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有奇 _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生物新课标”)有以下变化和特点。
在课程性质方面,“生物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生物学课程的基础学科属性和在宏观与微观方面迅猛发展的特点,强调了生物学在人类健康与疾病防治、粮食和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在课程理念方面,“生物新课标”强调了全程衔接和学习主题的重要性。如2011年版课标的课程理念是从学生、目标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表述。“生物新课标”继承了2017版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并补充了“课程设计重衔接”“学习主题为框架”等内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特点、活动设计与重点和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表述。
在课程目标方面,“生物新课标”强调了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并且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如指出,“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维度。”其中,关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界定,继承了2011年版课标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内容,并强化了其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内容和价值。
“生物新课标”继承了2011年版课标的10个一级学习主题和50个重要概念,并进行了精炼和补充,以7个学习主题、9个大概念、22个重要概念、88个次位概念等概念体系的形式进行呈现。强化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突出了生物学概念教学和育人功能。
“生物新课标”中的7个学习主题中的“植物的生活”“人体生理与健康”“遗传与进化”是新表述,但与2011年版课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植物的生活”融合了2011年版课标中“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等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内容;“人体生理与健康”融合了旧课标中“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健康地生活”等有关内容;“遗传与进化”融合了2011年版课标中“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专题中的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是新增加的学习主题,其课时占生物学课时总量的10%。内容包括模型制作、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发酵食品制作等实践活动,涵盖了2011年版课标中“生物技术”专题等内容。强化生物学课程在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以及生物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内容之间的综合与衔接,凸显生物学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体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与2011年版课标的表述虽然相同,但在次位概念的学习上也有新的变化。而2011年版课标中的“科学探究”主题则被渗透到新课标的7个学习主题中。
在学业质量标准方面,“生物新课标”呈现了生物学“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深度,强调基于健康和疾病、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生物和环境、生物技术相关等真实问题情境,考查学生习得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在教育教学指导方面,“生物新课标”的每个生物学主题都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等,加强了对教育教学的指导。
在教学与评价案例方面,“生物新课标”继承了2011年版课标的13个活动案例中关于观察、调查、探究、设计、模拟等活动类型,并补充了制作类活动案例与核心素养评价案例,最终精炼和丰富为7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