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晶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物流行业是联系生产、消费和流通的重点支柱服务行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的贡献、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培养符合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一直都是高职学校重要的任务。培养合格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提升必不可少,走产教融合是当前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产教融合强调了更进一步服务区域经济,将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学校与企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过去高职学校专业建设提倡校企合作,现在的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升级版,校企合作常见的订单班、实训基地都是学校为主导,属于单向合作,合作时间短暂,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大,而产教融合提倡的是双向互动,强调深度交融,全方位的合作[1]。
物流行业门槛低、企业数量庞大、基层人才要求多。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应该逐渐从一线操作过渡到管理层。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在就业过程中非常重要,学生只掌握行业的理论知识无法胜任岗位,必须要经过企业岗前培训,企业要付出更多资源。通过产教融合,让学生在毕业前掌握所需技能,毕业就融入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同时,深入企业合作,让学生更加明确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提升他们的工作热忱和积极性。
职业教育迎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为广大职业学校的产教融合提供了顶层设计,指出了发展方向,如:如何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产教融合发展中必须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如何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等等[2]。关于教育领域2021 年工作重点的解读里,专门有一条提到了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要走产教融合之路[3]。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物流行业,虽然智慧物流解放了部分劳动力,但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参差不齐,不仅需要一线的物流操作人才,物流企业管理人才也非常缺乏。通过产教融合,让学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培养方案和就业直接与区域企业对接,缓解企业人才缺乏情况。通过产教融合发展,学生和企业员工可以共享企业、学校资源,通过技能培训和理论知识的提升,全面提升学生和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现代现代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全面提升区域物流企业的操作、管理水平,提升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商贸业、现代制造业发达,物流产业是城市发展和运行的保障。武汉物流产业业态众多。武汉地区高职院校紧贴地区物流产业,形成了以现代物流管理为核心专业的专业群,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例如,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开设除了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外,围绕专业群开设的专业有:供应链运营、邮政快递智能技术、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和港口与航运管理等等。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开设了航空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和电商物流等相关专业。
高职教育的属性就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依靠企业进行发展。武汉地区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譬如订单班培养、实训基地开发、顶岗实习、三明治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等。通过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技能得到提升,企业储备了大量的后备人才。例如,长江职业学院与湖北苏宁云商进行了顶岗实训、订单班教学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合作的等等。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单位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荣庆物流有限公司、武汉安吉通汇汽车物流有限公司等。
为了更好地全面提升武汉地区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发展,促进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质量,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发起人建立了湖北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职教集团,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发起人建立了湖北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两个学会经常举办活动,现代物流管理教师同行相互交流心得,举办科研项目申报,企业见面会,学术论坛等,反映良好,逐渐形成了湖北省高职教育的品牌。
武汉地区高职开设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年份集中在2006-2010,当时现代物流管理在高职专业领域是新专业,国内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毕业生的报考,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是各大高职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部分学校还单独开设了物流学院,如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然而,随着快递业和外卖从业人员的急剧增加,加上固定印象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误导,很多人认为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只有快递行业。快递行业从业门槛低、工作辛苦等特点导致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社会声誉逐年降低。加之高考毕业生总人数减少,武汉地区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招生人数逐年缩减,譬如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最高峰一届学生有四个班,将近200 人,2020 年只剩下一个班的规模。产教融合的基础条件是长期稳定发展的专业,没有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稳定,没有源源不断的招生人数,该专业的产教融合没有实施的意义。整体办学规模和综合实力较强的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2020 年该专业招生不到60 人,也只能按照一个班规模教学。
虽然武汉地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 产教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譬如校中厂模式:将物流快递营业点引入校园,学生参与快递企业运作,在校园内就直接可以从课堂过渡到企业生产一线。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就将菜鸟驿站引入校园,服务校园学生和周边居民。订单班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中引用企业课程,毕业即被企业录用,无缝对接企业,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苏宁云商集团订单班、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百世订单班。还有现代学徒制模式,湖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该专业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模式作为试点专业成功验收。这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参与育人过程,但是育人评价体系不足,尤其学校和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技能评价体系,企业参与育人过程评价少,由于企业出于自身保密和其他原因,很多核心岗位并没有让学生参与,学生仅仅是从事简单的一线岗位机械和反复性的操作,尤其是新的技术学生很难有机会接受,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深度明显不足。为了适合新的社会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模式下,必须要对当前的产教融合模式进行创新。
