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荣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建设工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工程。为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职院校英语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职教20 条”重要文件精神,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紧跟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笔者所在学校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 极力推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 进而提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国家大力提倡和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迎来新机遇,同时也面临新问题。企业和社会将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会不断发生变化,相关的岗位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激烈。作为连接学生与企业的最后一站,高职院校肩负着教学与实践的双重任务,而如何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以及如何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目标所在。笔者认为,只有深入对接企业需求,以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导向,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案,并紧随企业需求的发展动向,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才能真正让教学与实践、育人与用人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本文是基于在本校举办的针对优秀毕业生的2021 年“临空港杯”求职达人秀大赛活动,对参与活动的一些知名企业选拔人才的关注点展开思考,并与笔者所在的商务英语专业相结合,进而探索人才培养的要点和实施方案。
作为本次活动的面试指导教师,笔者参与了本专业学生的面试准备和视频录制环节。随后,经过多轮比拼,笔者所辅导的学生最终被某知名企业成功录用,得到生产经理助理一职。至今,活动虽已圆满结束,学生也如愿以偿得到心仪的工作,但本次活动的影响却并未止步于此,有几个问题引发笔者的思考,比如:企业在选拔人才真正关注的点在哪里?这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建设的思路有何启发?对于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有何参考价值?通过研究和分析招聘企业在现场问答环节所提出的一些问题,笔者发现,这些都是企业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招聘企业正是通过这些问题,来考核应聘学生多个维度的能力状况,进而对其能否胜任岗位工作做出客观评估。
下面是招聘企业在面试环节提出的部分面试问题:
●“在校期间是否了解过生产车间的工作?”
●“你认为自己抗压能力如何,遇到过觉得是最大压力的一件事是什么,最后怎么调节的?”
●“在学校期间从事办公室助理遇到过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
●“如果我们录用你,你将会怎么样开展工作?”
●“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怎么样的呢?”
这些问题看似普通,实则不然,究其根本,这些问题中所蕴含的考察点,正是企业的选人、用人标准,同样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正确方向。笔者经深入分析后发现,企业旨在通过这些问题,来评估应聘学生的以下几项重要能力。
招聘企业通过询问学生是否了解生产车间的工作,来了解学生对待应聘单位和岗位的态度。愿意主动探究新事物,并具备有效调查能力的学生更容易得到企业的青睐。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和不同国籍及种族的客户,比如:新的环境和同事,新的设备和工具,新的技能和知识,等等。而对于一项新的事物,如果能够怀有一颗好奇之心,事先主动查阅与行业领域相关的资料、掌握有关信息、熟练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那么,必定能够以更好的工作状态,更快速地融入到工作环境中,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今后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自主式学习模式的推行和深入,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通过自主式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被动吸收到主动探究,不仅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外来文化和知识的取其精华、去除糟粕的辨别能力。
招聘企业通过询问学生对待压力的态度和调节方法,来评估学生除了商务英语专业技能以外的抗压能力。能正确面对压力,并展现出良好抗压能力的学生更被企业所认可。在科技日益发达,外部环境高速更迭变化的今天,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是现代职场人士的普遍观点。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压力一定是生活和工作的常态,只有正确认识压力,从容应对压力,方能在压力下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能力,在压力下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00后”出生,这一代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从小到大基本上没吃过什么苦,没受过什么委屈,因此,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有些学生确实会表现得无所适从,甚至选择逃避。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展开任务式教学的探索和尝试,用任务和目标来驱动教学,让学生置身于任务中学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此外,可以专门增设帮助学生提升抗压心理素质方面的课程或讲座。
招聘企业通过询问学生在校期间曾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办法,来了解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某家公司老板在自己办公室外贴上了一张纸——“遇到问题先想好三个解决方案再敲门”。很明显,遇到问题不慌乱,能够拿出有效解决方案的人更容易在职场获得成功。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通过项目式教学,把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以及最终评价,都交由学生自己负责,来培养学生分解任务、设计和实施方案的综合能力。
招聘企业通过询问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来了解学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拥有健康兴趣爱好、秉持积极生活态度的应聘者更受企业的欢迎。当代在校大学生普遍爱好广泛,课余生活多姿多彩,但有些学生的爱好却超出了正常范围,有些学生甚至因为痴迷游戏而耽误了学业。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在这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处理好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问题。
招聘企业通过询问学生到岗后准备怎样开展工作,来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扎实,且有过一定的企业实习经验的学生更符合招聘企业的胃口。学生的实践能力,往往也是招聘企业最为看重的能力,它是学生思考能力和做事能力的集中体现。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做事情眼高手低,用年轻人的话说,叫“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所致。下一步,在专业建设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实训水平,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锻炼舞台和实践机会,以能够帮助学生成为理论与实践二者兼备的实战型人才。
