。专项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财务结算中心以及票据管理中心的建立,可以进一步强化对于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监控,提升企业风险控制水平和能力;第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编制内部控制手册,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加强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并根据企业发展现状以及相应对外投资情况,不断完善相关管理细则;第三,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自身预算管理、编制、执行以及控制能力和水平;第四,加强对于财务信息以及财务报告质量的管控,确保信息真实可靠;第五,加强对于国有资产的管控,规范相应资产管理程序,保障资产安全;第六,建立相应问责制度,强化各专业管理,保障职责划分清晰,监督管理有效执行[3]。
监控系统是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模式当中的重要内容,为保障相应监控工作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在实际构建风险监控系统的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要点内容:第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监管规则,确保监管工作的有序推进;第二,在进行内部风险管控的过程中,应加强关键节点的控制;第三,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网络系统,确保内控网络的覆盖面积;第四,提高监察力度,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相应风险问题,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激励机制是影响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风险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保障内控和监管效果,无论是对于经营者、风险控制还是对于广大员工而言,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激励机制设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实现对于企业经营者以及广大员工的有效约束;其二,建立相应激励制度,以此确保能够对企业经营者、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激励,保障激励策略和方式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其三,还需要针对企业特殊人才有针对性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以此保障激励制度的全面覆盖,确保其作用得到有效发挥[4]。
为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风险控制水平,保障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风险控制体系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需要在对外投资之前,先明确企业内部各机构、部门的实际职责划分,保障后续项目投资过程中,不同部门能够各司其职,保障投资风险控制质量效果。第一,国有企业应根据相应预算管理原则,要求各单位在年初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年度投资计划,并向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投资风控部门等进行备案,做好前期预算管理准备相关工作。第二,投资项目的相应责任单位,应负责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并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同时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以及相应投后管理工作。第三,集团风控委员会,应在项目投资前,对其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并给出相应评审意见,以此为后续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第四,审计部门,即投资风控部门主要负责在项目投资实施过程中进行相应风险控制,并做好事后监督工作,确保相应投资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并保障相应业务流程规范,确保对外投资工作得以顺利执行。
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是风险管控当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明确投资决策程序,保障相关工作能够按部就班地执行是十分有必要的。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决策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由项目责任单位,根据标准要求,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并将其报送至企业经营管理部门,然后由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对可行性报告进行检查和审核,确保其内容全面完整,对于报告内容不完整的情况,应要求相应责任单位在制定期限内进行完善。
第二,将可行性研究报告上交给到企业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初审,并形成相应意见报告,再将其提交给到企业风控委员会进一步进行评审,同时由相应责任单位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汇报,由风控委员会对其进行评审,并形成相应审议意见书,并将整个审议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并做好归档工作。
第三,根据国有企业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投资金额项目制定相应决策方式,以某报社集团公司为例,对于单项投资额高于500万元的情况,应由集团公司进行决策,对于投资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情况,应申报集团公司进行备案。对于风控委员会已经审议通过的项目,还需要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集团公司党组会议审议以及董事会议依次进行审定决策。
第四,对于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对外投资决策,应由股东代表、董事等对相应投资活动进行监控,控股子公司一类企业单项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控股子公司二类、三类企业单项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都需要由相关派驻人员报告集团公司党组会、董事会审议,其他投资项目报集团公司备案。并确保相关派驻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履职尽责,做好风险控制以及项目监督工作。
投资项目把控是投资风险管控当中的重要内容,不良项目的投资不仅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甚至还会威胁到国有资产安全,因此必须严格进行投资项目把关。国有企业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相应投资项目监管清单,明确禁止投资类项目,以此为下属单位提供明确参考依据和相应项目筛选标准,保障投资项目的有效控制。以某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集团投资项目监管清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即禁止类项目和监管类项目。其中禁止类项目就是指不得投资的项目,例如,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列入淘汰类、限制类目录的投资项目,以及破坏资源、污染环境、高债务风险企业新增贷款投资项目等。监管类投资项目指的就是需要在投资之前,向相关部门报送材料进行审议决策的项目,例如,并购国有股权或向国有企业增资的投资项目,单项投资额小于上年度合并报表净资产20%的境外投资项目等。通过对投资项目的严格把控和审议分析等,确保相应项目投资的可靠性,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5]。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风险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是针对投资项目的收益情况,以及相应风险问题等进行评估和分析,进而形成项目可行性报告。为保障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项目责任人必须事先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并做好相应调查工作,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到前期调查和项目评估过程中,以此确保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全面性以及准确性,保障评估报告可靠合理。为确保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估报告质量,应确保相应内容编写明确,要点清晰、重点突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明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以及相应依据;第二,做好市场分析和预测工作,保障预测内容有理有据,预测结果有着较高的可靠性;第三,结合实际情况,对项目投资规模进行估算;第四,可行性分析报告中还需要明确项目运作模式与运营的具体实施方案;第五,明确资金筹措方式以及相应方案;第六,进行财务评价,以及相应经营效益分析;第七,对项目环境以及社会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第八,对项目投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并揭示相关政策;第九,明确研究结论和建议。
为强化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风险控制效果,在实际进行项目投资之后,还需要由企业投资风控部门,对项目投资后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出具相应检查评估报告,向集团党组进行报告。在实际进行项目投资跟踪管理的过程中,若出现企业在投资项目当中的权益发生变动的情况,或者相应投资项目出现采财务亏损等不良情况,应及时向相关党组领导进行汇报,确保企业能够及时了解投资项目实际情况,强化对于投资项目的管控和监督,以此降低项目投资风险问题。
为保障对外投资风险管控效果,还需要加强对于违规投资责任的追究,并建立明确追究制度,以此提升项目单位以及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保障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工作以及相应项目管理工作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对此,项目责任单位以及相应责任人,必须确保前期调查工作详尽、真实、可靠、完整,确保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若由于其所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问题,或者与被投资方存在不正当利益关系等情况,导致国有企业投资失败,进而造成相应损失,需要由项目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常见的违反规定,需要进行责任追究的情况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违反相关决策程序规定,擅自进行投资的情况;第二,相关工作人员泄漏投资信息,给国有企业带来损失的情况;第三,为逃避国有企业审批监管,将投资项目化整为零,以此降低单项投资金额的情况;第四,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或者违反国有企业相关规定,进而非法获得相关利益的情况;第五,未按省、市有关主管部门或国有企业相关管理规定执行,给企业投资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或者被省、市有关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情况;第六,其他严重违反投资管理制度的行为[6]。
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其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为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同时也是保障资金安全、解决投资问题的有效方式。结合当前国企实际情况,其对外项目投资风险控制体系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决策管理、专项控制、监控系统以及激励机制几个部分,为进一步强化对外投资风险控制的有效性,首先应明确管理部门职责、确定投资决策程序,其次严格把关投资项目,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最后应做好项目投资跟踪管理工作,并对相应违规投资责任进行严厉追究,以此保障对外投资风险的控制力度。相信随着对对外投资风险控制的有效研究和实践探索,国有企业对外投资业务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