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探索
——以互动式教学为例

2022-12-28 06:17冯英杰朱爱孔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质量师生

冯英杰朱爱孔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2.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0)

教学质量一直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学生知识、技能以及自身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性。2019 年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师生间的互动创新教学模式,注重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创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下高校内部对教学质量的管理还是停留在传统量化的指标考核,如教师出勤率、课时量、学生到课率、学生满意度等外在的评价指标上面。这样的指标考核体系虽可以准确直观进行评价,但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质量的衡量仍未做到科学的引导。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教学质量入手,提升学生自主求知意识[1]。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间进行平等交流和良好互动,引导学生对同一知识进行不同的观点表达,最后由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拉近师生彼此的教学距离,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就目前而言互动式教学对改变当前高校课堂低沉的课堂氛围,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1 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从教学模式入手进行改革

1. 1 现代化教学设备应用更需要师生间课堂的互动

在技术层面上线上网络平台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跨越空间和地域实现网上授课与交流,但是线上教学的弊端就是缺乏师生同一实体空间的“参与性”,处在虚拟的网络教室中,学生心理的归属感不高,缺少了实体参与的互动氛围,对于教师授课向心力减弱。虽然师生间沟通交流没有技术问题,但是却产生了实际的互动问题,影响了线上授课的效果。

多媒体教室已经成了大学课堂的必备,授课教师的PPT课件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粉笔黑板板书。教学设备现代化对师生双方都带来便利,不仅给老师授课带来了方便,也给学生课下复习创造了条件,电子版的PPT 课件在课下更有利于学生交流学习。事实上教学水平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并不代表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技术的应用,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的“空泛性”,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短期的教学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检验教学质量成果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是否提升学生学习的欲望,能否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态度转变,是否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1. 2 改变沉闷课堂氛围,需要从教学模式上做出突破

高校教学质量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课堂作为学生求知的主要途径不应仅仅停留在传统知识的单一传输,更应该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反观当代大学课堂,有些教师照本宣科的按照固定的课件授课,师生间的互动无非就是简单的提问,枯燥乏味的课堂体验很难激发起学生活跃的思维。我国教育学者姜国钧曾说过“大学课堂中师生间一定要有语言、眼神和情感的互动交流,只有在各种思想和观点的充分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才能拉近师生间的真正距离,双方彼此间都能够获得思想的锤炼”[2]。因此缺乏互动式的课堂上,学生的沉默成了必然,老师很难有效吸引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效果也无法通过二者间的互动被老师所掌握,这种沉默就无形之中割裂了“教”与“学”的深度结合。

1. 3 高等教育的独特性决定了互动式教学的必然性

高等教育的对象是完成了基础教育后升入大学、充满个性化的学生群体。这一学习阶段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取更要具有研究性、创新性与批判性,老师对知识的传授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点,更需要开展以书本知识为基础的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的训练[3]。对于如何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求知欲望,课堂上师生间思想上的交流和互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高校互动式教育虽然在多年前已经被提上教学改革的日程,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互动的效果和质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高校课堂中推广互动式教学,在对传统教学模式认知的基础上,探索互动式教学方法,提升广大师生的课堂参与性,形成一个全方位的良性互动氛围是当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2 影响高校互动式教学实施的因素

2. 1 高校内部教师评价制度的不完善,不能充分激发互动式教学的活力

在高校内部对老师的评价主要是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首要的原因是在教学方面的评价不够有效、不够客观。高校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完成了多少课时量、是否出现教学事故、教学督查是否合格以及参考学生期末对老师的教学评价是否合格。这种现有的评价模式不能从本质上评价出任课老师教学质量的优劣,导致教师之间在教学方面的考核得分的同质性,教学成果评分间的差异很小,不能起到教学质量评价的导向作用,难以形成教学改革的激励作用。

教师综合评价中,无形之中促使评价向科研倾斜,科研成果的份量成为拉开老师能力和待遇差距的原因,这就导致了缺乏平衡教学与科研内生动力。在社会认知方面,对科研成果与教学实力二者在概念上存在偏差,往往认为科研成果更能直接反映出一个院系的师资水平和科研能力,部分家长误以为一个高校的科研越好,就越能培养出来优秀的学生。不可否认科研成果的好坏的确在某些方面能反映出一个老师的学术水平,但是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和学生吸收应用才能真正体现教学水平的高低。

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也就造成了现在高校内部重视科研的普遍现象。教学被老师们看成是必须完成的基础性任务,而科研则是自己提升自身实力与职称评定必须突破的瓶颈。老师们的精力越来越偏向科研,对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动力反而不足,造成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都不高,难以有效进行知识的传递与吸收。

2. 2 “学”与“用”的脱节,导致学生积极性降低

就业市场上,不仅仅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独立思维能力,需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需要在大学课堂学习中通过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方法训练来获得。高校期末考试,老师考前串讲,圈定复习范围似乎是一种常态,考前突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让一些依靠考前“划重点”学习就能通过考试的学生群体心存侥幸,影响了平时课堂授课的求知欲。

“学”与“用”的脱节,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授课方式,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诉求。这种脱节不仅是形式上的脱节,更多的是思想上的脱节。按照提前制作好的课件照本宣科地讲授,缺少对现实社会生活案例的收集与分析,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对话,一味按照既定的模式授课,缺乏问题导向的互动诱导,这样只会让老师越来越有惰性,学生越来越没兴趣,最后越来越偏离教学质量改革的目标[4]。