盈利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任何企业经营发展的目的之一。对于是否积极从事产教融合这一项事业,很多物流企业会进行收益计算。武汉地区某快递公司每年下半年“双十一”期间会出现人员短缺现象,武汉市部分学校将学生带到企业去跟岗实习一到两周,学生通过实习知晓了快递行业的流程和基本运作模式,了解了快递企业设施设备的基本用法,大部分学生收获较大。但是企业合作几次后,积极性明显降低,学生跟岗工作本身需要企业给与工时付费,还有食宿费用,部分学生在工作期间没有遵守纪律,影响整个工作进度等等,管理难度增加。该企业明确表示用高薪聘请社会小时工比学生参与实习综合成本更低。由于物流企业经营不平衡现象广泛存在,经济下行和非旺季,很多物流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兴趣并不大。
武汉地区从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年龄偏轻,大部分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就直接从事了教学工作。他们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对物流企业的工艺流程、设备的使用、信息化运作还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物流专业实施产教融合发展除了需要专业教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外,对专业教师职业教育理论的积累,对当前的职业发展趋势把控都有一定的要求。专业教师从事产教融合工作要经常和物流企业人员打交道。对教师本身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应急事务的处理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目前武汉地区部分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还没有达到以上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发展。
武汉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招生工作是进行产教融合的基础,为了保证每年武汉地区高职现代物流管理招生的有效性,首先对武汉地区现代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数量和专业方向进行一个合理的预测是必要的,避免招生计划过多而造成就业困难,就业方向不匹配造成实践技能无法适应工作岗位,通过调研,合理制定每个高职学院要合理制定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招生计划和专业培养方向。其次在招生宣传中进行创新。加大物流企业参与招生力度,企业和高职学院一起进高中校园或者是招生宣传会联合搭台,物流企业可以物色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其后备力量。2020 年初,武汉疫情封城阶段,物流快递行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招生材料中可以列举类似的正面宣传物流企业事迹和正面物流人物故事,树立社会正能量,同时增加学生和家长对物流专业的接受和好感度。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招生宣传材料中要利用改变传统的平面宣传模式,利用公众号、学校抖音账号等多媒体宣传方式,利用动画、视频来介绍当今的智慧物流行业、无人机配送、全自动化无人仓储和分拣等最新资源,改变学生和家长对物流行业传统的印象。
为了对接武汉地区物流产业,深度进行产教融合,打通就业渠道,建议将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细分方向。根据学生能力特点、就业兴趣进行分类培养,避免一刀切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现代物流管理产教融合的方向,为了将产教融合合作更加紧密。武汉大力建设中部航运中心,尝试将部分英语能力强、善于沟通的学生进行港口物流方向培养和产教融合。武汉地区铁路运输开通了“汉新欧”班列,火车直达欧洲腹地,尝试开展物流多式联运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京东、苏宁等电商在武汉建设有中心仓库,尝试开展现代电商物流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通过细分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方向,打开了产教融合新的局面。
传统的诸多校企合作模式是产教融合的主要方式,创新产教融合必须要提倡双向互动,企业融入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全过程,同样学校也要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在共享经济和移动互联时代,学校可以尝试和企业共同建设线上物流专业课程,共享平台教学,学生在教室可以观看企业生产过程,学校可以给企业员工分配平台账号,企业员工在企业可以观看直播课堂教学。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出资建设实训室,将最前沿的设备引入学校,学生和员工共同进行新技术和设备操作的培训学习,避免学生学习的技能等到毕业后被淘汰。鼓励企业和学校一起举办技能比赛,学生和员工同场竞争,增加学校物流技能培养的氛围,同时让学生看到差距,提升他们学习物流专业技能的兴趣。鼓励学校的会议室和运动场等设施给合作企业开放,增加学生与企业员工的互动,将企业优秀文化元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企业文化体现产业的精湛技艺,而且承载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4]除了顶岗实习外,鼓励企业参与学生日常学习的技能评价工作,有实践能力操作要求的理论课程建议将课程成绩按照“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企业评价”几个模块构成。
同时高职企业教师也要积极融入企业生产过程,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在物流企业落地生根,对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考察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减少没有价值的流程,积极和企业沟通,提出企业供应链再造方案。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采购招标评价和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等等。
当前物流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收益不大,积极性不高,政府层面对企业支持明显不足。产教融合作为未来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和战略要点,企业、学校和政府之间要理清关系,政府应该充当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中推动者、协调者与维系者,规避高职学院与物流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5]武汉地区早在2016 年就成立了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该组织应该充当政府、企业和高职学院之间的桥梁,积极向区域教育等主管机构诉求,一方面希望政府出台相关规范产教融合的文件、政策和法规,另一方面为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争取更多的利益点。譬如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企业实训期间,由于物流企业承担了职业教育职能,企业可以获得相关现金补贴或者税收政策优惠。物流企业吸引毕业生就业,企业同样应该给予优惠。鼓励高职学院和物流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培训基地,吸纳社会人群参与物流技能培训,如现代物流管理1+X证书、政府购买物流培训服务(如扶贫、失业工人技能培训)等,企业和学院共同获得收益。政府应该鼓励学校和企业联合,共同申报国家职业教育的“双高”项目,利用财政拨款来提升企业自身的基础设施水平。
如果武汉地区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府应该作为主体广泛宣扬这种先进做法。树立相关的典型物流企业全国范围内进行示范。物流企业获得更多正面媒体的宣传和曝光,对其品牌塑造和软实力提升意义很大,物流企业将会非常积极参与产教融合事业。
国家支持政策是办好产教融合宏观条件,高职学院现代物流管理教师则是办好产教融合的微观条件。提升武汉高职学院现代物流管理教师产教融合能力除了传统的顶岗实践和在职培训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改变新入职现代物流管理教师入职门槛,不在完全以硕士研究生作为招聘的起点,物流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优秀的人才学历可以下降至本科。招聘过程中要严格把关,设计全方位的考查项目,合作物流企业专家和管理人员也应该加入到学校招聘审核团队。有企业经验的教师在与企业打交道过程中,他们对当前武汉地区物流企业文化非常了解,开展产教融合工作更加顺手。其次,将企业人员补充到当前师资队伍中去,尝试将部分实践课程全部由企业老师参与。政府应该出台相关企业人才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的鼓励政策,如允许他们获得高等教师资格,上课的课时政府补贴等,这样就可以吸引优秀的企业人才从事高职现代物流管理教学。采取多种灵活的企业老师授课方式,如在线课程、专题讲座等。最后,职称提升是高职教师追求的最大目标之一,改进高职现代物流管理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建立一个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削减科研在职称评定中的比例。通过职称评定指挥棒,让教师自发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参与学校产教融合工作。教师将会自发参与假期实践、跟踪学生顶岗实训和企业相关课题。现代物流管理教师整体产教融合素质提升将会进一步促进武汉地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更好的将物流职业教育、物流企业和区域经济的整合。
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强,产教融合是其办学的基本模式。武汉地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要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面对新的环境要求,积极审视自身问题,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如何在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进行产教融合,为武汉地区物流产教培养一批源源不断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级现代物流管理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