改变以往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培养将来从事国际贸易方向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考虑到地方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拓展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产教融合,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多样化选择和多途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围绕“互联网+”行动计划,面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求,跟踪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背景下就业结构变革,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行业和社会培养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优化现有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教学手段为社会及地方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
服务地方经济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为实现这一任务,首先当地高职院校要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笔者所在院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根据当地内陆经济社会特色,紧密结合当地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和趋势,尤其是当地经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经济体之间的共同需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结合本专业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服务当地的能力。适应当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要求,加快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专业教学资源形态、专业教学组织方式调整步伐。此外,高职院校还应积极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尤其是实习实践过程,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通过实际行动来吸引毕业生,如可以确定自身的相对优势和特色、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大的提升空间、更好的发展愿景等。
通过调研本地的用人单位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走访商务英语专业优秀毕业生,了解到目前用人市场急需既懂英语语言又熟练掌握外贸专业技能的“一专多能”人才。通过开展订单班式培养模式,让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接受企业专业讲师的外贸平台实操技能,为外贸企业培养优质的毕业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推动商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实现校企协同育人。通过与企业搭建教学实训、实习基地,满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校内校外教学实训、实习的需求,支持在校学生创业,在网络平台开展国际贸易业务,为企业创造实在的经济效益。
以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为基础,国际贸易知识与技能实操为主干,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外贸知识+英语+实操能力”为人才培养模式,从商务语言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出发,注重多元化发展。针对外贸实操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与流程处理、跟单与单证处理等课程)改变传统多媒体教室上课模式,把其放在电子商务实训室进行理论+实操的课堂教学,让外贸实操课程真正做到基于外贸业务流程及工作过程,专业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避免学校学习和实际外贸工作的脱节。其次,提升专业学生的办公自动化软、硬件操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综合素养,完善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体系,深化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增加国际贸易、B2B、O2O 等软件系统内容,进而提高信息化教学组织能力。
积极参与各级政府设立的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改进企业实践评价方式,完善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制度。探索在合作企业建立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培养基地,帮助专业教师及时了解外贸企业生产技术规范、企业管理制度与经验,掌握企业技术工艺、技术创新方式。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教学组织能力,优化学生顶岗实习评价办法。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鼓励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联合申报教学研究项目,鼓励专任教师与企业联合申报技术创新、新技术推广培训项目。推进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常态化,
目前从事外贸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95 后,家庭条件较优越,工作中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待加强。当前,很多企业将员工能否踏实肯干、立足于企业、与企业共进退作为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企业需要愿意主动学习,愿意吃苦,能积极主动学习新岗位所应具备专业实操技能的员工。其次,外贸行业的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上述品质更为企业所看重。当前,在中国“一带一路”及“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外贸流通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外贸领域及行业所具有的核心资产如人才、客户资源都不容易控制。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高校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相反,对企业期望值较高,当企业提供的报酬和工作环境远低于毕业生的期望时,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得毕业生不安于本职工作,试图通过跳槽等方式谋求更多的报酬,员工频繁跳槽已成为不少外贸企业头疼之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打造商务英语专业品牌,继续在专业建设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实践创新,形成商务英语专业特有的改革创新的校企合作基地,推动该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坚持并不断创新和完善商务英语专业“三位一体”办学特色,以特色求生存、促发展,推动该专业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