2. 3 “教”与“学”的错位,导致课堂难以实施有效互动

现在的大学内,较少有老师能够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课下预习与相关文献资料查阅。课下学生处于自由状态,这无形之中导致了学生的惰性,阻碍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对于知识的索取更依赖于老师课堂上的知识讲解。课前学生对本次课程所讲的知识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对上次课程所讲的知识没有进行系统的复习,知识体系的断裂,就会缺少发现问题的机会,互动更无从谈起。“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真正的价值除了在课堂上传授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所迷惑的问题。学生学习习惯的错位导致与教学模式错位,学生集体沉默老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课堂效果反馈,很难发现教学的不足,在后期的教学实践的中得不到相应的改进,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学改革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3 高校互动式教学的路径探索

3. 1 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积极引导教师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

教师评价制度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起到指挥棒的作用。教学与科研是评价一个老师综合能力的两个主要方面,完善评价制度要解决的就是评价结果同质性的问题。

评价标准制定方面兼顾教学与科研两方面评价的客观性与均衡性。教学方面主要侧重于对老师的教学模式方面的评价,标准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第一是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评价其在授课过程中是否采用了更为灵活的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展示等互动式教学手段。第二是互动效果方面,主要侧重互动过程中是否做到了以老师为主体的启发式问题引导、案例分析式的情景引导等互动方法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讨论、情境分析、案例模拟等互动方法[5]。第三是互动平台的建设方面,老师在课堂上是否为学生提供充分学习交流与讨论的平台,是否能够促使其达到知识吸收转化的互动平台建设作用,互动平台中是否能够引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评价方面要重视学生评价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学生是教师授课最直接的接受者,他们对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成果的评价也最有发言权。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能为教师授课提供实时评价。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大数据技术,通过教学软件APP里面的评价功能在课下及时对任课教师进行授课情况进行评价,让教师实时掌握课堂教学效果。学校级别的教学督查应该体现出突击性的检查指导作用,能够最真实的评价出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并提出更为专业的建设性意见建议,便于任课教师准确完善授课模式改进授课质量。互动式教学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6],在这方面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师德建设体系,把教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从内心唤起教学责任意识和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意识。让教师不在把教学作为一种负担,而是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把教育好学生作为民族振兴的时代责任与使命,这样才能为课堂上的良好氛围提供精神上的动力支撑,为教学质量改革提供持久动力。

3. 2 做好互助式教学整体规划,做到“学以致用”

课堂上师生互动对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非常有利。首先在课堂上师生双方对互动式课堂的参与度至关重要,在参与中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与环境,扩大教学的视野[7],调动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教师应该主动挖掘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经典案例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互动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课堂的表现。在学生期末成绩评分结构上面应该对学生平时表现成绩分配更大比例的平时表现成绩。现在高校内部对学生期末成绩的分数分布主要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而平时成绩的给分依据主要参考学生的出勤率。互动式教学必须改变这种期末评分标准和分值分布结构,可以在分值结构方面向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给予倾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相适应。

然后可以从教师的备课方面入手,有的教师的课件完全是官方教材的配套课件,没有任何的改变与创新。“学以致用”,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备课方面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备课应该体现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基础出发点,以知识的分析应用为落脚点。在上课之前教师尽可能搜集与上课所用案例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通过智能教学软件平台发布与下节课学习相关的背景资料, 让同学们提前了解,并做好上课准备[8]。课堂中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方法来引导师生间的对话,在对话中掌握学生对此次授课的期望,在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中不断优化授课模式促使教学目标的完成。

最后期末试卷设计上面要突出问题导向型的开放型的试卷结构,切勿那种死记硬背的名词解释与知识默写似的简答题型。试卷的特点最好应该结合本学科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用当下热门或历史经典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检验并巩固好互动式教学的课堂成果。

3. 3 建立学习互助小组,重塑正确的教学模式

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是互动式教学不可缺少的两部分。互动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互动,还有课下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课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就需要发挥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作用。在小组划分上面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如宿舍范围或学生自发结合的形式来建立一种多人的学习小组。小组内有相应的学习负责人,其主要目的就是落实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做好小组内的任务分配与统筹协调,遇到困难可以直接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

任课老师可以按学习小组进行授课的组织管理。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PK的形式进行授课,课前五分钟可以通过小组自荐或老师随机挑取某一个或几个学习小组对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回顾,对本节课预习的内容进行大概的讲述,并讲出自己在预习中对知识的不解之处。教师授课中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在课堂互动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引导,在学生共性的问题上有侧重点的进行知识的讲解。课堂最后留下一定的时间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答疑解惑,并划定预习范围,引导学生做好下节课的预习。课外小组可以利用互联网计算机进行案例查找及分析活动,或许参与实地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完成后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讲述小组成果并由教师或同学点评,从而促进学生的互动学习能力[9]。学习小组的建立可以方便教师用组织的形式把分散的学生个体在形式上团结起来,利用小组间的评比来调动小组内部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学生们可以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互动式教学中来,也能更加方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下复习,进而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重塑正确的互动教学模式。

4 总 结

互动式教学作为高校实施教学质量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创新与改进,其最终的落脚点是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高校互动式教学路径探索对高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实质性的要求。高校层面可以提供制度保障,从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改革,重视师德建设方面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学生层面改变过去传统的学习习惯,重视课下的自主学习和与老师课堂的互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需要从互动式教学的课堂规划出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教学方法和重塑正确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入手,积极探索适合学科特色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总之,互动式教学需要从学校教学规划、教师课程设计与授课模式创新、学生积极性引导三个层面共同推进和深化教学质量,以保证互动式教学的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互动式教学质量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初中美术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Prezi云存储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数据分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